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高层结构试卷及答案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高层建筑结构》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荷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包括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温度作用 B.对结构影响较大的是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C.水平荷载不随房屋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D.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水平荷载有可能对结构设计起绝对控制作用

2.( )在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抗侧刚度较小,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在设计时一般控制在10~15层。 A.框架结构 B.剪力墙结构 C.砌体结构 D.筒体结构

3.高层建筑中,结构加强层的最有效位置在( )。 A.结构底部 B.结构中部 C.结构顶部 D.以上均可

4.关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以下错误的一个判断是( )。 A.带有转换层的高层属于复杂结构 B.不允许设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C.带有加强层的高层属于复杂结构 D.错层结构是一种复杂结构

5.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 A.抗拉 B.抗压 C.抗剪 D.抗弯

6.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的采用( )。 A.分层法 B.反弯点法 C.D值法

D.底部剪力法

7.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 )的线刚度均乘以0.9的折减系数。 A.底层柱 B.顶层柱 C.各层柱

D.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

8.下列关于高层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小偏心 B.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C.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状,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 D.应尽量设置变形缝来划分结构单元

9.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特点是下面哪一种:( )。

A.框架与剪力墙按侧向刚度分担水平力 B.剪力墙承受全部水平力

C.剪力墙承受80%的水平力,框架承受20%的水平力

D.底部剪力墙承受绝大部分水平力,对框架提供水平支撑;顶部则相反,框架承受大部分剪力

10.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强柱弱梁”框架,所谓“强柱弱梁”是指( )。

A.柱的截面积比梁的截面积大 B.柱的配筋比梁的配筋面积大 C.柱的线刚度比梁的线刚度大

D.控制梁柱相对受弯承载力,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柱剪跨比越大,其延性越好 B.柱轴压比增大,其延性降低

C.梁纵向受拉钢筋越小,其延性越好 D.柱箍筋加密,其延性有所降低

12.当框架柱的轴压力越大,而截面不能满足轴压比的要求,可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柱截面宽度 B.增加柱截面高度

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提高配筋率和配箍率

13.在剪力墙结构中,当周期过短,地震力过大时,宜加以调整,调整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 A.适当减小剪力墙墙厚 B.增大连梁截面高度 C.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D.墙肢长度超过8m时,应设施工洞口划分为小墙肢

14.( )具有造价较低、取材丰富,并可浇筑各种复杂断面形状,而且强度

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可组成多种结构体系等优点。

A.钢筋混凝土结构 B.钢结构

C.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D.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15.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 )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A.弹性 B.塑性 C.弹塑性 D.刚性

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框架结构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中,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车间、餐厅、实验室、会议室、营业厅等使用要求。

( )

2.地震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

3.框架结构中,如果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高的中央;如果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小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大的一端。

( )

4.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变形曲线以剪切变形为主,称为剪切型曲线。

( )

5.抗震设计时,只需要考虑有地震作用的组合,不考虑无地震作用的组合。

( )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在框架-剪力墙中,如何确定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2.简述采用D值法计算内力的步骤。 3.何谓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4.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中的总框架,总剪力墙,总连梁分别代表什么构件? 5.简述提高框架结构延性的基本措施。

四.论述题(10分)

请从承载力、刚度、延性的角度谈谈你对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

五.计算题(15分)

【条件】图1为某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梁

截面高度为0.6m,柱截面0.6m×0.6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内力调整前节点B和柱DB、梁BC的弯矩设计值(kN·m)如图1所示。柱DB的轴压比为0.75。使用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注意:必须写出计算过程,否则零分!)

图1

【要求】(1)试问,抗震设计时柱DB的柱端B的弯矩设计值(kN·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45 B.360 C.518 D.550

(2)假定柱AE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柱上、下端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ct298kNm逆,Mcb306kNm逆。试问,抗震设计时柱

AE

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61 B.171 C.186 D.201

(3)假定框架梁BC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Gb135kN。试问,该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

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94 B.200 C.206 D.212

【解答】

(1) 由《高规》6.2.1条:二级抗震:

MccMb1.5495105900kNm

MBD345900517.5kNm

345255VvcMctMcbHn

所以答案为选项C。

(2)由《高规》6.2.3条,二级抗震:

其中,Mc、Mc分别为调整后柱端弯矩值;

tbHnH0.64.50.63.9m,vc1.3,故

V1.32983063.9201.3kNm

所以答案为选项D。

(3)由《高规》6.2.5条,Vb其中,二级抗震:

lr105kNm,Mb305kNm vb1.2;ln7.50.66.9m;MblrlnVGB vbMbMb105305故 Vb1.2135206.3kN

6.9所以答案为选项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