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
2019.4
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娄底高一检测)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C.资本
B.劳动力 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C.类型
B.质量 D.区位
【解析】 第1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技术因素。第2题,区位即位置,是在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
【答案】 1.D 2.D
(2016·诸暨高一检测)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图为世界某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图,该资源是世界陆地淡水的宝库。读图完成3~4题。
3.该资源最可能是( )
【导学号:63380165】
A.冰川资源 C.太阳能资源
B.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4.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 ) A.岩浆活动频繁 C.全球气候变暖
B.大量开发利用 D.降水变率增大
【解析】 从图中看,南极和北极地区以及大陆上的高山地区是该资源的分布区,说明此类资源是冰川资源。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其分布区面积减小。
【答案】 3.A 4.C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导学号:63380166】
A.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B.暴雨集中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6.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③④⑤ C.①②
B.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第5题,两次水灾的成因都是雨带长时间停留在长江流域,暴雨集中。第6题,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
【答案】 5.B 6.C
下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照片,它酷似“哭泣的人脸”。据此回答7~8题。
7.该照片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环境污染 C.臭氧层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8.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 ④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第7题,北极冰盖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第8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
体的吸收、开发新能源等。
【答案】 7.D 8.B
下图为2014年9月16日拍摄的北极地区冰层覆盖状况照片(白色部分为冰雪覆盖区域)。读图完成9~10题。
9.与图示信息反映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
①华北春旱愈演愈烈 ②崇明岛不断增大 ③太阳活动频繁 ④黑龙江的小麦和水稻种植界线北移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10.为了抑制这一现象,《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即成为了一种市场,该市场可能被称为( )
A.煤市场 C.石油市场
B.碳市场 D.天然气市场
【解析】 第9题,全球气温变暖导致了北极冰盖的面积缩小。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黑龙江的冬小麦和水稻种植界线向北移动,而太阳活动频繁、崇明岛不断增大皆与之无关。第10题,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该市场为碳市场。
【答案】 9.C 10.B 11.遥感技术可以( )
【导学号:63380167】
A.评估台风损失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D.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
【解析】 遥感能根据地物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判断地物,故能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发展。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能源发展总的目标要求: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取得新突破,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发展更加开放,国际合作更加广泛深入;用能条件大幅改善,普遍服务显著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材料二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表(单位:%)。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发电 再生能源 石油 原煤 中国 世界 17.5 5.6 66.0 1.0 8.1 1.8 32.6 23.7 30.0 4.4 6.8 2.5 (1)指出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并分析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10分)
(2)简述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8分)
(3)简述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12分)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
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小,核能所占比重相当小;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核能所占比重也较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从煤炭燃烧方面考虑。第(2)题,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可以从能源供求关系、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等方面考虑。第(3)题,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能源资源分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应对策略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比重较低。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
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煤烟、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易形成酸雨;煤渣随意堆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轻对大气的污染,能源进口多样化,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3)问题: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应对策略: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发展节能型经济,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他在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旅游时拍摄的照片,照片显示一对北极熊母子被困在了一块巨大的浮冰上,当时它们距离最近的岛屿也有近20 km了(见上图)。
材料二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在这一带广袤的土
地上,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科学家们沿长江探寻水资源、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河口城市的脉搏,他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之下,长江流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据报道,过去50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气温不断升高,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0.9℃,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1)材料一中的图片预示了北极熊正面临生存危机,简述北极熊面临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4分)
(2)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气温上升幅度高于农村,试分析原因。(8分) (3)列举近年来与气候变暖相关联的上海的一些环境问题。(6分)
(4)位于长江源头的青藏高原也深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试举例说明。(至少4个例子)(8分)
【解析】 第(1)题,北极熊面临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融化,北极生态环境被破坏。第(2)题,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气温上升幅度高于农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热量排放量大;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绿地面积小,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等。 第(3)题,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咸潮频繁等。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给青藏高原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雪线上升、冰川退缩、草场退化、冻土北移、荒漠化东进、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融化,北极生态环境被破坏。 (2)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热量排放量大;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绿地面积小,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等。
(3)台风灾害频繁、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咸潮较频繁等。
(4)雪线上升、冰川退缩、草场退化、冻土北移、荒漠化东进、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