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九第1课圬者王承福传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三篇文章。《圬者王承福传》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段太尉逸事状》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方山子传》借赞颂方山子抒写自己不遇的感慨。
《圬者王承福传》一文通过记叙圬者王承福的经历,贯注了贬斥尸位素餐者、褒扬圬者王承福之意,在鲜明的对比中寄托了希冀君王管理百姓使其得以生存,官吏秉承君主旨意教化人民,百姓安分守己、自食其力的社会理想。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思想,学习文章运用抑扬和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学习本文,重点是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方山子传》一文通过记叙方山子的生平、经历、家世及与作者两次相遇,突出了方山子“异”于常人之处,颂扬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尚品质,同时流露出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学习运用言行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第1课 *圬者王承福传
1.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圬者王承福传》
2.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圬(wū)者 手镘(màn) 舍(shè)于 ...归(kuì)其屋 易强(qiǎnɡ) 飨(xiǎnɡ)之 ...夫(fú)人 .2.通假字
①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归,同“馈”,给,偿 .②取其直 直,同“值”,报酬 .
③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亡,同“无”,没有 .3.一词多义
①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动词,征发.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动词,发生.(1)发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动词,抒发.④探石发穴 动词,发掘.①视时屋食之贵贼 介词,根据.
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动词,比照 (2)视②视.为止,行为迟 名词,视力,目光③视.①将富贵难守 副词,或许是.
影,行乐须及春 连词,与 (3)将②暂伴月将.
动词,扶持③出郭相扶将.①又往过之 动词,经过.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副词,过于.(4)过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动词,责备.④愿枉车骑过之 动词,拜访.
劳无愧,吾心安焉 连词,虽然①虽.(5)虽
②虽圣者不可能也 连词,即使.
③然人不可遍为
动词,做.
(6)为
④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动词,成为.
人乎哉 介词,为了⑤其肯劳其心以为.
⑥故余为之传 介词,替,给.
4.词类活用
①舍于市之主人 名词作动词,住宿 .
①圬之为技 动词,作为.②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动词,是.
②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名词作动词,作传 .③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名词作动词,养蚕 .5.古今异义 ①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古义:表凭借,……的东西。 今义:因果连词。 ②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③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④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丈夫的配偶。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者也”表判断) ②粟,稼而生者也(“……者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用力者使于人(“于”表被动) ②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于”表被动) (3)状语后置句
我岂异于人哉(状语“于人”后置)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原毁》” 2.写作背景
作者写作本文时,大约三十三四岁,虽中了进士,却求仕无门,经举荐才做了节度的幕僚,正处于艰苦挣扎、力图摆脱厄途的境况。本文借王承福这个人物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3.相关知识
传记是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极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如《史记》。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多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
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大。如《柳敬亭传》。
一、结构图解
一、写王承福去官归乡,“手镘衣食”的生活状况
圬者王二、写王承福去圬为业的原因及所见到的遭“天殃”的几种情况
承福传三、王承福不愿意畜养妻子的缘故
四、作者对王承福的评价寄寓社会理想
二、内容研读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先交代“圬之为技”的辛苦和社会地位的低下,以此突出王承福以圬为业的自得其乐。介绍了他的姓名、籍贯之后,从他在天宝之乱时从军开始,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一是突出他放弃“官勋”而靠替人刷墙为生,二是突出他不谋钱物,有余则乐于施人。这些概括的介绍,是下文人物自叙和作者议论的基础,因不是全文的重点,所以用笔比较简括。
2.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是高度肯定的?对他的哪些做法又提出了批评?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
[明确] 作者肯定了王承福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忠于职守、自食其力、知足常乐的行为,但又批评他“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的杨朱思想。这表现了作者希望君王、大臣和百姓人人各尽其职、自食其力、安分守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追求有为的人生哲学。
3.在韩愈看来,王承福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 在韩愈的心目中,王承福是个基本上理想的公民,至少是个合格的顺民。首先,他的思想合乎儒家的规范。他信奉“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安分守己,绝无对封建统治的丝毫埋怨与怀疑。其次,他主张自食其力,“不敢一日舍镘以嬉”,终日辛劳,食焉而不怠其事,独善其身,并知足常乐。总之,王承福成了韩愈理想的“传声筒”。
4.有人认为本文虽然是一篇传记,但“王承福不必有其人,也不必有其事”,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明确] 不管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韩愈都是借王承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并抨击时弊、斥责异端。
三、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记述圬者王承福的言行,借王承福这个人物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希冀君王管理百姓使其得以生存,官吏秉承君主旨意教化人民,百姓安分守己、自食其力。
四、写法鉴赏
1.本文结构明晰严谨,而写法又有变化
本文虽为记叙文,却有较强的议论性,其记述简明扼要,叙中有议,叙议结合。从整体
看,首段为叙,中间两段叙中带议,末段为议。从局部看,以“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的议论句开篇,接着便是语气平静的叙述。第二段的重点是围绕“食焉而怠其事”而发的一番议论,又穿插了王承福操镘入富贵之家的生动描述。其间,或叙或议,自然而然。末段叙议结合更为紧密。“愈始闻而惑之 ,又从而思之”为叙,“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为议,“然吾有讥焉”为叙,然后又是议。充分显示了韩愈条分缕析的叙述能力与善于思辨的论述能力。
2.本文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抑扬反正,对比鲜明
全文贯注了贬斥尸位素餐者、褒扬圬者王承福之意,而以“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与“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得以养生,构成鲜明对照。官僚与泥水匠,这是身份贵贱的对比;贪欲与知足,懒散与勤劳,患得患失与安分守己,纵情享乐与甘于粗茶淡饭,这是两种品格与行为的对比;家破人亡与自得其乐,这是两种结局的对比。而文章的主旨,于这些对比中更加突出。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从事) .B.粟,稼而生者也(庄稼) .C.食焉而怠其事(懈怠,怠慢) .D.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只是) .解析:选B。种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 ..B.视时屋食之贵贱 ..C.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D.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 ..
解析:选C。古义:提高降低。今义:在职位、辈分上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从高处到低处或从低处到高处。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在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例: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A.然人不可遍为 .B.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C.故余为之传 .D.古人以伶为美德 .
解析:选D。作为。A.做,B.成为,C.给。
4.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B.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C.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D.死而归之官也
解析:选A。归,同“馈”,给,偿。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8题。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愈始闻而惑之(意动用法,感动迷惑) .B.然吾有讥焉(讥讽) .C.以济其生之欲(欲求) .D.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借鉴) .解析:选B。批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 ..
B.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C.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 ..D.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 ..
解析:选D。操心劳神。A.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B.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那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7.下列句子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 A.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B.取其直
C.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D.以济其生之欲
解析:选D。A.亡,同“无”,B.直,同“值”,C.识,同“志”。 8.翻译下面句子。 (1)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译文: (2)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译文: 答案:(1)他肯劳心来为他人吗?
(2)所以我给他作传,来给自己作为借鉴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1题。
送 穷 文
韩 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途,窃具船与车,备载糗,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冤;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乘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9.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啜一觞 啜:喝,饮 .携朋挈俦 俦:伴侣 .B.子无底滞之尤 尤:埋怨 .正月乙丑晦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有间于予也 间:隔阂 .可数已不 不:通“否” .D.面丑心妍 妍:美好 .延之上座 延:延伸 .
解析:选D。延:延请。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B.鄙人不敢问所途 .若属皆且为所虏 .C.疑有而无,久乃可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烧车与船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
解析:选A。表顺承。B.代词/与“为”连用,表被动。C.才/竟然。D.连词,和/结交。 11.翻译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译文: (2)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译文: 答案:(1)我不认为你笨,你学习、种田,求官、求名,随你的便,我一直跟着你。 (2)凡是那些使我的面目令人讨厌、语言乏味的,都是你们的心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