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对于维持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前后代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教材中强调了与有丝分裂相区别的核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所以说减数分裂是一个微观、动态和连续变化的过程,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减数分裂既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遗传学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中本章内容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循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2、能举例说明配子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设计表格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通过观察、探究和分析来获得认知。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模型的建构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从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减数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构建模型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

CAI课件、显微镜、橡皮泥、硬纸板、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多媒体课件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模型构建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介绍简史, 点拨指导 演示自制的教具, 分析归纳 多媒体演示,通过表格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分组用橡皮泥构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分小组实验,分辨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分发表格,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比较归纳 课堂小结 分析课文中图2—6,

形成概念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创设问 题情境 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多媒体课件:白衣天使手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背景中有清澈的湖泊中,各种生物组成的一幅“生命世

学生活动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

教学意图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氛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尝试

界”图。设问:人的生命是从哪里开始的?受精卵又是讨论、分析

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有性生殖?

进一步设疑: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总是46条,那么受精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又有多少条染色体呢?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

分裂形成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

回答问题

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回忆有丝分裂的知

1、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产生疑

2、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惑 看书P16第一自然段,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回忆有丝

学习科学家预测--推理—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减数分裂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

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

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

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探究减数

分裂的过程:

1、利用硬纸板制作的教具(剪出5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分别代别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剪两对(共8条,每两条重叠,以备为姐妹染色单体)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并涂上红和黑两种颜色,分别代表同原染色体,染色体可在板上移动。边讲解边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强调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的出现以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第二次分裂

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分裂过程,以点拔指导理解减数分裂的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归纳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

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用自制的教具代替CAI课件,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有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比较 项目

教师活动

2、解析:(1)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因为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2)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精细胞而不是精子。 3、归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设问:1、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吗? 2、为什么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不变而减数分裂的

细胞染色体数却减半了呢?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小组讨

培养学生

4、学生发放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比较的表格。 论,回答问形成合作

减数 分裂

有丝 分裂

题。

交流的学习方式的习惯

细胞分裂 不 同

有无同源点

染色体的次数 是否有联会、四分体出现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

以小组为

单位完成表格内容,

分离

并派代表

何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汇报成果。 问题的能

力,理解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5、多媒体展示表格内容,对学生的汇报成果进行评

价。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

1、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仔细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 分裂固定装片

模型构建:

建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总结: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识记减数分连续的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裂两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有联合的

各个时期的通过活动,获得

对减数分裂过

现象,中期是四分体排列在赤特点,配子道板上,后期着丝点没有分

形成过程中程的感性认识。

裂,而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分裂结束时。

的变化

学生以四人学生通过探究,为小组分析

体会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

程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型。 活动Ⅰ:指导学生构建一个有讨论、设计

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

化的模型

活动Ⅱ:指导学生构建减数分

方案并动手不同,形成对减操作。

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

变化的模型。

(1)提供材料:红色和黑色

橡皮泥。

(2)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制作出姐妹染色单体?

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形成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认真观察课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精子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之处。

过 程 项 目 子细胞数

件,结合课文插图,完成表格

的异同点,为学习受精作用打下基础。

精子的卵细胞的形形成过程

成过程

目 细胞质 变形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结合课文中图2—6减数分裂图解,归纳减数分裂的过程 学生活动 分析图解,形成概念图: 精(卵)原细胞 初级精(卵)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 精(卵)母细胞(或极体) 随堂练习: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释图和表达能力 一、基础题:

1、减数分裂是进行 生殖的生物产生 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只复制一次,而 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1)同源染色体 ;(2)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 ;(3) 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 分裂, 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3、经过减数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而一个精原细胞则形成 个精细胞。

二、拓展题:

你能用数学模型建立一个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图像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