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术前沿 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 熊友才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气候变化下全球农业面临土地退化、耕地萎缩 通过会议加强世界各国在农业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 和农田生产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导致农业不可持续 危机不断增加,粮食短缺危机日趋严重,小农户贫困 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世界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表 明,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必 须达到现在的两倍才能保证基本供应。为加强世界 各国农业及粮食安全领域的机构及同行的合作与交 流,2011年9月25—30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市举行 与交流。印尼农业部副部长作了题为“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o Meet Food Security Needs and Address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的主题报告,强调加强农 业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创新和国际合作。本次 会议的特色在于:大会报告分成4节,每节有3 4 场专家报告,每节报告之后,报告人集中回答参会者 的提问,与参会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和讨论。综述 全部报告,可从如下4个方面总结。 了2011年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il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会 1 栽培管理与生物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 农业可持续性中的推动作用 栽培管理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 和保证农业系统可持续性的两大关键技术。美国堪 议主办方为印度尼西亚的P删aajaran大学。 Padjaajal'all大学在印尼国内名列前茅,在东南亚地 区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大会由 Paajadjaran大学校长GaJljar Kumia教授亲临主持并 参与全会程交流,充分显示了对本次会议的重视。 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德国、塞尔维亚、土耳其、 萨斯州立大学的Prasad教授报道了西非国家小农 户经营与农业可持续性研究。研究以加纳和马里为 例,介绍了小农户在开展集水农业和提高作物生产 芬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家的l4位特邀 力等方面的典型耕作技术,以及发展作物残茬覆盖 专家参加,与会人员达到300人左右。整个会议共有 等保护陛耕作技术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 14场大会特邀报告、30场分会场报告和108张墙 报,以及30个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展台。笔者作为中 面具有的重要意义。马来西亚Terengganu大学的 Sayed M.Zain HASAN教授介绍了作物多样性和品 国唯一的特邀专家应邀参会,作了题为“Ecological Rain-fed Agriculture in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种改良的研究进展。作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目前世界上有2 500 多种植物被用于食用、饲草、纤维、药用和观赏等方 面,其中粮食作物为850种。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 rthwest China”的大会报告,并在会后随团考察了 誊 No印尼国家农业科学院和P剁adjaran大学试验站。 象 本次会议围绕如下主题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 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政 薯四大作物提供了全世界65%的粮食供应。我们将 来必须努力在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利 用和推广等方面进行集成攻关。 印尼PadjadiaraB大学的Simarmata教授报道了 稻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提出水肥耦合管理的新 提高粮食安全的栽培管理技术;畜牧业与粮食安 圈 策;水产业、扶贫及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的生物 g- 全;jadjaraB大学校长G ̄jar 节水技术和有机肥集成管理对水稻土壤的质量和水 学 技术。大会首先由Pad衔 Kumia教授致欢迎词,阐述了本届大会的主题,期望 勤 悠 熊友才:教授。 收稿日期:2011-10-15 46 E—-mail:xiongyc@lzu.edu.cn 思路。罗马尼亚Bucuresti农牧大学的Florin STONE 五教授报道了欧洲果树栽培和管理研究的进展,提 出果树生产在保证粮食安全中的巨大作用。印尼 Padj adjarall大学的Carmencita Tjial1jadi教授报道了 高梁作为“旱地稻”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的巨大潜 力。高粱具有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和 营养丰富性,需要在遗传育种、栽培管理和市场加工 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是将来应对粮食危机的重要 作物资源。 2畜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 中的带动作用 特邀报告对主要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良种 选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德国Leibmz大学的Klaus Wimmers教授采用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了家养动物 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Multilocus DNA ifngerprinting的方法测定了尼日尼亚、坦桑利亚、印 度和玻利维亚等4个国家的典型肉鸡的遗传变异 性,并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了牛和猪在不 同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的表型多样性,提出了功能 生物多样性(Funcitonal biodiversity)的新观点。研究 表明,随着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变低,今后加 强基因组学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创新渐趋紧迫。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畜牧研究院的Aleksi6博 士报道了在围栏圈养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牛肉的产量 和质量的新方法,即采用遗传育种的方法,将塞尔维 亚本土肉牛与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夏洛来牛 (Charolais)、利姆针牛(Limousine)、西门塔尔牛 (Simmentla cattle)和布莎牛(Busha)进行杂交,得到 肉质和产量均高于亲本的优质肉牛种。印尼 Padjadjaran大学的Rochadi Tawaf教授介绍了西爪 哇岛的当地本土羊种——加鲁特羊(Garut Sheep), 具有生长快、体型健壮、肉质优良等重要性状,是优 质羊繁育和推广的重要基因资源。 3 农业可持续性和生产力提高是应对粮食 危机的关键要素 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 大风险,也对农业可持续性构成了巨大威胁。芬兰赫 尔辛基大学的P嬲i Lehmusluoto教授报道了印度尼 西亚淡水湖泊的渔业开发与生态系统可持续问题。 学术前 研究表明,印尼淡水湖的过度开发渔业、污染问题突 出,水体氧含量过低,导致水质下降,渔业开发与生 态健康需要谨慎权衡。要提高对水库和淡水湖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研究,制定有力措施降低水体 污染,改善可持续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Pasi Lehmus ̄oto教授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作 了阐述,并按照粮食安全的3个重要方面包括粮食 类型、粮食产区和粮食利用等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以扩大粮食来源、提高粮食产区生产力和农 产品加工等集成途径来应对粮食危机。印尼 Padjadjaran大学的Yayat Dhahiy ̄教授指出湖泊水 产业主在水体边搭建棚户对水质污染造成了巨大的 威胁。报告集中对环境健康和农业生产力的双重提 高和均衡发展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4 政策创新与国际合作是农业可持续性和 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政策创新和国际合作是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业可 持续性的重要驱动力。美国国务院生物技术咨询专 家Jack Bobo博士提出,世界农业发展在应对气候变 化方面,较其他行业起步明显晚,农业在节能减排和 提高水土资源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做得 很不够。解决危机的办法是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新技 术应用、政策支持和经济投资解决粮食安全和应对 气候变化。笔者的报告以黄土高原为例,总结了过去 20年来我国政府在解决中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户 生计和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 和策略,阐述了生态型集水农业的技术体系和取得 的多重效益。近十年在国际合作支持下,在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大力推广和发展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草 田轮作技术,显著提高了作物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 能力,该技术体系将有可能被推广到非洲等地区。 会议同时还展出了最新农业产品、农业生物技 釜 术、农业图书和当地特色文化等。会议结束之后,与 年 会者集体参观了印尼国家农业研究院试验站和 第 _ Padjadjaran大学试验农场。会后考察给人留下了深 期 刻印象,其中包括特色植物、养殖业和渔业资源等。 圈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印尼地处赤道附近,属于湿润地 除 区,但在山地和部分高地的农业生产仍面临水资源 荸 短缺问题,季节性干旱情况非常突出,垄沟地膜覆盖 衔 和滴灌等节水措施也有较大面积应用。 勤 悠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