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要发发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时代中学立德树人教育现状及解决策略探讨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新媒体时代中学立德树人教育现状及解

决策略探讨

摘要:“立德树人”是现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坚守的教育宗旨。也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实质任务。要想顺应当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回答中学“立德树人”是“树什么样的人?”、“如何树人?”就要求教师队伍不断审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实际状况,而后结合问题发现,针对探索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最终在教学活动中,立足实际教学需求,开展相应教学创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学;立德树人 前言

“立德树人”是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特色主义教育发展的核心,可以为实现教育长足发展,切实培养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充足养分。因此,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所学校实际教育工作落实的根本标准,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以文化树人、以德育树人、以觉悟树人。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中学“立德树人”教育现状进行探析,针对完善教育对策,可以稳健推进新媒体时代的中学立德树人工程,培养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爱国忠家的栋梁之材。

一、新媒体时代下中学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新媒体时代为中学“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可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滞后性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完善优化。但是,细观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不难发现,有一大部分中学教师都对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浸润思政教育的教育改革意识不强,依然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深刻影响。加之,部分中学教师相较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化思政渗透教育,仍然主观倾

向于采用经验式德育教学。所以,很大一部分中学教师都无法适应时代性教育发展需求,缺乏相应的网络信息素养,对信息化教学以及网络教学资源掌握不足,无法灵活的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新媒体教育优势,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的中学德育方式稍显单一

新媒体时代虽然为中学“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条件,补充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使新时代思政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就当前的现实教学情况来看,其实许多中学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都十分浅层,没有将新媒体优势充分利用。因此,实际的立德树人教育成效相对一般[1]。例如,一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新媒体教学,仅仅是将其当做展示设备,单纯的将教学内容用在新媒体模式上,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无本质不同。

(三)学生易于沉溺新媒体,自控力不强

新媒体载体中的德育内容十分多元。但是中学生自身的自控力、自制力却相对较差,部分中学教师在使用新媒体展开相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对于学生在“屏对屏”模式中的实际学习情况难以有效掌握。自然,完全放手让学生使用新媒体,就会在利用新媒体教学优势之余,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学生的整体健康成长。因此,从中学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教育目的来看,教师利用新媒体展开相应的教学创新,必须考量好学生此阶段的思维发展、心理发展等,从适合学生的启导视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新媒体时代下完善立德树人教育成效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做好新媒体教育技术培训

中学时期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取得更进一步的教育实效,就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教学观念,从自我完善的视角展开相应的教学理念革新。还需要学校领导也切实认识到新媒体之于中学“立德树人”教育的实际作用,而后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从整体教学工作完善角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指明方向。只有这样,教师对新媒体的才能有更加全面的教育应用认识,主动使用新媒体开展深化的教学活动[2]。同时,也可以为提

升教师队伍的网络信息素养拓展渠道,促使教师使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多样交互关系,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问题,针对帮助学生改正。如,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专题培训,将最新、最全的信息化教学信息整合、筛选,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德育浸润更具方向性、指向性。

(二)强调多元化、多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育人

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多样,资源丰富。德育教师在与时俱进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后,还应该顺应实际的教育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合理的对新媒体德育教学模式进行健全,强调多元化、多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育人。以此使学生原本认为枯燥、无趣的德育内容变得生动,富有志趣。如对于微课、慕课、在线教课等多种德育教学形式的不断探索[3]。以德育教师使用学生十分喜欢的b站作为在线教学平台为例,教师在教学“生命教育”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实际内涵,对于相关的理论、概念、实践活动都充满兴趣,灵活实现立德树人,就使用b站直播功能举办一次相应的线上辩论竞赛“当今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让学生乐于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使用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进行自我观点表达,并完成相应的知识接收。

(三)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中学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是与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的教学工程,也是与每一位学科教师都相关的教学工程。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推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打破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的实际壁垒,各学科教师就都需要发挥自身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优势,而后以“课程思政”全覆盖为目标,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创新实践进行较之以往的“中智育、轻德育”扭转[4]。例如,在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教师为了有效实现知识教学与德育启导的科学合力,就高举爱国爱党爱社会的伟大旗帜,将与此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全面统整。并使用利于传播,利于推广的新媒体渠道,将课程思政渗透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实际过程,为学生穿插实例,确保学生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同时,切实把握正确意识形态,接受润物无声精神浸润,自主、自觉学习提升。

(四)密切加强家校合作,搭建家校活动同心桥

如上所述,中学生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的负面信息干扰,并且对于网络平台过分沉溺。因此,提升中学立德树人教育实效,还需要大力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让学校、教师作为新媒体时下的德育主导力量,得以学生家长的相应辅助支持、理解合作[5]。即,首先,学校发挥自身的立德树人主导作用,在平时的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等方面,全面开展理论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思想引领等的全方位结合。其次,主动拉近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距离,建立健全的“学校+家庭”立德树人通力合作机制。如,建立学生家长年级代表群,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家长来访日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助推中学立德树人教育全面落实,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被海量碎片化网络信息包围,而易于立场不坚定,道德素质提升出现危机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助推学生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更好的坚定爱国、爱党、爱家信念,全面树立正确个性三观,实现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科教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将思政融入知识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正向的立德修身发展观,逐步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彩霞.“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探索[J]. 读写算,2021,(14):35-36.

[2]坚持立德树人 践行核心素养 弘扬传统文化 回归教育本真——桦川县第二中学剪影[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5):93.

[3]卢旭平,刘晓桃.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108+52.

[4]鞠凤悦.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1,(07):76-77. [5]关俊卿.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核心素质培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8):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