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视觉维度——被驯服的视觉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大众文艺 ・文化教育・ 浅析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视觉维度 杜婷婷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1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授课方法,目 容,并根据主体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这种互动使得视觉艺术的 前的高校教育对视觉性媒体工具的依赖日益加强。我们时常可以 教育具有一定的表演的形式,认知主体和客体在看与被看中相互 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不论正在讲授的是何课程,教室投影仪上一 作用,彼此驯服。 定会提供直观的可视资料。现代手段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生动 起来,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观看的功能被过度强调而使学生 三、平面设计教育中的视觉维度 “单向度”是法拉克福学派代表学者马尔库塞提出的观点, 退变成了单向度群体。 一、视界政体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体现 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众多感官中,视觉一直被 人们所倚重并被给予高度评价的感官。吴琼认为和“吃”这种满 足生理需要的日常行为相比,“看”这种和认知活动联系在一起 的日常行为要高级得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用灵魂和肉体建 立起一个二分体系,依据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关系将人的感官 分成距离性感官(视觉、听觉)和非距离性感官(触觉、味觉、 嗅觉),并认为距离性感官作为一种认知性感官比满足欲望的非 距离性感官要高级。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率先发 生作用的也是视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将一个错误以图 片展示、口头讲授和纸面讲义三种形式提供给学生,并观察他们 对错误的反应。通过实验发现,错误被最快发现的是是图片类的 可视资料,再次是纸面讲义,教师的口头讲述中的错误很少被发 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被投影仪上的精美图片和视频资料吸引而 忽略了教师的错误,是一个典型的不纯粹的“看”的行为,这个 行为中混合了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其他多种感官,认知主 体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分散,但视觉性要素仍然占据其中 很大的比例,其他要素的影响略少 在长期认知活动中,这种模 式被一再地重复、强化,认知主体渐渐退变成视觉性的单向度群 体,认知主体的“看”变成了一种被驯服的视觉。 二、视界政体中主体的看与被看 认知主体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选择充 当观看者的角色,但主体的认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单向性的 特点,认知主体在观察对象时,自身也是客体观察的对象。不同 于文学文本中存在的全知视角,在这一组看与被看的关系中教师 和学生的“看”分别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受限视角,学生从观看视 觉性资料的活动中获得快感,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活动中被观察, 同时也在观察学生对信息的反应。这种通过视觉建立的交互行 为,使这两种角色在教育活动中相互影响、扮演着彼此旁观者的 角色。视角受限的朦胧感使得“看”与“被看”的行为似乎具备 了更多互动的可能性。 看是认知主体与生存世界建立关系的基本方式,我们认识事 物、与外界建立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表面 上“看”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认知活动,主体可以根据自身价值 取向来选择观看的对象。自从进入图像化时代以来,人们每天都 被灌输各种视觉性元素,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视觉的快感、形成 价值观,也是通过观看形成对自身的评价。 被看在认知活动中近似于一种表演。认知主体与对象之间 存在一定的互动性,就是视界政体中主体对所接收信息的反馈。 为了迎合认知主体的视觉快感,客体会更多地呈现希望被看的内 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缺乏批评社会现实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教师展示的资料变成了一 种“奇观化”的元素,大量的图片、文字和音视频资料积聚,主 体观看的内容看似是主体自主选择的结果,实际上观看的对象是 经过教师筛选的,体现的是教师希望被观看的信息,此时的视觉 走向是受到教师诱导的,即一种单向度的视觉。大量的“奇景” 视觉元素被呈现在认知主体的面前,一再被强化的信息传递模式 等同于灌输,这种观看使得主体从视觉上接受它、顺应它甚至 被驯服。笔者认为视觉艺术存在大量需要被观看的信息,这极易 造成视觉教育单向的视觉维度。这些视觉元素不仅仅是我们对客 观世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能创造和改变着世界、也影 响了个体和民族价值观的实质化的力量。虽然这种单向度是对文 化、科学的合理化的态度,但是这种视觉维度会使得认知主体驯 服而缺乏创造力,对吸收来的信息只会全盘接受而不会质疑和批 判,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精神的特性并不符合视觉艺术教育培养 创造能力要求。 四、结论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具有挣脱表象思维的能 力。”经历的工业社会的洗礼,在强大的意识形态面前人们学会 了顺从和适应,长期的无反抗、无想法的社会生活使得人在感官 和精神双方面都更加驯服。当图像化时代到来,人们面对的是大 量的信息,顺从与它们只会使人们感到茫然和麻木。 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主体的第二向度,挣脱事物的表 象,用批判的、质疑的方式去看。提高自我意识是保持主体第二 向度的最重要方法,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通过认知活动训 练主体的“看”与“被看”的能力,以批判、质疑的态度观察认 识客体,才能脱离“视界政体”中表象的“架构”,也只有充分 挖掘视觉艺术的文化内涵,才能促进人自身的合理发展,构建一 个理性的、独立自主的“视界政体”。 参考文献: 【11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一电影文本 的精神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邓红影.张舒予.聂竹明.《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觉维度一“看” 与“被看”》.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 『3范欣《媒体奇观研究理论溯源——从一视觉中心主义一到一景观社 31会》.浙江学刊,2009(2). 【4】昊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一一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文艺研究》 200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