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内容设计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设计

(信息技术素养部分)

维 度 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培训目标 设计 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培训内容 设计 找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教学方法即传统课堂教学和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培训方式 设计 任务驱动法 讨论法 培训评价 设计 能够初步的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有利,但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利用的程度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2. 了解多媒体教学收集不同多媒体类环境的类型与功能,型及功能的多媒体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教学视频或图片,进行分析,讲解。 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设计一些使用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做出的例子,老师讲解制作过程,学生模仿制作。 任务驱动法 教授法 教练法 讲授法 对多媒体教学环境及的定义、类型、功能有了理论上的认识,亲自体验了常用设备的操作,然后在平时教学中慢慢熟练操作 利用有效的途径获取教育资源,掌握基本的教育资源加工工具与方法,促进教学的多样性 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 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对教育资源获取的途径和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进行逐一讲解 讲解自己拥有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的一些经历。播放一些关于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的视频 浏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信息技术的相关要求,展示发达地区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的案例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体会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素养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讲授法 对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有个新的认识,以及能促进教师主动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呈现用新技术对教育教学促进的案例,然后介绍目前一些新技术及其使用方法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对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进行简单讲解及演示,并讲述其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对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的使用进行演示及讲解 可以使用QQ群、微信平台、网站等让学习者感受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的优势,然后再讲解技术整合的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了解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演示法 讲授法 能够熟练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学习者直观感受到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的方便,然后就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相连 两种案例之间形成反差,让教师有责任的提醒自己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然就可能毁了一个人 直观感受法 讲授法 5.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呈现生树立信息道案例教学法 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讲授法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和与之相对立的案例,形成一个对比,再讲述一些关于教师责任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