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山甫①铨试②二首并寄强甫(其一) 刘克庄
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群试有司。 蕃衍皆因先世积,荒嬉端为乃翁慈。 争名古有笞儿语,任运吾无责子诗③。 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
【注】①山甫:山甫、强甫均为诗人的儿子。②铨试:王安石变法时改革了选官制度,规定自熙宁四年(1071)起,铨试不再考试诗赋,而是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合格者方可到地方任官。③责子诗:陶渊明曾作《责子》诗,诗中列数儿子们的不足,结尾有云:“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甫、强甫兄弟二人各在一方,山甫参加铨试,诗人写此诗相赠。 B.颈联“争名”与“任运”构成对比,二者并举更能凸显出诗人的态度。 C.诗人在尾联宽慰山甫万一铨试没有选中,依然采蒲裹粽等其归来。 D.此诗力避说教,十分亲切自然,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儿子的关怀。
16.“荒嬉端为乃翁慈”和“任运吾无责子诗”二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苏州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古驿名。遗址在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师,曾驻军于此,制定军令,运筹帷幄。②储胥:此处指藩篱。③管乐:管仲乐毅合称,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④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④
③
②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起兴,写数百年后鱼鸟依然畏惧军中法令,而风云却长久保护着筹笔驿的藩篱,点明诸葛亮治军有术、法令严明。
B.颔联“徒令”“终见”二词简易平淡,与《蜀相》中“自”“空”二字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着眼于诸葛亮的个体生活体验,关羽、张飞天不假命,更让我们感受一种交游零落之感,因此深化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
D.尾联想象来年所为,亦是全诗情感的凝聚,对句极写长歌当哭之意,既包含了对孔明旧事的无限感伤,也暗含无人赏识的无奈。
16.元代文学家方回《瀛奎律髓》称此诗:“起句十四字,壮哉!五六痛恨至矣。”结合本诗的首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江苏省泰州中学、宿迁中学、宜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日晚长烟高岸近,天寒积雪远峰低。 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为下文写长途跋涉的艰辛蓄势。 B.颔联“近”“低”二字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是对空间错觉的摹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颈联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等诗句,但意象虽然相似,感情基调却不相同。 D.末句“兰叶正萋萋”以景结情,不仅渲染出美好欢乐的气氛,而且有着丰富的暗示性,耐人寻味。 16.诗人展开想象,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汇于笔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强化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中学2024 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虞美人 姜夔
括苍烟雨楼,石湖居士所造也。风景似越之蓬莱阁,而山势环绕,峰岭高秀过之。观居 士题颜,且歌其所作《虞美人》,夔亦作一解①。
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巉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 而今指
点来时路,却是冥蒙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②。
【注】①括苍:山名,在浙江处州。烟雨楼为范成大(石湖居士)任职处州时所建造。姜夔曾得到范 成大许多帮助,两人交往甚密。本词作于开禧二年(1206),时范成大已去世十三年。蓬莱阁:在浙江绍兴。 题颜:题写的匾额。 ②老仙鹤驭:古人讳称人死为“驾鹤归西 ”。《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仙 去,后化鹤归辽,有歌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首两句写凭栏眺望之景,“苍龙背 ”喻山峦奇伟,“巉天翠 ”状峰岭峻拔挺秀,写景 如画,与小序中的叙写相呼应。
B.刚游罢绍兴蓬莱阁,又来到括苍烟雨楼,两相比较,词人更钟情于烟雨楼烟雨迷蒙的特 色,非领略此番景致不能尽兴。
C.过片两句回眸来时登山路径,只见迷蒙幽深模糊不清,暗合“烟雨 ”两字,既是对上阕 结句的回应,也隐含人生况味。
D.因是终生难忘的知己长者,词人登临范成大生前所修建的烟雨楼时不免触景生情,作品 记游写景亦含追念故人的感怀。
16. 下阕结尾两句与姜夔《扬州慢》词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两句均为用典,艺 术效果则同中有异,依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 分)
江苏省常州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 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 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 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夜偶书 赵师秀
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④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发”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
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 C.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长夜勉力苦读的形象。 D.“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芯燃尽,但表现的意趣并不相同。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达的情感。(6分)
④
①
②
③
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山甫①铨试②二首并寄强甫(其一) 刘克庄
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群试有司。 蕃衍皆因先世积,荒嬉端为乃翁慈。 争名古有笞儿语,任运吾无责子诗③。 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
【注】①山甫:山甫、强甫均为诗人的儿子。②铨试:王安石变法时改革了选官制度,规定自熙宁四
年(1071)起,铨试不再考试诗赋,而是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合格者方可到地方任官。③责子诗:陶渊明曾作《责子》诗,诗中列数儿子们的不足,结尾有云:“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甫、强甫兄弟二人各在一方,山甫参加铨试,诗人写此诗相赠。 B.颈联“争名”与“任运”构成对比,二者并举更能凸显出诗人的态度。 C.诗人在尾联宽慰山甫万一铨试没有选中,依然采蒲裹粽等其归来。 D.此诗力避说教,十分亲切自然,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儿子的关怀。
16.“荒嬉端为乃翁慈”和“任运吾无责子诗”二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15.C【解析】C项,“能末缀”的意思是“能够缀于榜末”,也即虽然是及第的末等,但能选中。 16.①“荒嬉端为乃翁慈”表面上是说儿子学业荒废是由于父亲慈祥,实际是为减轻其铨试前的压力,委婉、善意地归因。②“任运吾无责子诗”表面上是说自己听凭时运而没有作陶渊明那样的《责子》诗,实际是借用典故,传递希望山甫轻松应试、心胸旷达,不过分在意名利之意。(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题干里要求写出“深意”,可见除字面意思之外作者还有深层的表达,考生需要将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都答出来,以示区分。如果只答深意无法拿满分。
江苏省苏州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古驿名。遗址在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师,曾驻军于此,制定军令,运筹帷幄。②储胥:此处指藩篱。③管乐:管仲乐毅合称,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④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④
③
②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起兴,写数百年后鱼鸟依然畏惧军中法令,而风云却长久保护着筹笔驿的藩篱,点明诸葛亮治军有术、法令严明。
B.颔联“徒令”“终见”二词简易平淡,与《蜀相》中“自”“空”二字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着眼于诸葛亮的个体生活体验,关羽、张飞天不假命,更让我们感受一种交游零落之感,因此深化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
D.尾联想象来年所为,亦是全诗情感的凝聚,对句极写长歌当哭之意,既包含了对孔明旧事的无限感伤,也暗含无人赏识的无奈。
16.元代文学家方回《瀛奎律髓》称此诗:“起句十四字,壮哉!五六痛恨至矣。”结合本诗的首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5.C(“交游零落之感”和“因此”错,“关张无命”言天不假命,既指二人也指孔明,深化回天乏术时不我与之感,并非言交游零落,自然与“深化个体命运悲剧性”没有因果关系。)
16.①首联通过对如今“鱼鸟”“风云”的想象,使诗歌生成了一种更为壮阔的时空感,并将肃敬之情融注其中,使情感更为刚劲雄壮。
②“畏简书”写军中法令严明,“护储胥”写孔明深受爱戴,见出孔明治军有术,赤胆忠心,矢志为国的英迈雄壮。
③颈联写孔明有管乐之才,但关羽张飞天不假命,在“人有志而有限”与“命运无情而无常”的对比中,深化了孔明人难胜天、回天乏术的沉痛遗憾。(每点2分)
江苏省泰州中学、宿迁中学、宜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日晚长烟高岸近,天寒积雪远峰低。 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为下文写长途跋涉的艰辛蓄势。 B.颔联“近”“低”二字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是对空间错觉的摹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颈联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等诗句,但意象虽然相似,感情基调却不相同。 D.末句“兰叶正萋萋”以景结情,不仅渲染出美好欢乐的气氛,而且有着丰富的暗示性,耐人寻味。 16.诗人展开想象,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汇于笔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强化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C
【解析】C.“感情基调却不相同”错,感情基调同为凄苦。
16.【答案】①长烟高岸的近景与远峰积雪的远景相对照,突出山高水远的跋涉之难,表达对堂弟的关切;②游子的离乡远行与父母的倚门等待相对照,表达对堂弟早日归家与父母团聚的叮嘱与期待;③今日万里赴任的艰苦与他日家人团聚的欢喜相对照,表达对堂弟现状的安慰和美好未来的祝愿。(1点2分, 2点6分)
江苏省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中学2024 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虞美人 姜夔
括苍烟雨楼,石湖居士所造也。风景似越之蓬莱阁,而山势环绕,峰岭高秀过之。观居 士题颜,且歌其所作《虞美人》,夔亦作一解①。
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巉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 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蒙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②。
【注】①括苍:山名,在浙江处州。烟雨楼为范成大(石湖居士)任职处州时所建造。姜夔曾得到范 成大许多帮助,两人交往甚密。本词作于开禧二年(1206),时范成大已去世十三年。蓬莱阁:在浙江绍兴。 题颜:题写的匾额。 ②老仙鹤驭:古人讳称人死为“驾鹤归西 ”。《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仙 去,后化鹤归辽,有歌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首两句写凭栏眺望之景,“苍龙背 ”喻山峦奇伟,“巉天翠 ”状峰岭峻拔挺秀,写景 如画,与小序中的叙写相呼应。
B.刚游罢绍兴蓬莱阁,又来到括苍烟雨楼,两相比较,词人更钟情于烟雨楼烟雨迷蒙的特 色,非领略此番景致不能尽兴。
C.过片两句回眸来时登山路径,只见迷蒙幽深模糊不清,暗合“烟雨 ”两字,既是对上阕 结句的回应,也隐含人生况味。
D.因是终生难忘的知己长者,词人登临范成大生前所修建的烟雨楼时不免触景生情,作品 记游写景亦含追念故人的感怀。
16. 下阕结尾两句与姜夔《扬州慢》词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两句均为用典,艺 术效果则同中有异,依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 分)
15.B(“小蓬莱 ”指烟雨楼, 因其“风景似越之蓬莱阁 ”,故称。)
16.都是设想死者复生重回故地(2 分),《扬州慢》是假想杜牧会惊讶于扬州城的沧桑巨变 (2 分),本词则反用丁令威感叹之词,假想范成大魂归故地当不会有物是人非之叹,表达 对故人的怀念与称颂。(2 分)
江苏省常州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学情调研高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 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 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 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A 强加因果,诗歌的三四句是一个倒叙句,写自己在东都洛阳从官,为不能在家奉养双亲而感到遗憾,体现了忠孝两难全。
16.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鸥鹭忘机”的典故,(1分)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1分)
②中间写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1分)接着写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1分)
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1分)明确表达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1分)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夜偶书 赵师秀
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④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发”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
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 C.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长夜勉力苦读的形象。 D.“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芯燃尽,但表现的意趣并不相同。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达的情感。(6分) 15.B(“褒贬对比”错,对王弼、谢脁均为褒扬)
16.①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诗人不以故人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意。②对先贤的仰慕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③对人生追求的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诗人虽已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6分,每点2分)
④
①
②
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