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源流及其《易》源论证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作者: 王子奂出版物刊名: 周易研究页码: 26-32页
主题词: 周易;中国哲学;孔子家语;伏羲;黄帝;源流;宇宙;天象;炎帝神农;三皇
摘要: <正> (一)《易》学源流《易》始于《墳》,《墳》是我国最早的萌芽《易》书。“墳”字之义,凡突出于地面的丘、陵、岗、垄,皆谓之“墳”。自有人类原始之初,面临着空濛天象,洪荒地险,紧迫人生,这三件大事,如“墳”底突出人世,须人认识、研究、利用、志之为书,故名《三墳》。按古史划分,在洪荒纪后,滋演纪初,天皇先灵氏,取天象以治人世,才演《象》。地皇后德氏,酌地形以谋地利,才演《形墳》。人皇居方氏,研气命以卫民生,才演《气墳》。三皇并用物体符号代文作记,成为肇始《初墳》。下传三帝,即《孔子家语》所说:自伏羲以下称帝。吴帝伏羲,观天象,画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