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

  ①用划出故事,并练说。

  ②指名讲故事。提示:讲故事要生动。

  ③你觉得故事中,哪句话讲得最有道理?

  ④讨论:你觉得少年所讲得“它们”表面上指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⑤引读故事。

  ⑥少年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

  四、深入探究。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复述寓言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