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孙恺悦
(中原工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传统传播形态的演变,高校纷纷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当下的媒介环境要求高校对传媒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改革,故笔者从新媒体概论着手,讨论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3-0220-0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介形态的蓬勃发展,对
传统新闻传播行业有着重大的冲击,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也让业界更加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发展。在此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运而生。新媒体概论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担负着其他传播学基础课程不能比肩的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背景
新媒体概论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它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的理论模型、新媒体类型出发,研究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发展趋势及受众的特点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看待“新媒体”及其传播,激发学生对新媒体传播行业的兴趣。
新媒体概论呈现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现象,掌握了新媒体的技术发展趋势,体现了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趋势。但由于“新媒体”尚处于新兴阶段,同时课程的教学研究也相对匮乏,因此,在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上,仍存在相应的问题。
二、新媒体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时效性差、实践性不强
目前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教材为主,经笔者不完全统计,2007—2018年出版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介概论相关的教材40余部,并还在不断增加。
教材出版需要周期,而新媒体的发展迅速,教材采用的案例无法及时更替,教材的时效性难以保证,且新媒体行业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教材面向的是广大学生,普遍更偏重理论性知识,虽然在实践方面有
[1]
所兼顾,但实践问题相对简单、空泛,针对性不强。教材的编写者多为高校教师,与在新媒体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相比,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教材编写、案例选取等方面忽视了教材的实践性。(二)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目前,新媒体概论课程的讲授多以传统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课程考核也以相关概念、理论模型为主。课堂形式基本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新媒体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反馈意识也不强,整体的课堂气氛
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如果不积极主动
与学生互动,就很难得知学生是否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教师预期。(三)实践教学内容匮乏,效果不佳
新媒体概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新媒体意识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新媒体概论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内容极度匮乏。即使有教师安排了相应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也多为虚拟项目,实践单一、过程简单。学生们的实践场所多围绕课堂,难以与实际的传媒市场联系起来。这样的“实践”不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新媒体行业环境,也无法检验实践的真实效果,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经笔者调查,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实践方式大部分为班级内部分组进行,小组多由学生自主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忽视了各专业之间的差异特点,也忽视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无法体现真实的传媒行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实践方式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生习得的知识也难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三、新媒体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一)教学团队建设
新媒体具有多重学科交叉性,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一背景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新媒体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组建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从备课、授课等多个环节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让“新媒体”真正具备全方位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显然仅用“教材”难以满足我们的教学目标需求。为满足新媒体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媒体概论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具备时效性。我们可以建设
[2]
新媒体概论资源库,寻找新媒体前沿资讯、最新案例、先进研究成果,并随时补充入库,运用网络学习平台,以便学生习得前沿、实际的新媒体知识。资源库的构架如表1所示。
表1 新媒体概论资源库内容
类别资料来源作用教材库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定期筛选、补充优质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实用性、时效性,保证总体教学质量论文库师生收集,教师把关收集新媒体前沿理论研究内容,夯实新媒体理论基础案例库师生收集,教师把关及时更新补充新媒体行业最新案例,以典型案例补充教材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时效性、实践性调研报告库师生收集,教师把关帮助学生了解最新受众特点及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220
第10卷第3期 2019年02月
Vol.10 No.3February 2019
(三)教学模式改革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实践性。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入手,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增强学生课堂主导地位,变“被动接受”为
[3]
“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课前发布引导性的问题或学习任务,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展开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学,既节约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有的放矢,又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跨专业、跨年级的研讨小组,引导学生们探讨问题时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其次,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更关注的是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需把握认知与实践比重的变化趋势,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教师应深入了解行业需求,设置与业界结合紧密的实践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模拟实践。教研团队可以“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新媒体传播行业的各个环节,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技术水平安排合理的岗位,“以老带新”,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教师还可以积极开拓校内外实习基地,与业界平台合作,尽可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课程考核上,也可将实践内容加入考核标准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最后,重视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概论的教学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课堂教学、书本教学,而要从教学形式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入微信平台、微博平台、智能终端远程教学等,寓教于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新媒体”给当代传播业带来的巨大改变,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沟通学习,同时增强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新媒体”给传统传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概论作为培养顺应媒介发展趋势、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高级应用型媒介人才的课程,也应与时俱进,顺势而变。新媒体概论课程只有不断优化,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为祖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参考文献:
[1] 林书兵,等.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教育改革与实践——以新
媒体概论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4):8.[2] 孙玲.应用型高校《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探索[J].
滁州学院学报,2017,19(1):120-122.[3] 韩立新,张秀丽.《传播学概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
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J].青年记者(下),2018 (4) :91-92.作者简介:孙恺悦(1990—),女,河南开封人,新闻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上接第198页)行业的内涵。比如在图书的出版任务中,实践项目更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创新的实际意义,从而
需要众多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沟通能
力是无时无刻不被需要的。
编辑任务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团队精神在完成各种任务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编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中与同事协调发展,集众人之力发掘行业潜力。要想以团队精神来成就更高的水准,需要有足够的团队协作能力、调节能力。当编辑拥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之后,一个不存在隔阂的团队是很容易超越孤军奋战的敌人的。
四、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一)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方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战略主要实施于各大高校中是更加合理的策略。在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师的观念一定要足够正确,要适当减少传统的完全讲述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的机会。因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创新的真正内涵,完全讲述的教学方式难以起到互动的作用,学生未必能够体会优秀教师的授课精髓,而且其过程乏味无聊,容易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二)学生的培养方法
编辑们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这种能力应当从学生时代便得到一定的培养。唯有在面对问题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对一些工作提出不同的见解,才更加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也相当重要,这点可以通过组建学术交流讨论会、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手法来
[3]
实现。学生们可以在学术交流研究中慢慢提升自身对不同方面问题的研究能力,而许多关于创新课题的
领悟这个行业的工作内涵。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机制不仅能够保证出版物的优秀品质,还能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短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根源,最后归因于具体的因素并加以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行业素质水平,还可以使出版物有一个划定的品质范围,提升了工作质量。
诸多的考核机构需要科学有效地考核编辑们是否有足够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作品是否传播正确的理念,将工作人员分配至正确的岗位,才能创作出更加精湛的作品。
五、结语
编辑出版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足够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水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应重点放在高校教学中,利用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其行业需求的各种能力及素养。参考文献:
[1] 王新春.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传播与版权,2017(6):150-152.[2] 李丽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6):180.[3] 肖福英.基于专业文化的高职财会专业高技能创新人
才培养思考[J].河北企业,2018(1):95-96.作者简介:赵艳霞(1974—),女,甘肃酒泉人,研究生,编辑,研究方向:教育学,图书出版。
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