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与教学传播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传播的手段和内容都在发生创造性的变革。而在这些变革中,最引人瞩目以及最重要的,应当是信息传播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传播带来革新和冲击,在高校教学传播中的应用逐步普及化、扩大化,从课内到课外、从老师到学生、从时间到空间的全方位的转变,在带给教学过程诸多便利、先进与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教学传播和教学各方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教学传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92-01
一、新媒体技术的内涵与外延
新媒体首先是一种相对“新”的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技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更新的媒体模式不断涌现。它基于数字基础,以比特为信息载体,利用数字语言,实现以受众为中心的互联性和交互性,通过非线性传播扩大传播规模,实现服务个性化、功能复制化。
而新媒体技术,则是在新媒体时代,借助科技水平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性、现代化,新媒体所能利用或运用的科技,并将科技转化为自身发展、传播依托的媒介与载体。新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既可以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新媒体技术增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与双向性;便利了人们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提高传播活动质量与效率;扭转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现状,丰富了传播资源的多样性;扩大人类传播的全球范围;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使得新媒体逐渐向技术型转变;其使用功能派生出消费、休闲和娱乐趋势,使用受众更加年轻化。 二、教学传播与新媒体
1.教学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关系
教学传播与新媒体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一方面教学传播过程需要新媒体辅助,教学传播内容需要新媒体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教学传播的过程有助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演变并且不断地升级和进行结构调整。
2.新媒体技术带来传播模式创新
从最初的单向传递到如今的双向循环,反馈机制作用凸显。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角色逐渐模糊化、统一化:教学同时收到学生反馈,以便及时更新自身信息储备与知识结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培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知识领域,建立求知兴趣和培养信息甄别接受的灵敏性。这种新的教学传播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和师生关系,扩展了教学传播的内涵与外延,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3.新媒体技术带给教师的创新与便利
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更能适应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的知识扩展速度,将最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节约备课、板书时间,高效利用有限课堂时间;通过网络,在课外与学生继续探讨问题,在启发自身的同时达到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培养。 4.新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创新与便利
作为信息的接受方,学生能够更加自由选择学习模式与学习内容,高效地通
过各种形式获取、整理、保存与分享信息,参与信息知识创造。各种互联网终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扩展了其学习与接收信息的时间。 三、教学传播中的新媒体技术 1.教学传播中的学生与新媒体技术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分析(共发放问卷360份,实际收回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无效问卷20份),笔者获取一线信息并加以整理,以求得出更具说服力和全面客观性的结论。
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学生带来众多便利:⑴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⑵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了物质生活和精神思想两个层面,丰富充实大学生生活,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但降低了其社交机会与能力。⑶新媒体免费高效地提供大量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极大地扩展学生知识面,打破接受知识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科学的知识储备体系,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途径。
但是,也存在消极影响:⑴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心态的培养。⑵很多学生一旦离开新媒体,往往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产生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空虚与无奈,如不加以规劝改正,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意识。⑶对于一部分自主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互联网成了他们不劳而获、抄袭投机的工具,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或约束机制。
2.教学传播中的教师与新媒体技术
笔者对高校教师运用新媒体的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整理得出:
(1)教师利用新媒体节约了上课时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打击,出现走神、犯困等情况。
(2)学校教室中配备的设备一般是统一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老师的需要。
(3)部分教师反映,在课堂中反复调试设备非常浪费时间,操作熟练与否
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运用新媒体技术会限制教师自身授课风格的发挥。 (4)学生之间差距非常大,求知进取的学生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而慎独能力较差的学生只是将新媒体技术作为他们荒废宝贵时光和打发无聊生活的调剂。
(5)行政管理类老师普遍反映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高效的帮助他们进行教学管理。
(6)新媒体技术成本较高,在高校中的普及使用与维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很多教师因为操作不熟练,在应用中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也是普遍现象。 四、建议与对策 1.对教师而言
(1)打破传统观念
在新媒体技术时代,教师一直以来权威的形象与传播知识的威信受到挑战,很多教师难以适应学生对自己传播知识提出质疑甚至反对声音,并因此产生尊师重道的传统伦理受到轻视与抹杀的思想倾向。教师应摒弃传统守旧的观念,积极耐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创新的思维,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转化为自身学识的一部分,才是新媒体真正的意义所在与体现之一。 (2)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
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检验课堂内外学习效果,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对问题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学生在某一领域产生的思想上、态度上的偏差并及时给予纠正。另外,新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知识面与深度,打破时空限制,并使得远程连线国外相关学校,专业的课堂,将不同文化背景,教学理念的课堂融合并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可能。教师不能以操作障碍将新媒体技术拒之门外,要用积极地态度了解新媒体技术,掌握新媒体技术并在教学传播的实践中加以运用,使其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应有的价值。
2.对学生而言
学生应加强自律,培养慎独的思想意识,在面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各种学习机会与便利的良好契机下,合理、高效、科学的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其成为拓宽视野,走出自己狭窄的天地,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新鲜信息与知识的有力工具,而非消磨光阴,排遣无聊的网游设备或休闲娱乐工具。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辅助教学工作,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强有力的优势使其成为创新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教学优势,合理、科学、客观并全面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技术,从而将其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培养出更多有道德,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强.《新传媒技术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罗时进主编.《信息学概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3][美] 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姚锦秀.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学生工作[J]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