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

生率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4例根据随机原则均分2组,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专科特色护理方式,对其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研讨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可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属于儿科常见病症,多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导致肺泡萎缩,患儿常伴有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等表现,严重时可产生呼吸衰竭,情况较危急1]。高频振荡通气是通过超生理通气频率进行肺泡通气的一种先进方式,能够快速改善并纠正低氧血症2]。在治疗期间离不开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分组采用常规护理、专科特色护理干预方式,并对其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

[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4例根据随机原则均分2组,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专科特色护理方式。纳入标准:患儿出生6小时内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频繁呼吸暂停表现,已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已知晓研究各个事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存在重度休克、窒息表现的患儿。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分娩孕期28-37周,平均(33.72±1.17)周,男女比例26:21。研讨组:分娩孕期29-36周,平均(34.13±1.06)周,男女比例27:20。根据两组患儿的基础信息数据比对,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全体患儿实施加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于喉镜明视下沿口行气管插管,选用德国SLE5000型呼吸机,结合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参照组47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将患儿置入鸟巢当中,运用发展性照顾方式,主要对其体温保持稳定,对于口腔、臀部、脐部、皮肤等进行基础性护理。按照患儿的病情适当变换体位,为其定时吸痰,确保其气道畅通。同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动态监测其血压、心率、反应、血气指标等。

研讨组47例患儿行专科特色护理干预方式:

一、患儿往往存在循环功能障碍表现,经中心静脉置管方式采集动脉血,可减轻患儿的痛苦,防止交叉性感染。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并确保适当的深度。对于高频振荡呼吸机的运行状态予以关注,间隔2小时监测呼吸频率、振荡压等呼吸机参数,对于报警及时处理。加强心电监护,特别是胸廓是否存在明显振动波应当重点关注。二、湿化气道操作,进行呼吸机湿化器加温处理,适当调控温湿度,以35-37℃为宜,同时将接水瓶与管路最低处垂直,并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管路内返流现象。三、并发症的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每间隔8小时擦洗患儿的口腔,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如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于2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经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生命体征稳定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均数±标准差(

±S)表达,经t值检验,计数资料(并发

症发生率)以例数(%)表达,经χ²值检验,P值<0.05,反映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记录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指标

下表数据可知,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参照组40.43%, P值<0.05,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记录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指标[(

±S),(n(%)]

分组

例生命体机械通气时间(小时)

肺气漏

并发症发生率(%)

征稳定时间(小时)

呼吸机相关肺炎

肺出血

总计

参照

410.49±161.09±279319

组 7 1.36 3.24 (14.89) (19.15) (6.38) (40.43)

研讨组

7

48.07±0.65

135.73±22.18

1(2.13)

1(2.13)

- 2(4.26)

t或x

2

-0.6621 0.7755 - - - 0.5221

P值

-0.0000 0.0000 - - - 0.0000

3、讨论

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式可以更快改善患儿的血氧分压,将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且气道峰压低能够更好的进行气体交换,减少肺部损伤,然而治疗过程中会影响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心血管系统,由此引起脏器缺血、缺氧等不良情况,加之长时间通气,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因此配合专科特色护理措施很有必要3]。通过基础性护理、气道湿化以及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儿难以呼吸的表现,同时预防交叉感染。

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可推广。

参考文献

[

[1]蒋银萍,庞春艳. 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5(5):185-187.

[2]詹建华,徐小平,俞叶飞. 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疗效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5):72-74.

[3]孙娜,冷景旭,张俊然.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体会[J]. ,2019,31(7):328.

中国保健营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