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 我是猫 2017-04-24 20:34:50
打卡#小说# 我是猫 完结 本书开头以猫的角度来叙述各种事件,把猫的各种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点作者却是观察入微。又以吾虽是猫,但不像你们人类怎样,我们猫族等之类的语言,生动表达了猫的傲娇,也是我觉得最有趣和最喜欢的部分。中间开始叙述猫的主人及他的两个朋友,这三个人真不愧是好友,吹起牛来简直遮天蔽日,三人竟然也互相配合,各自胡邹八扯,脸皮厚的没有尺度,纵然这样,他们自诩文人墨客,却实在瞧不上街角有钱的实业家,这也算他们唯一值得被肯定的一点骄傲吧。后半部分提到了婚姻,一味的说女人是麻烦,还提出:天下可畏者有三:火,水,女人的谬论,可能当时日本女性地位就是这样不被认可吧。最后很仓促的结尾,猫君因为喝多了失足掉入水缸,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傲娇的生命,却到死,都没有一个名字!
----------------------------
Narziβ+《王小波全集》 2017-04-24 20:55:16
打卡#《文学回忆录》(完结)#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木心的文学评论跟主流是不沾边的,但木心的每一句话读起来至少都颇有味道,言之即成理。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根据自己的听课笔记整理出来的,真实的课堂上,听木心先生讲课应该更加有趣的多吧。
----------------------------
管理员~汤川粉《我是猫》No.29 2017-04-24 21:08:40
打卡#剧本#《滚滚红尘》不理解为什么章能才要去祸害韶华,你可以矫揉造作,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你要搭上一辈子的幸福去等一个不可能的男人?放在以前我会觉得感动,现在我只觉得这个女人不够珍惜生活。
----------------------------
LW——《余罪》 2017-04-24 21:57:36
打卡#文学#《余罪》25%,一场斗争终于落幕,余罪和老傅之间的对话看似有点匪气,实际上却折射出人性的真实,而用最真实的描述,揭示了不变的道理。当一切归于平静,大家回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即将走向新的岗位,等待他们又是什么?
----------------------------
冉粑粑-目送 2017-04-24 22:37:06
打卡#历史#《菊与刀》50%
日本人觉得情义很重要,日本人也不喜欢别人对她的帮助,因为日本人的逻辑就是不要随意给别人添麻烦,而别人帮助自己的那份恩情自己无法还上,所以自己很难受,所以日本人通常被帮助了会说这让我如何是好!很神奇的民族·
----------------------------
小魔鱼-亲爱的安德烈 2017-04-24 22:55:05
打卡#文学#一个人的好天气#13%4.24
刚开始看,看到知寿与男朋友之间的相处。两个人不像是谈恋爱,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因为妈妈要去中国,知寿不愿意去,想自己打工生活,妈妈介绍知寿去舅姥姥吟子那里。吟子养了好多猫,猫味很重。知寿与吟子会是怎样的相处模式,很期待小说接下来的发展。
----------------------------
绫波尼-海伯利安&惶然录 2017-04-24 23:56:20
打卡,神曲
这是一本宗教意味很浓的书,但是也是哲思的一本书。但丁熟读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有着深厚的知识积淀。开篇,但丁迷失在森林里,遇到三头猛兽:豹,狮,狼挡住去路,意味着人在现世的磨难,而解决的途径在于对理性的追求,从而引出了维吉尔(古罗马诗人,象征理性与哲思。)带他游历地狱与炼狱。这二人分属不同时期,著名游戏鬼泣中主角但丁的哥哥维吉尔(游戏中的设定)的武器阎魔刀可以斩出时间缺口进行穿梭,估计也映射于此。
----------------------------
人事部·我执·no.12源氏物语 2017-04-25 00:06:52
打卡,文学,多情剑客无情剑,13.7%
【要知武功招式,虽可得自师传,但临敌时的应变和判断,却是谁也传授不了的,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啦,龙小云这个红孩儿的代号用的十分贴切,身上各种暗器的设定又像极了小公子,古龙的人物大多相似
----------------------------
默吟 奔马 2017-04-25 01:20:26
打卡 《美在青苔》 李长声 看了几章,挑两章来说说想法。红指甲这张说到日本女性在平安时期开始染手指甲,发展到现在各色指甲颜色都有,还说化妆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在公共空间不知道取悦谁[发呆]。另一章讲头发,古时日本女性以乌黑垂发为美,如今日本人各种染发,在不多章节就提到两次运动员染发,认为这是日本从小看卡通长腿黄发影响,比中国人崇拜洋人……不知道李长声先生多久没有回国一探究竟,中国女孩的指甲上也是各种颜色,头发也是各种染,妆也是画的。这样嘲讽之能事地酸人家也给我国打了大巴掌,哪里来的优越感,最后想对李先生说,请别太直男癌,女生怎么打扮关你屁事……
----------------------------
默吟 奔马 2017-04-25 01:21:01
打卡 《美在青苔》 李长声 看了几章,挑两章来说说想法。红指甲这章说到日本女性在平安时期开始染手指甲,发展到现在各色指甲颜色都有,还说化妆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在公共空间不知道取悦谁[发呆]。另一章讲头发,古时日本女性以乌黑垂发为美,如今日本人各种染发,在不多章节就提到两次运动员染发,认为这是日本从小看卡通长腿黄发影响,比中国人崇拜洋人……不知道李长声先生多久没有回国一探究竟,中国女孩的指甲上也是各种颜色,头发也是各种染,妆也是画的。这样嘲讽之能事地酸人家也给我国打了大巴掌,哪里来的优越感,最后想对李先生说,请别太直男癌,女生怎么打扮关你屁事……
----------------------------
小官 2017-04-25 06:56:30
打卡:《法医秦明:尸语者》
类型:小说 时间 20170425
这本书的写作水平一般,故事情节还可以,估计是由于作者的表达用词能力有限。凶杀案,爱恨情仇、见色起意、因利起贪。叙事的流程大概就是:发生命案、凶案现场初步勘察、殡仪馆解剖、发现死因、根据尸检结果缩小断案范围、寻找嫌疑人、案件侦破。
----------------------------
蓝墨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017-04-25 08:55:27
打卡#历史#《历代经济变革得失》P76. “不过,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诠释,结论却大有不同:桃花源村小民寡,是一个没有工商产业的农耕社会,物质条件非常贫瘠,而且,与外界没有任何的交通、资讯以及商品流通往来,因而,经济和文化发展彻底停滞。陶渊明没有记载桃花源中是否有盐井,如果没有,则必须求诸外世,否则生活饮食上无法解释。..。”
----------------------------
才下眉头-病隙碎笔 2017-04-25 08:57:45
打卡,世界的凛冬9%
茉黛和沃尔特的女儿卡拉虽才11岁,却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拉响消防警报保护了被纳粹破坏的社会民主党人报社;独自为意外早产的保姆艾达接生。而她的哥哥弗兰克在出场的表现中差强人意:因为离群的恐惧而急于摆脱父母对其加入青年团的限制;对当前的反犹太种族歧视的热潮没有独立的思考;当犹太裔医生批评他以青年团的形象来邀请其出诊时,不能表现出合乎他家庭背景的机智反应…其实如果单看他只是个14岁男孩儿,他的幼稚是可以被人包容的;但是一方面出身于茉黛家这样政治色彩浓烈的家庭,一方面同龄的其他人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才会令人对他觉得失望。期待他后面有进步吧。
在会场几个不足20岁的大男孩儿(他们都是上一部几大主角儿的儿子,难免让人心生好感)同纳粹党的冲突已然让人觉得心头一紧,而后面马赫以放狗撕咬容格致死胁迫罗伯特转卖了自己心头肉的酒馆简直让人不能读下去了。
凛冬的冷彻入骨,读的压抑。
----------------------------
Lily—维特根斯坦传 2017-04-25 11:45:55
打卡#社科#《民主的细节》完结。刘瑜的书几年前就买了,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都看了单单剩下这一本。其他作品都更倾向于生活中的随想,甚至有一些碎碎念,但是这一本是倾向于政治学的通俗读物。作者本人的观念倾向于自由主义,但是看得出来她尽可能让自己做的理性与客观,主张在各个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言论自由与政府监督之间的平衡,多数人暴政与民主自由之间的平衡点。从旁观看美国的制度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我当然希望它能改变一些人对民主自由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激起一些人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的兴趣。我想比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更重要的,是他抵达一个立场的方式。”
----------------------------
SL-嫌疑人X的献身 2017-04-25 12:57:53
打卡#社科#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100% 自体指的是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总体人格,在出生时婴儿就已经具备了一个自体,并已准备好与其将在环境当中可能遇到的外在客体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起初一个原始的、未形成的自体,通过对客体的体验逐渐充实起来。
----------------------------
wong yuk《易中天中华史》 2017-04-25 14:40:42
打卡#社科#《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叛臣王敦:
身败名裂的王敦是东晋第一叛臣,也是东晋第一英雄。他的气焰嚣张,他的飞扬跋扈,他的镇定自若,他的睥睨一切,都让后人极为向往,虽然最后他是身败名裂了的。
跟堂弟王导一样,王敦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保卫者。想当年,司马睿初到建康毫无威望,是王导设计让他在三月三日上巳节坐轿子出行,自己和王敦等文武百官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一下子就镇住了持观望态度的江东大族,司马睿后来的称帝也才有了社会基础。
此后,王导内执朝政,王敦外掌兵符,行政权和军事权都掌握在王氏家族手里,晋元帝司马睿不过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这就是王导创立的君臣共治模式。
可惜对于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满意的只有王导,王敦和司马睿都不满意。王敦桀骜不驯专横跋扈,司马睿则不甘大权旁落,试图利用他人的力量来钳制王家,结果是手握重兵镇守荆州的王敦不想谋反也得谋反。
于是,司马睿称帝四年后,王敦便反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并很快攻入建康。司马睿重用的人死的死,降的降,逃亡的逃亡,朝政完全落入王敦之手。元帝本人则几至皇位不保,并在当年忧愤而死。
据正史记载,司马睿在一败涂地之后,根本就不敢以君臣大义谴责王敦,只能一面脱下戎装,一面嘀嘀咕咕地说:想要位子,我回琅邪就是,何必让老百姓受苦?
东晋皇帝之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晋元帝死后,继位的是晋明帝司马绍。明帝和王敦都磨刀霍霍,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最后,王敦之乱因其病逝而告终。他的势力被东晋王朝的政府军剿灭,本人的尸体也被挖出,脑袋还被砍下来挂在浮桥上示众。
王敦岂非不得善终?
当然是。而且按照儒家伦理,他也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然而在魏晋,王敦受到的却是由衷的敬佩。
王敦死后二十三年,征西大将军桓温攻进成都,灭亡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成汉。这位胜利者在成汉宫中大宴宾客,蜀中士绅也悉数到场。桓温为人原本豪爽,此刻更是雄姿英发语惊四座,以至于散席之后众人还回味无穷。
大家都说:桓大将军真是当代英雄!
一位王敦过去的部下却不以为然。他说:那是因为你们没见过王大将军!
实际上就连桓温对王敦也钦佩有加,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在王敦之下。但当他路过王敦墓前时,仍充满崇敬发自内心地大声呼喊:可儿!可儿!
可儿,就是称心如意之人。
很难想象这是对一个“逆贼”的评价,而且据说这评价在王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流行。
那么,王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大丈夫。
后来执掌了东晋军事大权的王敦,出道似乎比堂弟王导要早。他很早就来到了西晋的首都洛阳,并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在“八王之乱”中,王敦散尽家财,还把公主的婢女配给将士,从而深受爱戴。王导为司马睿经营帝业时要拉王敦入伙,并非没有道理。
不过谁都想不到,出身名门望族的王敦在京城却被看作乡巴佬。因为他不会说洛阳话,也不懂豪门的规矩,更不擅长琴棋书画。他甚至闹了不少笑话,其中之一,是在公主那里上厕所时,把塞鼻子用的干枣和洗手用的澡豆都吃了,结果公主的婢女无不掩口而笑。
王敦却既在意也不在意。
有一次,晋武帝与社会贤达聚会讨论音乐,王敦坐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便自告奋勇要求击鼓。晋武帝见他脸色难看,也就下令将鼓和鼓槌放在他的面前。
王敦一甩袖子站了起来。
这一通鼓打得漂亮至极。那急速和谐的音节,那豪迈激越的气势,那旁若无人的神情,都让人叹为观止。乡巴佬所受的窝囊气,也在这敲击中宣泄一尽。
听众给出的评价则是两个字:雄爽。
雄爽即大气。
王敦确实是大气的。正是这种雄霸之气,使他虽被看作乡巴佬,却出入豪门而无愧色。当时,洛阳最富的人是石崇,石崇家的厕所里常常站着十几个婢女,客人上厕所都要由她们伺候着换衣服,许多害羞的人只好憋着。只有王敦不但照去,换衣服时还一脸的傲慢。
于是婢女们交头接耳说:此人必能做贼!
婢女们的直觉并没错。事实上,石崇的排场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也是有震慑力的,但这种炫耀却因为王敦的泰然处之变得一文不值。这就比在皇帝的宴会上表演鼓乐还要震撼,因为镇定自若比一显身手难得多。
炫富的暴发户,也永远比不上能做贼的英雄。
前面两个故事都发生在西晋时期,也就是王敦刚出道的时候。也许正是从那时起,他就获得了“可儿”的称号。至于王敦的自我评价,则是“高朗疏率”,也就是高尚、爽朗、疏放、率真,可谓自视甚高。
然而王敦的个人魅力,似乎也正在于此。他确实是睥睨一切的,也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恋恋不舍。有人曾经对他说,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不利于健康,你现在身体就很虚弱。王敦说:是这样吗?很容易的啦!于是打开后门让那些女人统统出走,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其实也够狠。
对自己都能下手的,对别人也不会有同情心。有一次洛阳巨富王恺(一说石崇)宴请王敦和王导兄弟,特地安排了美女敬酒。客人如果不能一饮而尽,就杀了那敬酒的美人。因此王导虽不胜酒力,也只好勉为其难。王敦却在连杀三人之后,依然滴酒不沾,而且泰然自若。
王导实在看不下去,便责备王敦。王敦却满不在乎地回答:他杀自家人,关你什么事!
这样的人,当然能做贼,而且是窃国大盗。
实际上王敦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君临天下,最大的遗憾则是未能称帝,因此临终前特地交代嗣子:我死之后你先即位,设置了朝廷和百官之后再给我发丧。
可惜王敦的这位嗣子并不中用也无主见。他听从谋士的建议,把王敦的尸体席裹涂蜡埋在议事厅中,然后日夜纵酒淫乐,以为这样就能稳定军心,可以坐等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结果等来的却是全军覆没。嗣子和他的生父被沉入长江,王敦则被开棺戮尸,差一点死无葬身之地。
一代英雄或枭雄或奸雄,就落得这个下场。
这,大概是王敦始料未及的吧?
事实上,王敦的理想至少是做曹操。他担任东晋大将军时最喜欢的诗,就是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据说,他在吟诵这诗时,会用玉如意去敲击玉唾壶,以至于壶口都被敲破。
王敦没想到的,王导也想不到。王导大约是想做周公或者诸葛亮的,尽管他的抱负要小得多。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有谋逆之心。然而王敦却闹出了惊天大案,而王导与王敦的关系则无论如何都无法撇清。
----------------------------
小妖 出差中 不能按时打卡 2017-04-25 15:08:46
打卡 #小说#《失控》 出门在外,很有故事性的一本小说,能让你抓住一个点一直读下去,搞笑的情节,细细品味又充满了讽刺,最后还有意想不到的结局。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却又总是很期待发生什么,这就是命运;当我们彼生所追求的东西都无价值可体现时,安全和健康显得弥足珍贵,幸福也来的更快更简单;当一切都不能满足时,人和人聚在一起也许就会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世界和平[偷笑]。
----------------------------
文与可-丝绸之路 2017-04-25 16:07:43
打卡#社科#《丝绸之路》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发现新大陆,看到的景象好像并不能为增长财富资助此次探索行为的西班牙王室带来任何东西,那个被无限捧高的哥伦布还在不断的为自己进行下一次远航撒谎,宣称新大陆潜力无限,黄金遍地。当然,之后几年的新发现证明的确如此。毕竟这么大一块地。
与此同时,向南抵达非洲大陆南端的航行也取得了进展,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讲到这段历史时不得不说的三角贸易。奴隶,原料(包括黄金),工业制品。背后的王室获得的则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
文与可-丝绸之路 2017-04-25 16:11:29
打卡#社科#《丝绸之路》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他(达·伽马)取得了哥伦布所没能取得的成就——他发现了驶往亚洲的海上通道。”(向南经过西非黄金海岸,越过最南端的好望角抵达印度。)
“达·伽马回国的消息在威尼斯引发了种种复杂情绪:震惊、焦虑、歇斯底里。一种主流的声音是,经由南非抵达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发现,直接意味着本城命运的终结。”
事实并非如此,新航线确实带来了新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同样如同新技术的发现与被成熟商业化所要花费的时间同样久,甚至更多。在新航线发现后的大约一百年时间里,掌握陆陆交通动脉的奥斯曼帝国获得的大量财富以及新建筑、新思想足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印度的崛起,无论新旧贸易的更迭如何,印度的收入以及由此带来领土扩张再一次获得更多的税收,都可以从这个帝国的发展中看得出确实如此。一个具体的象征就是泰姬陵。泰姬陵是丈夫表达对死去妃子的爱,也反映出这个丈夫有足够多的财富可以用来表达对她的爱。这一点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提供了最好的实证。
“1571年,西班牙人建造了马尼拉城(又是一个由外国人建立的首都),由此改变了环球贸易的格局(货物与白银跨越太平洋运输)”这一次新航线的建立,为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基础又补上一刀。
白银:最终流向中国。两个原因:中国辽阔的疆域和高度发展的社会使它成为一个奢侈品生产国(那个时候西班牙和巴黎的街道上会不会有景德镇瓷器和宣德铜炉的旗舰店);贵重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全球化发展为印度带来奇迹的同时,却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孔孟之道显然没办法解决或者说没有人灵活作用在解决全球贸易导致的汇率失衡类似问题)。
最后,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在贸易发展中获利,所有的经济繁荣多多少少都建立在新大陆的殖民和非洲的黑奴贸易之上,如同白天与黑夜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