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刚刚看到一个新闻,92年出生的美女演员徐婷于今年9月7日离开人世。也就是前天的事情。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才24岁,在我们看来正直青春年华,还正要展开双翼翱翔于广阔天空,可是翅膀就此折断,再也飞不起来了。
关于她的新闻七月份就出来了,那时她刚刚被诊断出来淋巴癌。而现在才九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她就不见了,谁能想到这么快,怎么能这么快,由正常的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又一下子默默的消失。
看到这条新闻,我才去翻她的微博。原来是个很乐观善良的女孩子,没生病以前就经常捐款,信佛吃素,为了养活家庭辛苦拍戏,生病之后依然鼓励别人,就算自己需要钱看病还是抽出一些来捐给别人。
别人的生活我不好评论,她在其中遭受的痛苦我既不能亲身体会,自然不能感知她的心情。单单以我的视角来看待她,对她也是不公平的。
只是看到这件事后我久久回不过神来,不知道自己心里为什么那么悲伤。是以旁观者的心理为之感到不甘,感到遗憾。抑或将自己带入进去了。假如,是我遭受了这样的不幸呢。
几年前看过一本书,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她是复旦大学的教授,也是年轻有为,正值事业巅峰时被诊断出癌症,她坚持在病床上记日记,最后整理出了这本书。书里有她对医院病人们聊天的记录,每天的饮食起居,有对以前生活的回忆,有对自己不良习惯的反省。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让我明白,不管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光辉灿烂的明星,还是她这样学识渊博的教授,或者生病的病人们,都是普通人。教授没有我想象中整日都在钻研学术,她的考试也会临时抱佛脚,然而这也是导致她不幸的一个原因了。
医院的病人们会互相交流治疗方案,也会插科打诨,如果不是总有人进进出出,有的出去的人再也见不到了,那么这个医院也像一个普通社区一般温馨。
没有几个人是想死的。自杀的人们大多是一时想不开,在死亡的关头依旧怀着恐惧,只是有些情况下他们的生命终究没有挽救回来。
在知乎看到有人说,喝百草枯是最蠢的假自杀方式,因为它没有解药。一小口就能致人死命。它的作用方式是使肺纤维化,因无法呼吸而憋死。喝了它的人最后不想死了,还能神色正常地走进医院,躺到抢救室去,然而这时洗胃,灌肠都没有用处了。人们只能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等待的过程最为痛苦,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后悔起来,他们这时能做的,仅仅是抓紧最后一点时间,与家人相处,留下遗言。
谁没有这种时候呢,认为人生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好似黑暗的生活中连微光都没有。我们怀疑,为什么上天连一点点希望都不肯施舍。会突然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但是看到这些这么年轻就死去的生命,对比才发现,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余下的生命。只要还有生命在,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这余下的岁月,还可以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去做什么就能去做。因为是自由的。因为我们拥有身体,拥有时间。
所有的快乐与痛苦都是对比出来的,别人的成功让我沮丧,别人的进步让我颓唐。一旦对比起别人的不幸,我会瞬间庆幸自己还没有遭遇到那样不能挽回的打击。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我才会发现平时对自己多不好,总是让自己陷于忧愁不安里,着急焦虑着自己的不成功,然而相比他们我过的每一天都是好之几十几百倍的。
才会认真的吃每一顿饭,想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生命来之不易,切莫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