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例4、例5和相应的做一做。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的。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一方面巩固了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实现认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教材通过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3+10,13-3,13-10,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使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逻辑之美。例6安排的通过计数器计算11+2和13-2这样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并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也不作考试要求。另外与此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1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出得数。
二、说教学方法:
1.探索发现,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和拨计数器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发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教材内容和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必要的引导外,减法的算理,和10几加几、减几的算理,我都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
3.实际操作,明白算理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更好的直观的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个十和3个一是( )。
一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根据图意,列出四道算式:3+2=5,2+3=5,5-3=2,5-2=3。
设计思想: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看数摆小棒,列算式通过出示卡片13,让学生摆小棒,要求让人一眼能看出是13根。
根据小棒图学生独立列出四道算式。
反馈学生回答后教师形成板书:10+3=13,3+10=13,13-10=3,13-3=10。
3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交流加法的算理:10+3=13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3+10=13又是怎么想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两种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3个一和1个十组成13,所以3加10等于13都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两道减法的算理:
指名说一说: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像这样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10得几。
设计思想:由于本课的难点是根据输的组成正确地计算出得数。而要想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层层分析,落到实处,使学生计算时有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观察所有算式,引导发现特点:都是关于10的加减法。
教师揭题: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认识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4
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数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
引导体会为什么把前面两个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介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边说边板书)体会名称的意义。
教学例65
出示11+2、13-2
比较:这两道题和刚才的计算踢有什么区别吗?(引导发现是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
鼓励自主学习:通过10加几和它们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请你自己先解决这两个新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然后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反馈交流,以进一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
基本练习: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
总结全课,互动评价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