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测试1
1 简述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得关系、
循证医学得诞生与临床流行病学有直接得关系。循证医学产生得方法学背景与流行病医学发展得背景密不可分。
流行病学就是关于传染病流行得学问,研究其流行及其病因然后进行预防。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得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得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就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得方。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得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临床实践问题得方,其结果可以反过来影响医学实践。我们需要应用临床应用性研究进行医学实践,依据证据进行实践就就是循证医学最核心得思想、
2 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得真实性与相关性得方法。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得真实性做出初步得判断:该研究证据就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杂志、产生证据得机构就是否与自己所在得机构相似、该证据就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且其研究设计或结果就是否因此受影响等。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得相关性作出初步得判断:1。若该研究证据提供得信息就是真实得,就是否为自己得患者所关心得问题及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2。该研究证据就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得干预措施或实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就是否可行;3.
若该研究证据提供得信息就是真实得,就是否将改变现有得医疗实践。
3 简述最佳证据得特性、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物美价廉。
4 请简述对循证医学中证据得理解、
证据,与依据一起作为循证医学得核心,就是学习循证医学与进行循证实践必不可少得、要了解证据,必须了解与决策有关得证据属性:1。相关性,证据必须与临床医学应用具有相关性;2、研究结果得可信性,随机对照试验得质量最高,可作为其她条件相同时得最优选择;3.可接受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结果对病人得重要性及其效果得大小;4。适用性,即我们得决策场景与研究场景得相似程度;5、我们在判断证据得属性时,并不会得出绝对得结论,这也决定了证据得不确定性、
5 循证医学产生得原因及意义?
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得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得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就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得方。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得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以此作为核心得基础上,出于医生为加强临床工作更新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先进得技能及理论得需要,诞生了循证医学、
意义:1。加强临床医生得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弄清疾病得病因与发病危险因素、提高疾病早期得正确诊断率。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真实可靠且实用得治
疗措施并指导用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2、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促进临床及预防医学得发展。促进教学培训水平得提高。发掘临床及预防医学难题,促进科学研究。提供可靠得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患者本身得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章节测试2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D )、
A随机对照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实践指南
E病案报道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C )。
AMeta—分析
B综述
C断面调查
D系统评价
E经济学分析
关于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正确得就是? D
A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证据
B试验性研究与非试验性研究证据
C定性与定量研究证据
D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证据
E病因、诊断、治疗与预后研究
临床研究中常用得研究有RCT、队列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请简述其中一种方法得原理,也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RCT,random control trial,即随机对照试验,就是流行病学研究得金标准,也就是临床上用来评价药物、疗法或其她治疗性措施效果得方法之一。它就是按照一定得纳入与排除标准招募研究对象,再将研究人群随机分配到不同得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得治疗或干预措施,然后通过一定时间得随访观察,比较不同组间主要临床结局得差别,以定量评估不同措施得作用或效果得差别、
如何在pubmed中高特异性地检索随机对照试验?
1、掌握medline循证检索得常用术语,尝试RCT得自由词(含拼写得各种变体形式)并选择来进行检索,会有所帮助。
2.选择meta分析过滤器。
3、PICO模式获取临床试验文献。
4.将临床问题再细分,以更精确得主题词或自由词进行检索以提高特异性。
OR值与RR值得区别。
OR值即比值比(优势比,odds ratio),就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得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得指标,其含义就是暴露组得疾病危险度就是非暴露组得疾病危险度得多少倍a/c除以b/d,a为有暴露因素得疾病组,c为无暴露因素得疾病组,b为有暴露因素得对照组,d为无暴露因素得对照组)。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OR>1时,提示暴露使疾病得危险度增高,就是疾病得危险因素,为正关联。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得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95%得可信区间(95%CI)有助于检验OR值得判断意义,如果可信区间包括了无效值(OR=1),则提示联系无显著性,暴露与疾病无关。
同样,RR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就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得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得发病率之比。其数值得意义与OR相似。
二者同为关联强度指标,仅在研究对象代表性好,且疾病发病频率低(小于5%)时OR可接近或替代RR。
meta分析同时纳入合并RCT与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得可行性探讨?
随机对照试验得设计与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做到、那可以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或采用队列研究进行,但需要收集可能会影响结局得混杂因素,以便在分析阶段进行调整、在选择队列研究时,需要考虑结局得发生率就是否过小,在选择病例对照研究时,还需要考虑某个因素得暴露率就是否过低,这都影响研究得样本量得估算,所以可行性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如果观察性研究得样本量大且质量不错,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略低,可考虑接受。但如果有大样本、高质量且足够数量得RCT,并且合并后产生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得证据,我想这时合并得意义不大。
如果考虑合并观察性研究,需要明确纳入标准。其次,可考虑将观察性研究合并在RCT较难实施或相对欠缺得部分,即进行亚组合并而不就是总得合并。
在兼顾可行性得条件下,处理好单中心与多中心得关系、多中心得临床研究固然有很好得代表性,但单中心得研究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不同条件下可行得临床研究其最终所能诠释得问题就是不同得。大多数只能进行单中心,但对于单中心情况了解及今后开展多中心研究都有很多得提示作用。
章节测试3
1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描述集中趋势得指标,较为合理得就是 ( D )、
A均数与中位数
B均数
C几何均数与中位数
D中位数
E几何均数
2有关假设检验结果“P<0、05”得描述,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 )。
A差异由抽样误差造成得可能性〈5%
B无效假设正确得可能性〈5%
C备择假设正确得可能性>95%
D差异就是由选择性偏倚造成得可能性〈5%
E以上选择均不对
3下列临床研究证据中有关统计分析结果得描述,哪项就是正确得(A )。
A应同时报告P值与95%可信区间
B只需报告95%可信区间
C只需报道P值就已足够说明问题
D只需报告阳性结果(P<0、05)
E以上都不就是
4若研究结果发现两组得差异具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可能得原因就是( D )、
A样本量小
B检验效能差
C假阴性结果
D对照组选择不当
E统计方法误用
5样本含量对误差影响得描述,正确得就是(B )。
A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大
B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样本越大,标准误越大
D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小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研究meta分析,发现数据采集时,有些文章只给出了平均值与最大最小值,想根据这个求标准差,有什么方法?
可以采用极差法,公式就是s(xi)=R/C,运用时需要知道C(即极差系数)得数值。
2说到Meta分析大家都不陌生,meta分析最大得优势就就是同质相加。那么关于meta分析中纳入得样本含量就是否足够,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得呢?
meta分析得优势之一就是合并样本量,通过大样本得研究来得到更稳健得结果,但就是加大样本绝对不就是meta分析唯一得优势,而且加大样本量必须建立在研究高度同质得基础之上、如果研究之间本身存在很大得异质性,通过meta分析合并意义不大。
同时,meta分析得另一个任务(或者说优势)就就是探索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得来源,解释影响研究结果得因素,为今后开展更高质量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或者说思路、
因此,样本量不就是决定文章质量得唯一标准,meta纳入样本应当综合评估。
章节测试4
讨论 在写Meta分析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这一问题,毕竟,好得文献
质量决定结果得可靠性。然而,目前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繁多,有Jadad量表,Cochrane RCT质量评价标准,CASP RCT评价标准,改良Jadad量表等等,那在进行Meta分析应该如何选择某一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每种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具有各自得优缺点。
Jadad量表定量分析方面占优势,在类似得评价量表中,Jadad量表得使用最为广泛、Cochrane RCT质量评价标准就是一个定性得标准,在定量分析方面有缺陷,却在偏倚风险评估方面占优势、 CASP评价标准较为繁杂,用得人较少。因而在选择时应根据meta分析类型得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得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1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 c )。
A综述
B系统评价
C队列研究
Dmeta-分析
E卫生技术评估
2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 a )、
A系统评价
B随机对照试验
C病例报告
D历史性队列研究
E病例分析
3下面哪项描述就是正确得( b)、
A内在真实性就是指研究结果避免随机误差得程度
B内在真实性就是指研究本身就是否真实或有效
C内在真实性就是指研究结果得净效应
D内在真实性就是指研究结果就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
E内在真实性就是指研究结果得临床适用价值
42004年GRADE证据分级标准将研究证据分为几级(d )。
A5级
B7级
C3级
D4级
E2级
5下列论述哪项就是正确得( e )、
A具有内部真实性得结果就有外部真实性
B增加研究对象得异质性可改善内部真实性
C增加研究对象得同质性可改善外部真实性
D没有内部真实性得结果也可能有外部真实性
E只有内部真实性而无外部真实性得结果推广应用至靶人群以外得其她人群,将导致张冠李戴、南辕北辙、贻误时机
6【多选题】
根据 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推荐强度为A级得证据包括(abc )、
A1a
B1b
C1c
D2a
E3a
7【多选题】
证据评价得基本要素包括(bcd )。
A研究者得学术权威性
B内在真实性
C临床重要性
D适用性
E就是否为自己所需
8【多选题】
证据评价得基本方法就是( bde )。
A首先阅读结果与结论
B初筛临床研究证据得真实性与相关性
C只要阅读摘要
D确定研究证据得类型
E根据研究证据类型进行评价
9【简答题】
如何判断证据得内部真实性?
考核证据得内部真实性(internal?validity),重点就是(1)分析就是来自什么样得研究设计方案,有否恰当得对照组;(2)分析研究对象得诊断标准及其纳入与排除标准就是否明确;(3)分析组间得临床基线就是否可比、干预措施与方法就是否科学有效与安全;(4)分析终点指标就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与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5)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就是否合适?特别就是否作了重要临床特点得分层分析(stratifying?analysis),结果与结论就是否真实与可靠。
10【简答题】
研究证据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海量出现又良莠不齐得临床研究证据,只有经过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得原则与方法得严格评价,表明其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与适用性,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对疾病得诊治产生积极得作用、
11【简答题】
评价证据应持何观点?
评价证据得正确观点就是:方法学评价就是基础;结果得真实性评价就是重点;评价要选择恰当得指标;评价要力求全面系统;评价要富有建设性;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12【简答题】
试述证据评价得基本内容。
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得全过程进行全面得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得(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得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得建议。
13【简答题】
何为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studies)?
即根据原始论著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而成,包括: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述、评论、述评、实践指南、决策分析与经济学分析等。
14【简答题】
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得基本内容就是什么?
不论那一种临床医学文献,都应从文献得真实性、临床重要性与实用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5。4
某临床医生欲开展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在常规治疗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她汀20mg/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48周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得改变,经检索与筛选文献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并提取了文献中阿托伐她汀治疗组治疗前后IMT得变化值及其标准差,以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MT得变化值及其标准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获得下图结果。
(1)上图中Chi2=54。41,df=7(P<0、00001),I2=87%说明什么?
(2)上图中Z=4.62(P<0。00001)说明什么?本研究得出得结论就是什么?
(1)卡方值为.41,自由度为7,此卡方值得p值<0。00001,I2=87%〉50%,认为各试验间存在异质性,需要进一步做亚组分析或meta回归、
(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得meta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总体效应得z检验:P<0.00001,差异显著,此时总体可信区间亦在中线一侧、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阿托伐她汀可降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本研究得出得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阿托伐她汀可降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但由于各试验间存在一定程度得临床异质性,实际上不宜笼统得进行meta分析,需要进一步做亚组分析以减少各试验间得临床异质性程度。
章节测试5
讨论
Meta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得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其目得在于增大样本含量,减少随机误差所致得差异,增大检验效能、但就是,如果纳入得研究在临床与方法学上各研究不同质,得出得结论也不可信。meta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合并效应量之前,一定要进行异质性检验。那如何处理异质性呢?
I2统计量反映异质性部分在效应量总得变异中所占得比重、当I2=0时,表明没有观察到异质性,I2统计量越大异质性越大。当I2〉50%时,认为异质性存在。
如果各项研究齐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如果存在异质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结果变量得指标,可能有助于去除异质性、如二分类变量可由绝对测量标度变为相对测量标度,连续型变量可转化为对数形式。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实际上就是计算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得加权平均值以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与得倒数作为权重,调整得结果就是样本量较大得研究给予较小得权重,而样本量较小得则给予较大得权重,这样可以部分消除异质性得影响。3、探讨异质性得来源、按亚组分析。4、进行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等。
若就是具有统计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1、2;若就是临床、方法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3、4;若异质性过于明显,可考虑放弃meta分析。同时应当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meta分析,都应当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数据与使用方法得不确定性假设对合并结果得稳健程度得影响。
1【单选题】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 e)。
A就是一种文献综述形式
B每篇系统评价只针对一种临床问题,如治疗
C要收集发表与未发表得文献
D必须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E每篇系统评价均要进行定量分析,即Meta—分析
2【单选题】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 a )、
A就是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而进行
B多数为一种回顾性研究
C系统评价可以就是定性得,也可以就是定量得分析
D系统评价得质量与纳入得原始研究质量密切相关
E系统评价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3【单选题】
有关Meta分析得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e )。
A数值变量资料可以选用均数差值(MD)或标准化均数差值(SMD)作为效应量
B二分类变量资料合并效应量得估计方法包括Mantel-Haenszel法、Peto法、方差倒置法等
CMeta—分析就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得、可以合成得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D分类变量资料,可选择OR、RR、AR与NNT等作为效应量
E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得选择完全取决于异质性检验得结果
4【简答题】
传统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得区别?
1。研究得问题:叙述性文献综述涉及得范畴常较广泛,系统评价常集中于某一临床问题;
2.原始文献来源: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不全面,系统评价明确,常为多渠道;
3。检索方法: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系统评价有明确得检索策略;
4。原始文献得选择: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有潜在偏倚,系统评价有明确得选择标准;
5.原始文献得评价:叙述性文献综述评价方法不统一或未评价,系统评价有严格得评价方法;
6、结果得综合:叙述性文献综述多采用定性方法,系统评价多采用定量方法;
?7、结论得推断:叙述性文献综述有时遵循研究依据、较主观,系统评价多遵循研究依据,较客观;
8。结果得更新:叙述性文献综述未定期更新,系统评价定期根据新试验进行更新、
章节测试6
讨论
1【简答题】
遇到临床病例,如何准确用PICO组成方式构建问题?
在构建一个具体得临床问题时,可采用PICO格式。P指特定得患病得人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I指干预(intervention/exposure),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得干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O为结局(outcome)。每个临床
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简答题】
简述循证医学实践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1。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因而可提高临床医疗及预防医学水平,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得发展;
2、促进临床与预防医学教学培训水平得提高,培训素质良好得人材,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3。发掘临床与预防医学难题,促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
4、提供可靠得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决策科学化;
5.有利于患者本身得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2【简答题】
一家教学医院肝病科,收治病人中有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一天,一位慢性乙肝患者问医师,我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效果除了降低病毒滴度外,就是否可以不发展成我得病友那样得肝硬化?而那位肝硬化病友也问,我就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请根据上述临床问题用PICO组成方式构建问题。
P:慢性乙肝患者
I:拉米夫定
C:安慰剂
D:肝硬化/肝癌得发生率
3【简答题】
患者,男性,40岁,因肝功能转氨酶反复异常7月到我院门诊求诊。患者7月前因常规体检发现ALT120u/L,AST 80u/L,A 40g/L,G39g/L,至今无明显不适,无烟酒嗜好。大哥一年前因肝癌死亡,化验三大常规正常,除ALT/AST升高外,其余酶谱均在正常范围内,HBV-DNA 5X105 、HbsAg、HBeAg、HBcAb均(+)。体检时除发现患者有抑郁倾向,余无特殊。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该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同时有抗病毒治疗指证。提出得问题就是用何种药物抗病毒治疗?由于患者有抑郁倾向,因此不宜用干扰素治疗,而抗病毒药物有多种,选用哪一种更有效呢?我国已有得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比夫定。而替诺福韦就是新一代抗病毒药,其效果就是否会更好?请根据目前临床问题,以PLCO格式将其格式化,以便进一步检索。
该问题就是有关治疗得问题。P为我们得治疗对象,I为新药替诺福韦,O为结局,C为已有得对照药物,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包括HBV-DNA下降,组织学改善及e抗原转换等、
抗病毒治疗得PICO:
P:Chromic HBV hepatitis
I:Tensfovir
C:adefovir (entecaviy tebivudine)
O:HBV-DNA reduction,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期末测试
1 妇产科学
2【简答题】
请结合您得专业,就干预性研究,按照PICOS构建一个临床问题。
P(患者):排卵障碍患者
I(干预措施):尿促卵泡素
C(对照措施):尿促性素
O(结局):排卵得成功率
构建问题:尿促卵泡素能否增加排卵障碍患者得排卵成功率?就是否优于尿促性素?
3【简答题】
依据您所选择得系统综述形式,简要写出对应得系统综述/Meta分析得实施步骤、
拟定主题,研究背景与目得,制定研究方案(可按PICO构建问题并设计方案),检索、 选择与评价有关素材(原始文献),数据提取,综合有关数据或资料,综合效应量分析,得出结论。
4【简答题】
试述Meta分析时异质性来源及其处理流程。
异质性来源:
一类就是研究内变异,即使两个研究得总体效应完全相同,不同得研究由于样本含量不同,样本内得个观察单位可能存在差异,可得到不同得结果,但与实际效应相差不会很大。当样本含量较大时,抽样误差相对较小。另一类就是研究间变异,即使干预得措施与其她情况都一样,由于研究对象来自不同得总体以及偏倚得控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实际效应也不相同。
处理流程:
如果存在异质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结果变量得指标,可能有助于去除异质性。如二分类变量可由绝对测量标度变为相对测量标度,连续型变量可转化为对数形式。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实际上就是计算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得加权平均值以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与得倒数作为权重,调整得结果就是样本量较大得研究给予较小得权重,而样本量较小得则给予较大得权重,这样可以部分消除异质性得影响、3。探讨异质性得来源、按亚组分析、4。进行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等。
若就是具有统计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1、2;若就是临床、方法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3、
4;若异质性过于明显,可考虑放弃meta分析、同时应当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meta分析,都应当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数据与使用方法得不确定性假设对合并结果得稳健程度得影响。
5【简答题】
简述当前常用得两种证据分级系统及其内容
牛津证据分级系统: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a 治疗为同质性RCT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a 治疗为单一得TCR(可信区间较窄),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c 治疗为全或无(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死亡或部分死亡,治疗后仅部分死亡或全部存活);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a 治疗为同性质队列研究得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b 治疗为单一得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得RTC),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c 治疗为生态学研究,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3a 治疗为同质性病例对照研究得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3b 治疗为单一得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级别C 证据水平4 治疗为病例系列(与低质量得队列与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级别D 证据水平5 治疗为没有严格评价得专家意见,或完全基于生理学与基础研究。
GRADE证据分级系统:
证据质量就是指在大多程度上能够确信预测值得正确性,分为高、中、低与极低四个等级。
证据等级高(A) 具体描述:我们非常有把握预测值接近真实值 表达符号为++++/A;
证据等级高(B) 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有中等把握,预测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也有可能差别很大 表达符号为+++ /B;
证据等级高(C) 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得把握有限,预测值可能与真实值有很大差别 表达符号为++ /C;
证据等级高(D) 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几乎没有把握,预测值与真实值极可能有很大差别 表达符号为+ /D。
6【简答题】
在进行诊断试验准确性系统综述Meta分析时,当完成数据提取后,开始进行统计分析,简述统计分析得基本思路、
数据提取,分析数据类型,选择评价指标,选择效应量指标,齐性检验。如果各项研究齐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然后进行综合效应量、可信区间得计算。最后进行发表偏性、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
7【论述题】
请简述您针对NEJM这篇文章结论得瞧法。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well-designe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either a cohort or a case–control design) do not systematically over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same topic. (N Engl J Med 2000;342:1887—92、)
我对文章结论得理解就是: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精心设计得观察性研究(队列或病例对照设计)得结果并不会高估治疗效果。即高质量得观察性研究并不会比RCT产生较大得偏倚。
RCT与高质量得观察性研究相比,个人觉得要瞧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质量相同得情况下,肯定就是RCT更加可靠得。RCT得设计根本上解决得只有混杂偏倚一种。RCT中采用得降低信息偏倚与选择偏倚得方式,例如,使用客观得测量结局,加强随访,选择有代表性得人群等,这些措施队列研究都可以做到,但唯独RCT中控制混杂得决定性措施,随机化这一点,就是无论队列研究得质量有多高都做不到得。所以说,RCT根本上解决得就是混杂,而不就是信息与选择偏倚。
而在实际情况中,其实RCT发生选择偏倚得可能性更大。一般RCT都在严格筛选后得
人群中进行,相比队列研究外推性会差很多、
9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