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要发发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雾凇》教案

《雾凇》教案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 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出示课件2)

  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凇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 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

  c、 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 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e、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

  (3) 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板书:奇观)谁知道“奇观”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奇观”在本课中是说——(雾凇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4)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7显示几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

  这里老师只是出示了几幅图片,其实雾凇还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请你再想像一下,雾凇还会像什么?(再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课件8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9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②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课件10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想不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课件1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板书: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  ————  雾凇

  (饱和) 遇冷

  2、齐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按照雾凇形成的先后顺序,我们把主要问题归纳如下(课件12出示):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学习。

  在课件12的基础上完善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2)划出有关句子。

  (3)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5、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1)雾气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或“严寒季节”。

  (2)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1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4)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14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根据回答,在课件14的句子上给“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出示课件15  练习:请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谁来把你写的句子读一读?

  (6)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课件16出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雾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课文中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课件17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别读,评读。)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7)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课件18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

  再引读:最初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齐读。

  6、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了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9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此时此刻——

  (课件20出示):

  假如我是小导游,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画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诗人,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歌唱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课件21出示)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结合课文,给吉林雾凇写一份导游词。

  2、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八、板书设计:       

  22  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奇观)

  (饱和) 遇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