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马建英

【内容提要】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步入“奥巴马时代”。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具有“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在确保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前提下,他会在安全、经济、民主以及全球性问题等时外政策领域有所调整。奥巴马时华政策的延续性将大于变革性,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谨懊乐观的态度。

[关键词]奥巴马 外交政策理念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2008年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历史性地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美国已正式步人“奥巴马时代”。与此同时,控制国会的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不仅保持目前多数党地位,而且扩大了在国会的议席数,美国政治也将出现民主党同时控制政府和国会的新格局。众所周知,正是小布什执政八年将美国引向了错误方向,使得美国陷人内外交困的境地,美国民众普遍存在着对现状不满情绪,寄希望于一位“罗斯福式”总统带领美国走出困境。奥巴马及时抓住了民众“人心思变”的心理,打出了“改革”(change)旗号,从而赢得了选民的认可。就对外政策而言,奥巴马执政后的美国外交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拨乱反正”无疑是世界目光的注视所在。基于此,考察奥巴马的对外政策言论和宣示,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框架,从而明晰其中的“变”与“不变”,这对预测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主张

此次美国大选与以往选举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中国问题”及美中关系并未成为选战议题中讨论的焦点,但这并不说明中美关系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在下降。“中国问题”之所以受到“淡化”处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深陷金融危机、国内矛盾激化,与其谈论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不如多谈美国民众更关切如何渡过当前危机以及从伊拉克脱身等“紧急问题”。然而从奥巴马竞选期间的文章和演讲中仍能大体揣测到其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一,奥巴马将中美两国定位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奥巴马看来,中美是既合作又竟争的关系,中国“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竞争者”。因此,他主张一方面要增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美中应扩展可合作的领域。在《下一个美国世纪》一书中,奥巴马首次全面展示了他对美中关系的看法,强调两国在诸多安全利益上的一致性,认为美中应是伙伴关系,应当合作。但另一方面,奥巴马又表示“如果能当选总统,我将把外交中心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除了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态势外,这里也存在许多美国外交政策需要面对的热点和潜在热点问题”。lln 第二,在面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奥巴马主张以结构性的安排来应对结构性的矛盾,用框架来规范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及日本、韩国崭露头角,我们

将致力于在亚洲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框架,它不限于双边协定、不定期的峰会和诸如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这样的特别会谈,我们需要与东亚国家建立一个综合机构,促进稳定和繁荣,协助解决跨国危机。”11唤言之,未来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会单纯地从维护单极世界和美国优势的角度出发,一味地将崛起的中国视作威胁,而是对中国的发展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更加关注中国的政策行 为而不是增长的力量。美国会更多地强调中国在美国关切的问题上采取“负责任”与“合作”的姿态。

第三,在台湾问题上,奥巴马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倾向于台海两岸维持现状。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声称如果当选总统,他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继续促进和平解决台海紧张关系”,“希望台海两岸以对话解决彼此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I‘91在奥巴马看来,大陆和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都是不可接受的尸划他呼吁中国大陆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向前看的方式”看待台湾的选举。

第四,在经济关系方面,奥巴马曾多次谈到美中贸易以及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他虽然不反对自由贸易,但坚持通过适当措施保护美国工人的权益。在任参议员期间,美中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成了他关注的焦点,他还与另一位参议员联合起草议案,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奥巴马还曾经致信美国财长保尔森,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人民币和“贸易不平衡”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第五,在民主和人权领域,共和党对华政策中的民主、人权政策服从于其反恐战略,而民主党更关注民主和人权本身。早在20(抖年竞选联邦参议员时,奥巴马就表示“美国必须在中美分歧上立场坚定,比如在台湾问题上,但在可以使两国团结的事务上采取灵活政策,我们必须坚持劳工标准,人权第一,让中国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并严守与美国公司的法律合同。”l2lj 四、展望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对华关系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当今这样一个相互依存、多元联动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利益关系也逐渐由双边层次向全球层面上扩展。尤其是当下的全球金融危机更表明,中美成了真正的“利益枚关方”。因此,未来美国对华政策不会走向任何一种“极端”。根据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主张以及对华政策倾向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将出现如下走势。

首先,就大方向而言,中美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布什政府上任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枚关方”的曲折历程。当前,中美两国关系进人深度互动期,相互依存日渐增强,双方建设性合作关系不可逆转。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成熟和稳定,在接触中对华施加影响已成为两党的战略共识。美国在碰到棘手的难题时,需要向中国借力,争取突破。美国不希望看到在需要中国帮助解决紧迫问题时,自己的对华政策反而出现大的波折和起伏。如同奥巴马自己所言:“我会妖魔化中国,因为我清楚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的艰巨性,也清楚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以维持持久和平与繁荣的重大意义。”

其次,在奥巴马政府关切的一些领域,来自美国的对华压力会有所增大。民主党较为重视意识形态、人权、宗教信仰和“公平贸易”,奥巴马本人也非常关注维护中小企业主和劳工组织的利益,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因此,未来奥巴马政府有可能在人权以及贸易逆差问题上对华采取强硬态度。此外,奥巴马政府将对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一旦美国决定重返《京都议定书》,中国或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再次,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将会使美国更加倚重中国的作用。在美国受困于金融危机、整体实力下滑的情势下,中国成为举世关注的世界经济新引擎。不久前在中国举行的欧亚峰会,欧洲就表达了希望和中国重建独立于美元的国际金融新体制的愿望,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况且,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作为危机时代的美国政府的股东,中国固然不可能落井下石,但也确实起到制衡功能。中国这个最大的股东不撤资,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就不会坍塌。由此可见,从维护美元地位的现实策略 而言,奥巴马也只会将中美金融联姻的密切关系保持得更好。在解决朝鲜和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以及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防治大规模传染病、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也无法离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最后,中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上台,每届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都有一段摸索调整的过程。在美国政府换届、国会易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势力重新洗牌后,都可能出现短时期的两国关系的动荡,但过一段时间后会趋于平稳,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也会逐渐走向务实。因此,无论奥巴马个人的偏好如何,都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稳步发展的主流路线。从技术层面而言,在小布什时期,中美间建立了包括经济、军事、贸易、外交等数十个磋商机制,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这些战略性机制已经常态化,且得到美国两党政治的确认,奥巴马不可能将这些战略机制全部推倒,美国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政治和外交成本。一言以蔽之,美国的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总统个人的偏好,中美两国日益紧密的依存关系决定了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不会发生重大的波动,我们有理由对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持谨慎乐观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