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要发发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教案设计

教育学教案设计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 45分钟 教学对象 中职会计专提供者 业一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作为与财务会计关系密切的经济专业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问题。本次课专门阐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主要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授课,教学过程框架清晰,结构完整,设计合理。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记等式基本原理,为深入学习会计的基本方法奠定理论基础。,利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掌握六大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内容,掌握会计等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对比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会计要素在企业经济业务类型中的基础作用,企业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1)掌握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内容,明确会计所以反映和监督的基本内容; (2)理解会计等式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等式。 3、教学难点:(1)掌握会计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2)掌握并熟练运用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扩展会计等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特征: 优势:中职学生处于直觉运演阶段,具备直觉思维能力,在学习新领域知识、技能时,也注重对学科知识的建构。 劣势:(1)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知识结构零散,缺乏系统性; (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目的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设疑提问方式导入课程内容。精选日常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借助多媒体,展现事例,演绎原理; 3、归纳总结,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资源(媒体)类型 粉笔 黑板 教材 资源(媒体)内容要点 用于板书,写出课程重难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多媒体 呈现过程,形成边书写,边讲解 表象 呈现内容,记忆课程板书的载体 边书写,边讲解 深刻 提供事实,建 教学内容 立经验;归纳总讲解 结,复习巩固 呈现过程,形成 教学内容和案例表象;展示事例, 播放—讨论—总结 的展示 开阔视野;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3分钟) 新课教学 (20分钟) 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使学生积极尝试,思考,阐述自己的自我思考 观点 多媒体 认真听讲 掌握并理解基本的理论 黑板及多媒体 讲解相关知识点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练习讨论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10分钟) 做练习、讨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习题课本 师生互动 (6分钟) 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教师总结 (6分钟) 归纳相关知识要点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角色,不仅仅提出问题,老师解是知识的传授者,答 还应是学生的促进者 黑板及多媒体 归纳总结,复习巩积极听讲 固,加深印象 多媒体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PPT展示 教师通过PPT展示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学生记住经济业务的简单处理 学生掌握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开始 PPT播放 案例:利和公司2011年6月份的会计报表 学生自己练习经济业务 七、教学评价设计 的处理 解答学生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小结完成作业 结束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 过程性评价: (1)对教师课堂的评价:组织听课评议,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在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能促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 ①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学生把自己某一时期的习作及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一并保存下来,用以记录、展示其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 ②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分为两个部分:左侧记录学习中的内容和问题,右侧记录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步骤。 (3)教师评价:教师认真阅读作业及评价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记录在教师评价表上。教师应及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指导学生。 终结性评价:在整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教学效果分析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帮助: 1、学习效果评价 2、延伸扩展,促进知识迁移 3、课外作业 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 1、本节课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规律相符,总体上是成功的。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与教材知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 2、在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的概念。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