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年第4期 淡英话 译竞赛 的 译吹量砰倩 。郭海燕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 要] 目前口译测试已成为口译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口译竞赛中的口译质量评估却很少被提 及。本文介绍了口译竞赛中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探讨了测试的目的、真实性、主体和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口译能力; 口译测试; 口译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4—0106—02 Presentation Skills,即技能=职业口译技能+艺术表达技能。 一、国内主要的口译竞赛 职业口译技能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 而艺术表达技能是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地完成口译过程的 技能,如口译的应对策略就属于艺术技能的范畴 。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频繁,对口译人才的需求 也是不断扩大。此时口译也成了个“时髦词”,广为流传的说 法“薪水很高,人才缺口很大”,使得口译也总是被神秘的光 环包围,而同传更被认为是2010年“7大金饭碗”之一。各 高校纷纷开设口译课,社会上的各类口译培训也是风生水 另外,在口译竞赛中,选手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因此 在口译竞赛中,口译能力测试应主要包括KL、EK和S(P+ PA)以及P(Psychology)四个方面 。具体说来竞赛是以口 译的形式综合考察英、汉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临场应变 技能,双语转换能力等。 . (二)口译竞赛测试的真实性 Palmer提出了语言测试设计的“有用性”原则,包含6个 方面的特性 ,即:信度(reliability)、结构效度(construct va— 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互动性(interactiveness)、后效 起。全国性、地区性的各层次口译竞赛也不断涌现,吸引了 众多选手的积极参与。 目前全国性的口译竞赛主要有:中国翻译协会和高等教 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口译大赛,厦门大学和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口译大赛,“高教社杯” 全国英语口译大赛;地区性的有上海口译风采大赛,广东大 学生英语口译大赛。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由高校外国语学院 或者外语培训机构所主办的不同规模的口译比赛,如上海新 东方学校主办的“松江大学城口译风采大赛”。另外,有很多 作用(impact)、可操作性(practicality)。 其中,Bachman和Palmer把“真实性”定义为:“既定语 言测试任务的特征和目标语言使用任务(1]LU task)的特征 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真实性越高。所以,口译测试形式 和内容最好是是口头讲话稿,而不是录音或者视频。厦门大 学的陈菁教授也提出:“应当尽量模拟真实的口译场景,再现 口译的现场性、即席性、限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以全面考察 学生的IZl译交际能力。” 英语比赛或翻译大赛也都设立了口译比赛的环节,如湖北省 外语翻译大赛除笔译外,还单独设立了英语专业口译组和英 语非专业口译组两个环节的比赛。口译质量评估的规范决 定着口译大赛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由于我国对于口译测试 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口译竞赛的口译质量评估还存在着 一些问题。 如海峡口译大赛在赛前通知命题话题,如中部崛起,上 二、口译竞赛的口译质量评估 海世博等当前热点话题,更符合口译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模 拟真实的口译环境,考察选手的口译能力,减少词汇等方面 (~)口译竞赛的测试内容 的考察。全国口译大赛命题由组委会命题,口译内容涉及中 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世界局势和世界经济等话题。但在比赛 中部分环节使用事先录制的视频或音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口译竞赛的目的是对选手的口译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口译能力是口译质量评估的重点。仲伟合提出了译员 知识结构的公式,即KI=KL+EK+S(P+PA)。KI=Knol1. 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 Knowledge orf Language(双语知识);EK=Encyclopedic Knowl— 口译测试的真实性。另外,部分口译比赛采用段落视译的测 试方法,也会降低口译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三)口译竞赛的测试方法 edge(百科知识),而百科知识也包括译员必须掌握的专题知 识;S(P+PA)=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口译大赛中,普遍的做法是听两段录音进行汉译英和英 译汉,并不能全面考察选手的口译能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 [作者简介]郭海燕,山西晋城人,华中农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06--.—— 翻译研完 郭海燕/谈英语口译竞赛中的口译质量评估 共分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三个环节,除了第一环 求,对口译竞赛的设计和评分工作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节选手现场先后观看英文视频和中文视频,要求用目的语表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口译评分标准为:信息传递 述其核心内容。在后两个环节选手要求为现场嘉宾的讨论 (4o%)、语言使用(30%)、译文表述(20%)、现场表现 和演讲做交替传译。比赛形式既包括考察选手听辨及提取 (10%)。全国口译大赛的评分标准为内容质量50%,技巧 关键信息的主旨口译,又包括互动性极强的对话日译,以及 运用30%,职业素养30%。可以看出不同口译竞赛的评分 题材正式、专业性较强的会议口译。测试方法多样,测试内 标准区别较大,且评分项目设置不够详细,在评估过程中由 容覆盖较广。但因为时长的限制,每个选手根据抽签选择不 于评委对不同项目的标准理解不一致或者简单地给个总评 同的话题口译,口译话题的难易程度不完全一致,测试时间 分,使得评分的主观因素较多,不能很客观反映选手的真实 较短,口译现场表现也有所差异。 口译能力。赛前应组织对评委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评分 (四)口译竞赛的测试主体 规范、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通过对典型样本的试评,调整个 在校级的口译竞赛中,评委一般为英语老师或口译教 人打分与比赛评分标准的差距。 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评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译技能培 训,对口译测试的认识不够深刻,大部分老师依然采取传统, 三、结语 含有很多主观因素的评估方法对选手的口译能力进行评估。 口译竞赛提供给选手展示自我风采、互相交流学习的舞 而在全国口译大赛决赛中评委包括了口译教学研究权威、优 台,激发了学生对口译学习的热情。加强口译测试及质量评 秀从业人员和口译用人单位;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中的评委还 估体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参赛选手的口译能力得到全面、 吸纳了外事办的资深翻译等,使得口译竞赛的评价主体更加 准确、客观的衡量,而且对促进高校口译教学实践及我国口 多元化。因此参与口译竞赛的测试主体不仅要有口译老师, 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何合理设计口译 也要有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口译测试的 竞赛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多元评估主体。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估,可以从多方面、多 角度出发对选手的口译能力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 【参考文献】 评估 。 [1]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和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 (五)口译竞赛的测试标准 2003(4). 在鲍刚提出的“口译竞赛评估表”中,把评估项分为“内 [2]陈晓春.论口译能力的测试评估[J].重庆工学院学报, 容分50,关键信息传译分15,译语表达分18,沟通效果分9, 2008(11). 其他8”。并建议“采用主观评定+取中值或者平均值的方 [3]Bachman,L.F.,Palmer,S.1anguage Tesitng in Practice 法进行评估”。特别是,在评估表中还加上了三栏特殊定量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栏目“数字,专有名词和术语”,对评估结果作酌情调整 ]。 [4]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 厦门大学的《口译测试评估表》提出的口译评分标准为:信息 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 转换或完整性30%,准确程度30%,语言表达10%,流利程 [5]肖桂芳,刘建珠.我国口译教学评估的现状与探讨[J]. 度或速度10%,清晰程度10%,应变能力10%。每一个标准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均划分为不同的分数段 J。陈菁根据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 [6]鲍剐.口译理论概述[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编制了一份《口译量化评估表》Hj。根据仲伟合提出的译员 2005. 知识结构公式“KI=KL+EK+s(P+PA)”推导出的评 [7]高亮,林郁如.英汉汉英口译教程[M].福建人民出版社, 分模式是:双语知识40%,百科知识20%,口译技能30%,心 1996. 理能力10%。这些不同的评分标准都反映了口译测试的要 (上接第93页) ‘[7]宁越红.礼貌原则和交际失误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 [4]Geoffrey 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 院学报,1999(6). London and New York,1983. [8]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5]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M].四川大学 20o6. 出版社,2008. [9]郑庆君.手机短信中的语言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 [6]卢敏.汉语礼貌原则探析[J].学术界,2007(3). 2008.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