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20l6年第3卷第28期 20l6 V_01.3 NO。2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mal of Clinical Medical 569l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屠海明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苏州215221) 【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ol5#-8月收治的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 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主要有小痣样细胞、棱形细胞、透明细胞、瘤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细胞排 列同样具有多样性,具体有弥漫状、束状、巢状、腺泡状、编织状、漩涡状、梁状。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 瘤的组织结构以及病理形态有多样性表现,误诊率较高,鉴别诊断应该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客观的病理 组织。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28.5691.02 1.4预后判断 恶性黑色素瘤(MM)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会出现黑 色素细胞分化,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约占1.5%,直肠、眼、 采用clark分级法进行分级:I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 皮肤、肛门、外阴是发生率较高的部位…。皮肤恶性黑色 以上的表皮内。II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 素瘤(CMM)的病理组织学以及细胞学形态具有多样性特 层。III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 点,而且由于一些肿瘤中不包含黑色素【2】,所以,临床误诊 但未到真皮网状层。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率以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主要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 V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皮下脂肪层。三 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 年后对不同分级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结果 2.1目检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皮肤恶性黑色 所有标本大都是梭作形皮肤、皮损,最小的病灶面积为 素瘤患者l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 9 mill×7 mlnX6 mill,最大的为83 mill×44 mm×34 oni:t 龄(53.7±8.3)岁;病灶部位:上肢3例,头面部1例,胸 大多是棕褐色以及灰黑色;大多是结节状以及斑块状:大 壁部2例,下肢5例,外阴2例,颈部1例;色素痣4例,慢性 部分病灶都比较粗糙,表现出细颗粒状以及片状脱屑;边 溃疡4例,肿块性质6例。 1.2鉴别与诊断 缘变化表现呈不规则;没有清晰的边界;一些病灶质地较 脆,但是大部分都比较偏硬;少数病灶的表面出现糜烂或 者溃烂。见图1。 对于可疑皮损可采用A B C D E标准进行诊断: A(Asymmey)代表不对称,B(Borderirregularity)代 表边界不规则,C(Colorvariegation)代表色彩多样化, D(Diameter>6 mm)代表直径大于6 mlTl,E(Elevation、 evolving)代表皮损隆起、进展。如果皮损符合ABCDE标 准高度怀疑恶性黑素瘤,需要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进一步确诊。但是有些亚型如结节性黑素瘤的皮损不能用 ABCDE标准来判断。 组织病理诊断:黑素细胞异常增生,在表皮内或表皮. 真皮界处形成一些细胞巢。这些细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 相融合。巢内黑素细胞的大小与形状,以及核的形状存在 图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皮肤上的表现 2.2光镜检查 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有丝分裂(包括异常的有丝分裂) 肿瘤细胞的形态在光镜下表现为多样性,没有规则的 较良性色素痣更为常见,肿瘤细胞胞质中有色素颗粒。在 大小,一般会混合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不过其 侵袭性恶性黑素瘤中,肿瘤细胞向真皮或皮下组织浸润 中某种类型的表现最为明显,占主导地位。具体形态特征 生长。 分析如下: (1)混合细胞型:表现为混合细胞的患者有2 3%)。肿瘤样细胞具有组成有小痣样细胞、上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肿瘤细胞S100阳性、HMB45 例(14.样细胞、梭型细胞、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的排列性状主 阳性及MelartA阳性。 1.3方法 要为巢状、束状、编织状。 (2)小痣细胞型:表现为小痣 4%)。小痣样细胞大多表现为圆 选择10%甲醛固定标本,完成石蜡包埋、切片以及HE 样细胞的患者有3例(21.染色处理,光学镜检所有标本,对肿瘤的组织学特点、生 形,体积较小、脂质较少;边界相对比较清晰:深度染色 长方式以及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检查所有标本, 后没有出现明显的核仁;分布排列呈弥漫、杂状。 (3)上 完成瘤细胞HMB45及S.10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因为 皮样细胞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型的患者有7例(50%)。S一100蛋白诊断无明显的特异性,所以只能辅助判断黑色素 上皮样细胞型表现为圆形,有较大的体积,较清晰的边 细胞来源。 界,有明显的核仁,有丰富的胞质,排列结构多表现为巢 (下转5700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6年第3卷第28期 5700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O16 V_01.3 No.28 见表l、2。 4讨论 阳性对照组:毛囊扩张及角化物质充填程度稍有减 本实验的痤疮专用纸巾是从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从人 轻,但效果不明显。组织学观表皮增厚明显减轻,真皮炎 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来解决痤疮对于人们的困扰。方中硫黄 症细胞明显减少,但仍见毛囊口轻度扩张,有少量疏松角 酸温,酸能收敛,温能散邪,能收疮敛口,消痈散结,故 化物质充填 。 疮痈肿毒多用之。苦杏仁散滞气、消肿毒、润燥、杀虫, 表1 痤疮专用纸巾对兔耳实验性角化模型的影响( 。%)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及抗脂 酸作用 维生素B6参与脂肪代谢局部涂擦可治疗痤疮。通 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痤疮专用纸巾对于痤疮的治疗有一 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1] 黄瑾.中药“消痤饮”对兔耳模型及血流变学的实验研究[J]. 表2痤疮专用纸巾对兔耳皮肤痤疮模型病理组织学积分影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2):2992.2994. 响 ± 。n=5) 【2] 陶诗沁,夏汝山,范华.两种光疗法治疗难治性痤疮临床疗效观 察[J].南京医科人学学报,201Z32(5):706.708. 【3]刘文彬,王 晖.痤疮模型的研究现状【J].广东药学院学 报,2010,26(2):209-215. 【4】 赵玉磊,许慧娟.留学生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 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4(2):109.110. 本文编辑:刘帅帅 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 AP<O.05.△△P<O.01 (上接5691页) 状、片状腺、泡状。 (4)棱型细胞型:表现为棱型细胞型 性,如果某些病理检查可能为CMM,应该进一步进行镜检 的患者有2例(14.3%)。肿瘤细胞存在相对明显的异型, 以确诊。从光学镜检来看,CMM如果比较典型,识别度则 大都表现为梭型,核仁表现为卵圆形、深染,胞质少淡 较高,但是大部分都为多变形或者复杂性,因此容易造成 染,肿瘤细胞的排列都表现为编织状、漩涡状以及束状。 误诊,而分类CMM,能够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而且,借 本研究选取的14例患者经过光镜检查,结果包含黑色素9例 助免疫组化LCA、S-t00、HMB45、Vimentin等实施辅助诊 (64.3%),未包含黑色素5例(35.7%),另外,从肿瘤细 断,也能够使准确率提高[4]。 胞形态来看,表现最多的是上皮样细胞,占50%,其次是小 综上所述,对于CMM,应该尽早发现和诊断,使患者 痣细胞,占21.4%,、另外混合型细胞以及棱形细胞所占比重 尽早接受有效的手术治疗,避免肿瘤由于刺激过多或者其 一样,都为14.3%。 他因素导致发生远处转移或者扩散。另外可以得知诊断可 2.3免疫组化检查 以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及病理组织分析作为部分依据, 瘤细胞S-100蛋白表现为100%阳性,表现为HMB45阳 保证诊断准确率。 性13例(92.9%),表现为V'maentin阳性13例(92.9%),表 现为NSE阳性1例(7.1%)。 参考文献 2.4预后分析 [1】 朱鸿,董丹丹,李芳华,等.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65例临床病理 随即患者三年后的生存率进行研究分析可知,14例 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4):406—410. 患者中,I级存活率为100%(2/2),级存活率为75% [2]王晓妍,张祥成,张薇薇,等.VEGF—A和VEGF.C在皮肤恶 (3/4),Ill级存活率为66.67%(2/3),IV级存活率为50% 性黑色素瘤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 (1/2),V级存活率为33.33%(I/3)。 展,2013,13(26):5082.5086. [3] 沈旭霞,孔蕴毅,戴波,等.原发皮肤“消退性”恶性黑色素瘤 3讨论 的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0):675.678. 因为CMM病理组织学以及细胞学形态具有多样性特 [4】 王燕,薛卫成,斯璐,等.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27例细胞增殖 点,同时一些肿瘤没有包含黑色素,所以造成了临床漏 活性与生存预后相关性明.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3):178—181. 诊、误诊情况【3]。本研究选取的l4例患者术前已经确诊的有 本文编辑:孙春宇 3例,另外11例都误诊为血管瘤、慢性溃疡、色素痣等。所 以,在肉检期间,应该着重观察病损轮廓、颜色、不规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