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8软件评测师上午考题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水平)考试 考试

20082008年上半年 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上午试卷

(考试时间 9 : 00~11 : 30 共150分钟)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卡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卡

1.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正确写入你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正规 2B 铅笔在你写入的准考证号下填涂准考证号。 2. 本试卷的试题中共有75个空格,需要全部解答,每个空格 1分,满分75分。

3. 每个空格对应一个序号,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解答,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下填涂该选项。 4. 解答前务必阅读例题和答题卡上的例题填涂样式及填涂注意事项。解答时用正规 2B 铅笔正确填涂选项,如需修改,请用橡皮擦干净,否则会导致不能正确评分。 例题 例题 ● 2008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

是 (88) 月 (89) 日。 (88)A.4

因为考试日期是“5月24日”,故(88)选B,(89)选D,应在答题卡序号 88 下对 B 填涂,在序号 89 下对 D 填涂(参看答题卡)。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1页 (共13页)

B.5

C.6 C.23

D.7 D.24

(89)A.21 B.22

●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CPU内部包括程序计数器P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指令寄存器I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等。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MOV R0, #100(即将数值100传送到寄存器R0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 (1) 。 (1)A. 100→R0 B. 100→MDR C. PC→MAR D. PC→IR

● 现有四级指令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取数、运算、传送结果四步操作。若完成上述操作的时间依次为9ns、10ns、6ns、8ns,则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 (2) ns。 (2)A. 6 B. 8 C. 9 D. 10

●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到CFFFFH,若用存储容量为16K×8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 (3) 片。 (3)A. 2 B. 4 C. 8 D. 16

● CPU中的数据总线宽度会影响 (4) 。 (4)A. 内存容量的大小 B. 系统的运算速度

C. 指令系统的指令数量 D. 寄存器的宽度

● 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多台高性能工作站或微型机互连构成机群系统,其系统结构形式属于 (5) 计算机。 (5)A.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B.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C.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 内存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有许多优点,但 (6) 不是其优点。 (6)A. 分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用户不可见 B. 各段程序的修改互不影响 C. 地址变换速度快、内存碎片少 D. 便于多道程序共享主存的某些段 ● 在软件设计和编码过程中,采取 (7) 的做法将使软件更加容易理解和维护。 (7)A. 良好的程序结构,有无文档均可 B. 使用标准或规定之外的语句 C. 编写详细正确的文档,采用良好的程序结构 D. 尽量减少程序中的注释

● 软件文档按照其产生和使用的范围可分为开发文档、管理文档和用户文档。其中开发文档不包括 (8) 。 (8)A. 软件需求说明 B. 可行性研究报告 C. 维护修改建议 D. 项目开发计划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2页 (共13页)

● 软件维护成本在软件成本中占较大比重。为降低维护的难度,可采取的措施有 (9) 。 (9)A. 设计并实现没有错误的软件

B. 限制可修改的范围

C. 增加维护人员数量

D. 在开发过程中就采取有利于维护的措施,并加强维护管理

● 关于软件著作权产生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10) 。 (10)A. 自软件首次公开发表时 B. 自开发者有开发意图时

C. 自软件得到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时 D. 自软件完成创作之日起

● 李某大学毕业后在M公司销售部门工作,后由于该公司软件开发部门人手较紧,李某被暂调到该公司软件开发部开发新产品,2周后,李某开发出一种新软件。该软件著作权应归 (11) 所有。

(11)A. 李某 B. M公司 C. 李某和M公司 D. 软件开发部

● (12)是指把数据以及操作数据的相关方法组合在同一个单元中,使我们可以把类作为软件中的基本复用单元,提高其内聚度,降低其耦合度。面向对象中的(13)机制是对现实世界中遗传现象的模拟,通过该机制,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被遗传给派生类。

(12)A. 封装 B. 多态 C. 继承 D. 变异 (13)A. 封装 B. 多态 C. 继承 D. 变异

● (14)以静态或动态的连接方式,为应用程序提供一组可使用的类。(15)除了提供可被应用程序调用的类以外,还基本实现了一个可执行的架构。

(14)A. 函数库 B. 类库 C. 框架 D. 类属 (15)A. 函数库 B. 类库 C. 框架 D. 类属

● (16) 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功能的分解和抽象。 (16)A. 结构化开发方法 B. 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 C. Booch方法 D. UML(统一建模语言)

● 采用UML进行软件设计时,可用 (17) 关系表示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特殊/一般关系,用聚集关系表示事物之间存在的整体/部分关系。

(17)A. 依赖 B. 聚集 C. 泛化 D. 实现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3页 (共13页)

● 风险分析在软件项目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建立风险条目检查表”是 (18) 时的活动,“描述风险的结果”是 (19) 时的活动。

(18)A. 风险识别 B. 风险预测 C. 风险评估 D. 风险控制 (19)A. 风险识别 B. 风险预测 C. 风险评估 D. 风险控制

● 关于汇编语言,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20) 。 (20)A. 汇编语言源程序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B. 将汇编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解释程序 C. 在汇编语言程序中,不能定义符号常量

D. 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软件称为汇编程序

● 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译时,可发现源程序中的 (21) 错误。 (21)A. 堆栈溢出 B. 变量未定义 C. 指针异常 D. 数组元素下标越界

● 编译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的处理过程可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几个阶段,其中, (22) 并不是每种编译器都必需的。

(22)A. 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B.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C. 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 D. 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23) 。 (23)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可支持过程化的程序设计

B. 给定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实现该算法所采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C. 与汇编语言相比,采用脚本语言编程可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

D.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支持对一个对象的成员变量进行直接访问 ● 设有职工EMP(职工号, 姓名, 性别, 部门号,职务,进单位时间, 电话),职务JOB(职务,月薪)和部门DEPT(部门号, 部门名称, 部门电话, 负责人)实体集。一个职务可以由多个职工担任,但一个职工只能担任一个职务,并属于一个部门,部门负责人是一个职工。下图所示的a、b处的实体名分别为 (24) ;图中a、b之间为 (25) 联系。

DEPT1*ab D. EMP、JOB D. * *

(24)A. DEPT、EMP (25)A. 1 1

B. EMP、DEPT B. 1 * C. JOB、EMP

C. * 1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4页 (共13页)

●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一般采用如下图所示的三级模式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写 (26) ,③处应填写 (27) 。

(26)A. 外模式 / 概念模式 B. 概念模式 / 内模式

C. 外模式 / 概念模式映象 D. 概念模式 / 内模式映象 (27)A. 外模式 / 概念模式 B. 概念模式 / 内模式

C. 外模式 / 概念模式映象 D. 概念模式 / 内模式映象 用户A1 用户A2 用户A3 用户B1 用户B2 主语言 +DML 主语言 +DML 主语言 +DML 主语言 +DML 主语言 +DML 用户视图A 用户视图B ① ② DBMS 概念视图 ③ 数据库 ● 若关系R、S如下图所示,则R与S自然连接后的属性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 (28) ;π1,4(σ3=6(R×S))= (29) 。 A a a a a B b c d b R C c d g g D d c f f C c g D d f S (28)A. 4和3 B. 4和6 (29)A. πA,D(σC=D(R×S))

C. 6和3 D. 6和6 B. πA,R.D(σS.C=R.D(R×S)) D. πR.A,R.D(σS.C=S.D(R×S))

C. πA,R.D(σR.C=S.D(R×S))

● 某公司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了CMM2认证,表明该公司 (30) 。 (30)A.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管理混乱

B.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5页 (共13页)

C.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级管理制度和规程,可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D. 可集中精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软件过程

●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以下描述项中正确的有(31)。

① 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② 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④ 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31)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 测试用例是测试使用的文档化的细则,其规定如何对软件某项功能或功能组合进行测试。测试用例应包括下列(32)内容的详细信息。 ① 测试目标和被测功能 ② 测试环境和其他条件 ③ 测试数据和测试步骤 ④ 测试记录和测试结果

(32)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33)不是可移植性包括的子特性。

(33)A.适应性 B.易改变性 C.共存性 D.易替换性

。 ● 评价规格说明中不包括(34)(34)A.分析产品的描述 B.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

C.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 D.请求者说明评价覆盖范围 ●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评价者需要对产品部件进行管理和登记,其完整的登记内容应包括(35)。 ①部件或文档的唯一标识符 ②部件的名称或文档标题

③文档的状态,包括物理状态或变异方面的状态 ④请求者提供的版本、配置和日期信息

(35)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6页 (共13页)

● 下面的描述中,不能体现前置测试模型要点的是(36)。

(36)A.前置测试模型主张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测试设计,认为需求分析阶段是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的最好时机

B.前置测试模型将开发和测试的生命周期整合在一起,标识了项目生命周

期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关键行为,提出业务需求最好在设计和开发之前就被正确定义

C.前置测试将测试执行和开发结合在一起,并在开发阶段以编码-测试-编

码-测试的方式来体现,强调对每一个交付的开发结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测试

D.前置测试模型提出验收测试应该独立于技术测试,以保证设计及程序编

码能够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 在进行软件编码规范评测过程中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以下描述中不属于编码规范评测内容的有(37)。

(37)A.源程序文档化检查,包括符号名的命名、程序的注释等规范性检查

B.数据说明检查,包括数据说明次序、语句中变量顺序检查 C.程序结构检查,程序应采用基本的控制结构、避免不必要的转移控制等 D.程序逻辑检查,阅读源代码,比较实际程序控制流与程序设计控制流的

区别

● (38)属于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评测内容。 ①分析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③从软件维护的角度出发,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 ④是否所有界面与更高级别文档中的需求一致

(38)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关于确认测试,描述正确的是(39)。

①确认测试一般包括有效性测试与软件配置复查,采用黑盒测试为主,白盒测试为辅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②确认测试配置项复查时应当严格检查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使用步骤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③确认测试需要检测与证实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 ④确认测试是保证软件正确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目的是保证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成果满足上一个阶段所设定的目标

(39)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7页 (共13页)

● 关于软件测试的说法,(40)是不正确的。 (40)A.代码审查是代码检查的一种,是由程序员和测试员组成一个审查小组,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

B.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文档、数据和规程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C.白盒测试是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的测试方法 D.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

工作,它通常需要开发辅助的桩模块作为主程序调用被测模块来完成测试

● 关于集成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41)。

①集成测试也叫做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通常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组装和测试的过程 ②自顶向下的增殖方式是集成测试的一种组装方式,它能较早地验证主要的控制和判断点,对于输入输出模块、复杂算法模块中存在的错误能够较早地发现 ③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需要建立桩模块,并行地对多个模块实施测试,并逐步形成程序实体,完成所有模块的组装和集成测试 ④在集成测试时,测试者应当确定关键模块,对这些关键模块及早进行测试,比如高层控制模块、有明确性能要求和定义的模块等 (41)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缺陷探测率DDP是衡量一个公司测试工作效率的软件质量成本的指标。在某公司开发一个软件产品的过程中,开发人员自行发现并修正的缺陷数量为80个,测试人员A发现的缺陷数量为50个,测试人员B发现的缺陷数为50个,测试人员A和测试人员B发现的缺陷不重复,客户反馈缺陷数量为50个,则该公司针对本产品的缺陷探测率为(42)。 (42)A.56.5% B.78.3% C.43.5% D.34.8%

● 在执行测试和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文档,(43)是对文档内容的正确描述。 ①评价需求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评价的目标,特别是描述了产品的质量需求 ②评价规格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对软件及其部件实行的所有分析和测量,标识要采用的操作规程、测试方法和工具

③评价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对评价执行过程的详细记载,由评价请求者保留 ④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测量和分析的结果,以及能被重复和重新评价的必要信息

(43)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8页 (共13页)

● 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8位长数字类型用户名登录操作的测试用例,应该分成(44)个等价区间。

(44)A.2 B.3 C.4 D.6

● 下面为C语言程序,边界值问题可以定位在(45)。 int data(3), int i,

for (i=1,i<=3,i++) data(i)= 100

(45)A. data(0) B. data(1) C. data(2) D. data(3)

●(46)叙述是正确的。

①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设计人员来制定 ②测试点应由测试人员确立

③测试工作展开于项目立项后,而不是代码开发完成之后 ④测试对象是源代码

(46)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通常测试用例很难100%覆盖测试需求,因为(47)。 ①输入量太大 ②输出结果太多 ③软件实现途径多 ④测试依据没有统一标准 (47)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假定X为整数类型变量,X>=1并且X<=10,如果用边界值分析法,X在测试中应该取(48)值。 (48)A.1,10 B.0,1,10,11 C.1,11 D.1,5,10,11

● 以下(49)方法不是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49)A. 场景法 B. 边界值法 C. 因果图法 D. 路径法

● 不属于界面元素测试的是(50)。 (50)A.窗口测试 B.文字测试 C.功能点测试 D.鼠标测试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9页 (共13页)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51)。

(51)A.易用性测试不仅是针对应用程序的测试,而且还要包括用户手册等系列文档

B.安装测试就是按照用户安装手册安装软件,来评估安装过程的易用性、

正确性

C.辅助系统测试包括帮助测试、向导测试、信息提示测试等

D.界面整体测试是指对界面的规范性、可维护性、整体性等进行测试和评

● 针对下列程序段,需要(52)个测试用例可以满足语句覆盖的要求。 switch ( value ) {

case 0:

other = 30; break; case 1:

other = 50; break; case 2:

other = 300; case 3:

other = other / value; break; default: other = other * value; } (52)A.2 B.3 C.4 D. 5 ● 针对逻辑覆盖(53)叙述是不正确的。

(53)A.达到100%CC要求就一定能够满足100%DC的要求

B.达到100%CDC要求就一定能够满足100%DC的要求 C.达到100%MCDC要求就一定能够满足100%DC的要求 D.达到100%路径覆盖要求就一定能够满足100%DC的要求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10页 (共13页)

● 以下控制流程图的环路复杂性V(G)等于(54)。 (54)A. 5 B. 6 C. 9 D 12 ● 在程序控制流图中,有8条边,6个节点,则控制流程图的环路复杂性V(G)等于(55)。 (55)A. 2 B. 4 C. 6 D. 8 ● 针对程序段: IF(X>10)AND(Y<20)THEN W=W/A,对于(X,Y)的取值,以下(56)组测试用例能够满足判定覆盖的要求。 (56)A. (30,15) (40,10) B. (3,0) (30,30) C. (5,25) (10,20) D. (20,10) (1,100) ● 关于数据库索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57)。 ① 如果对表创建了索引,那么更新、插入和删除表中的记录都将导致额外的系统开销 ② 全表扫描一定比使用索引的执行效率低 ③ 在字段选择性很低的情况下适用索引 ④ 一个表创建的索引越多,对系统的性能提升越大 (57)A.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对于提升磁盘I/O性能问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58)。 (58)A.数据库对象在物理设备上的合理分布能改善系统读写性能 B.磁盘镜像可以提高磁盘读写的速度

C.建议把数据库、回滚段、日志放在同一块设备上,以提高数据读写的性能

D.将磁盘升级到更大容量可提高磁盘I/O速度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11页 (共13页)

● 反映web应用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的评估指标有(59)。 ①并发用户数②交易响应时间③交易通过率④吞吐量⑤点击率

(59)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

●(60)是功能测试工具。

(60)A.LoadRunner B. WinRunner C. QALoad D. WAS

●(61)是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

(61)A.需求规格说明书 B.设计方案 C.编写代码 D.测试计划

● 根据ANSI/IEEE829标准,(62)属于《测试案例说明》中的内容。 ①输入说明②测试目的③环境要求④特殊要求 (6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负载压力性能测试需求分析时,应该选择(63)类型的业务作为测试案例。 ①高吞吐量的业务②业务逻辑复杂的业务③高商业风险的业务④高服务器负载的业务⑤批处理的业务

(63)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⑤

● 测试记录包括(64)。 ① 测试计划或包含测试用例的测试规格说明 ② 测试期间出现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③ 与测试用例相关的所有结果,包括在测试期间出现的所有失败 ④ 测试中涉及的人员身份 (64)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在性能测试中,关于数据准备,(65)描述是正确的。 ① 识别数据状态验证测试案例

② 初始数据提供了基线用来评估测试执行的结果 ③ 业务数据提供负载压力背景 ④ 脚本中参数数据真实模拟负载

(65)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运行Web 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要建立 (66) 连接,采用(67) 协议传输网页文件。

(66)A. UDP B. TCP C. IP D. RIP (67)A. HTTP B. HTML C. ASP D. RPC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12页 (共13页)

● (68) 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

(68)A. POP3 B. SMTP C. IMAP D. MPLS

● 某客户端在采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故障时,发现可以ping通127.0.0.1及本机的IP地址,但无法ping通同一网段内其他工作正常的计算机的IP地址,说明该客户端的故障是 (69) 。

(69)A. TCP/I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 B. 本机网卡不能正常工作

C. 本机网络接口故障 D. 本机DNS服务器地址设置错误

● 用户可以通过http://www.a.com和http://www.b.com访问在同一台服务器上(70)不同的两个Web站点。

(70)A. IP地址 B. 端口号 C. 协议 D. 虚拟目录

●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OA) is a semiformal specification technique for the object-oriented paradigm.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71). It determines how the various results are computed by the product and presents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72) and associated scenarios. The second is (73) , which determines the classes and their attributes, then determine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classes. The last step is (74) , which determines the actions performed by or to each class or subclass and presents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75). (71)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2)A. collaboration diagram B. sequence diagram

C. use-case diagram D. activity diagram (73)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4)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5)A. activity diagram B. component diagram

C. sequence diagram D. state diagram

2008年上半年 软件评测师 上午试卷 第13页 (共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