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中女性语言的风格特色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中女性语言的风格特色
摘要:不同社会群体使用的语言各有特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女性语言也独具特色。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英语中女性语言风格特色进行思考,以揭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找出导致女性语言特点和语言歧视现象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女性语言女性语言特点
社会语言学作为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是语言研究的交叉学科,结合语言学要素和社会环境,致力于揭示语言和社会的联系。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使用方面具有自我特点和风格。对于她们的语言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并于1922年在他的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一书中用一章“The Women”专门讨论女性语言特色。1929年,萨皮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60年代欧美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波及到语言学领域,女性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70年代以来,Lakoff,Trudgill等学者推进性别语言研究的系统化。1975年,Lakoff在Women’s P l ace in Language中提出女性语言的说法,并阐述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特点。Lakoff奠定研究基础,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继续发展,研究男女语言差异。女性语言开始得到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重视,“女性语言”一词被用来形容由于性别差异形成的语言差异现象。对女性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关注的领域。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语言的性别差异;二语言对女性的歧视;三语言性别歧视成因的研究。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方式,思想的载体,社会的一面镜子,与社会紧密联系。对女性语言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影响。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中女性语言风格特色,揭示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导致女性语言特点和语言歧视现象的因素。
1 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
英语中女性语言,无论口语或书面语都独具特色。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Lakoff提出“女性语言”、Crosby和Nyquist提出“女性语域”等观点。通过对女性语言特点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发现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是“柔声细语、委婉礼貌”,主要表现在音韵——语音语调特点,语义——词汇选择特点,以及语法——句法结构特点这三方面。
1.1女性语言的语音语调特点
在语音方面,女性的发音一般比男性更“准确”,女性的语音更接近标准的语音,例如发ing时,女性发后鼻音的频率高于男性,男性发音时不明显,经常发为in。在语调方面,生理因素决定女性的音调比男性高,语调高低变化的幅度大。女性善用语调变化抒发情感,语调温柔。如“I wish you would try it”,男性一般以降调结尾,语调坚定,而女性一般用升调,轻松。
1.2女性语言的词汇选择特点
男女性有各自偏爱的词汇,这些词成为男女性别的标志。女性喜欢的词汇如下:
①夸张性的形容词。用夸张性的形容词是女性语言的一个明显特征,如cute。男子也使用,但就传统而言他们很少使用。
②程度副词或加强形容词之副词。女性交谈中常用: awfully, pretty, quite等程度副词起强调作用。如:It was so interesting.
③小词。女性喜欢用一些小词,喜欢在一些词或称谓后面加上“-y”或“-ie”表示“小”或者“亲昵”之意。女性在她的语言中大量地使用“birdie”,“dearie”,“sweetie”等词被视为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如果男性在公众场合使用此词,会被耻笑。
④优雅的词。女性更注意语言的优雅、含蓄,尽量避免粗俗的词语。很少使用damn,shit等词,常用“oh dear”这样的叹词。
⑤有标记的礼貌词,(如:please, thanks和委婉语)。
1.3女性语言的句法结构特点
女性应该用什么句法结构在任何语言中都没有规定,但是语言学家通过分析,发现虽然女性语言在句法上的特点不及词汇明显,但以下特点仍显示了语言的性别差异。
①使用正确的句法结构。女性更倾向于用正确的句法结构。如,女性很少用不标准的双重否定。男性趋向于用“I didn’t do nothing”,而女性用“I did nothing”。
②使用插入语。插入语包括无肯定意义的短语(如:I think),表犹豫的插入语(如:well),助动词(如:would)和某些副词(如:probably)。女性在谈话中喜欢用这些避免做正面回答的词。
③使用礼貌客气的句法形式。女性喜欢用疑问句,尤其是附加疑问句。它的运用可以使句子语气委婉礼貌。比如女性用“Let’s open the window, shall I?”来征求对方的意见。
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解放,但在家庭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上还是不能与男性平等。这种“男尊女卑”的现象反映在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语言中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英语的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2.1构词
①当指男性和女性的词成对出现时,指男性的词是无标记的,而女性的词则是有标记的,通过添加粘着词素或复合法来构成。有标记、无标记范畴是语言学家格柏林等人针对语言的关联性提出的,是一种把一对成分区分开来的区别性特征,区别的标准为“简单、容易和普通”,符合这一标准的为无标志,反之就有标志。如:male/female。这反映出对男性的尊重和对女性的轻视。
②用阳性名词或阳性代词作为共性代词。英语中常用阳性代词(he,his,himself)来泛指两性,阳性名词(man,mankind)来指整个人类,这都是歧视女性的语言现象。
③英语中有大量表示职业的词也是用man结尾的,如policeman, salesman、 fireman、chairman等。而一些地位高的职业都是指男性,如present、lawyer、doctor等,如果要表示女性,则要在前面加woman来避免误会。相反,一些地位低的职业,如nurse, secretary等则表示女性。
④在称谓上,把男性放在前面,而女性放在后面,如:Mr. Wang and Miss Li、father and mother、brother and sister等。
2.2语义
①阳性词与其相对应的阴性词内涵意不同。如master意为主人,相应的阴性名词mistress字面意义为 “女主人”,但其内涵则是“靠男人养着的女人”、“情妇”。
②同一个词用于男性和女性,意思截然不同。如:He is a call boy.他是一个侍者;She is a call girl.她是一个应招女郎。
③在英语中很多骂人的词都是针对女性。如,bitch、hen、 wanton等。
3 导致女性语言特点和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因素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指出:“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最好的窗口。”女性语言特征的形成及性别歧视现象的产生既有生理和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和文化因素。
3.1生理和心理因素
女性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方面与男性有差异,女子的声带短、薄、紧,声波音频高,尖细,给人优雅的感觉,而且女性在青春期后文静温柔,感情细腻、礼貌友好。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女性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的差异。
3.2社会因素
西方谚语“Men make houses,and women make homes”,描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以性别为基础的劳动分工决定男性主导的角色和女性的丛属地位。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走出家庭,但仍无法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这反映在语言上是强势和弱势。肯定而强势的语言体现了男性的特点,而女性的语言则体现无权势的风格,所以女性的语言与男性不同,女性从属的社会地位导致其在语言中受歧视。
3.3文化因素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标志。社会的文化氛围给男女成员规定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而且语言教育、行为教育、心理教育等均围绕着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来进行。女性气质被设定为端庄文雅,要求女性尽量选择更有身份、更正确的上层语言形式。在女性言语中,疑问句的使用远远多于命令句,即使在陈述句之后,也经常有附加疑问的形式,好像对问题缺乏明确的判断,需要他人对自己加以肯定。
总之,语言是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世界上没有脱离语言的社会,也没有脱离特定社会背景的语言。通过对女性语言风格特点,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以及导致它们产生的因素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利于提高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的了解,增强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忘琪. 语言学高级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康卉,徐靖.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2009(36):145-146.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15-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