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的探索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2018.02 总第487期 教育论坛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的探索 王君琴 (天津市和平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天津30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智能技术因综合了机械、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 能等前沿科技而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已经引起了众多小学的重视, 纷纷将其纳入了本校的校本课程中。如何让机器人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制度健全化、学*-7个性化,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作为信息科技学科的一部分,是一 种普及型课程,旨在充分利用机器人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 在探索中学习、在活动中发现、在问题中建构知识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校本课程活动的大框架下,最大化地发挥机器 人教育的价值?笔者现针对从教的一所基地小学A在机器人 校本课程实施的近几年来出现的若干问题,探索小学机器人 校本课程有效化实施的一些可行性手段和方法。 一、目前校本课程的上课情况 以A基地小学为例说明,A基地小学配备有一间专门的 机器人上课教室,内置有校本课程所需设备10套。由于校 本课程的普及性要求,目前A校机器人校本课程的上课情况 是一周有一个年级12个班上课,每个班级一个星期一次机 器人校本课程,每个班学生人数均在40人左右。目前采用 的上课形式是分组教学,4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一组一 套机器人设备。 受限于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和师资的限制,A基地小学 目前采取同一年级所有班级的同一周的课程均采用相同教学 内容的授课形式。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和问题分析如 下。 1.上课设备需要提前分件 已知A基地小学的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具总共l0套,由 于校本课程具有学生人数多不好控制的特点,所以教师从一 开始就采用了每一次课按搭建需求提前将零件分配出来的方 式进行上课,这样可以避免将一整套设备全部发给学生后随 之而来的是课堂无法控制、零件丢失严重的问题。 2.上课进度问题 其次,一个年级12个班一个星期需要上课12节次,上 课教室是固定的,那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班级连续上课 这个问题,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教师没有条件给两个班级设 计不同的课程。在不能把整个设备套装发给学生的大前提下, 就需要针对不同班级所上的不同内容提前分件。设备套装零 件内容有限,无法满足提前分出几次课所需的所有内容,而 利用课间的10分钟来重新分件就时间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考虑到这些实际上课过程中面临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 题,我们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法,即一个年级所有班级上 课进度完全相同,但新问题随即产生,每节课下课前为了后 续的下节课能顺利进行,需要在本节课下课前预留至少5分 钟的时间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搭建物都拆掉并恢复成上课前的 分件样式,这样才能保证后上课的班级顺利进行教学,虽然 拆搭过程比较繁琐,但也初步解决了分件的问题。 二、初步解决方案 1.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我们本学期初对A基地小学课程做了全部更新,在学期 开始前就做出了本学期的整体授课安排,我们简称为“两个 一”计划,即一节课一个新型搭建模型。本学期几乎所有的 搭建方案都是机器人教研组的教师提前根据授课计划而重新 设计的,我们摒弃了之前几个学期的搭建案例,力求对搭建 案例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善。 2.分阶段设置主题 将课程设置为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为一个大主题,一个 学期三到四次不同的主题,主题可以和A基地小学自身的科 技月、活动周等结合起来,以配合基地校活动。也可以自行 设置主题,如魅力城堡、魔法公园等能吸引学生的主题,也 可以以基础结构月、科技普及月等知识性活动为主题。 3.编写“轻薄实用型”小学机器人校本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教材多是根据不同机器人厂家的设 备不同来配备的类似说明书性质的教材,所以不论是型号、 结构还是使用方法都与我们实际使用的设备有所区别,即使 是我们实际使用设备的机器人教材,它的内容也同我们实际 上课内容无法完全吻合,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为了配合实际 上课需要,我们针对新学期的新课程安排,结合整个机器人 教研组的力量编写了适合基地校专用的校本教材。这种自编 教材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每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都随书附 上,但没有将每节课的搭建内容都编写进去,这样能最大限 度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新鲜度和保留其创作的创新性,使学生 不受搭建图的限制,教师也能更好地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课程 安排和特色风格化授课。 以上部分教学改进措施在A基地小学已经引进和实施, 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 提升,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些探索研究,笔者深 感机器人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 将知识在大脑中建构起来。从长远来看,如何更好地促进机 器人校本课程有力实施和发展对于机器人专任教师而言是任 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何勇平,范蔚.校本课程特色与学校更新Ⅱ】.课程‘教材。教 法,2006(10). 【2】史婷,葛文双.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分析fA].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文集[c].2007.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