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日更定”引发争议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是日更定”引发争议

  今天在课堂上,因一个文言词语的解释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议。昨天预习第29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文中有这样一个词“更定”,课本上的注释是“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其实,在昨晚备课时,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课本注释跟网上的全文翻译完全不同,网上则翻译为“这一天凌晨后。”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即从头天晚上八点开始进入一更天,次日凌晨六时,五更天结束。照这样说,“更定”即“更”结束,大体时间为凌晨六时左右。

  上网一查,因这个词引发的争议还不少呢?人教版(八年级上,2019年一版二刷)说:“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而语文版(八年级下,2019年一版二刷)则说:“指晚上八点左右。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每晚八点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一个说是清晨,一个说是入夜,似乎都言之凿凿,确实让人难定取舍。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我想莫过于把这个词还原到当时环境里去,看看同时代的作家或者张岱先生本人在其它地方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结合课文来分析,我觉得应该是天刚亮,因文中有这样的句子“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景色,于此,怎样能看到呢,尤其是“上下一白”?此外,还有一处细节“炉正沸”,试问:如在“十二月”,晚八时,如何能够看到“炉正沸”呢?”晚上的话能看得清这些景色吗?由此可见一斑。“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定,完了,结束。”按照这种解释,“更定”就应该是“破晓”时分了。

  但从课文最后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试想,天寒地冻、夜深人静,非“痴”者能去游湖吗?这样说来,解释为晚上八点左右也就有其道理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