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个性化阅读大旗的今日头条出现后,各大资讯网站相继效仿。网易新闻就紧跟推出了自家的个性化服务,顺带引导大家使用账号登陆,方便后期收集用户数据。
You are what you eat
阅读新闻让我们了解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外的世界,让我们知道除了政治局会议之外还有全民普选,让我们知道除了TFBOYS之外还有萨顶顶的万物生。当我们开启个性化之后,我不关心的不再是头条,是否是我们自己关上了解世界的那扇窗口?
不过,新闻和严格意义上的阅读还是有很大不同。很多时候,你需要的只是知晓某件事情的进展。当手指划过闪光的屏幕时,内心的声音大概就是: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资讯快餐化
我们使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改造行业,简化冗杂的社会机器。但是科技的副作用也一点点浮现,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没有“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掌中的黑镜悄无声息地吞噬。
快餐,从一个名词变成一个形容词再变成一个动词,一切皆可快餐化。需要精心烹饪的大餐成为奢侈品,够快够简单成为主流,至于营养与否?拜托,我们没时间考虑这些。娱乐快餐化、服务快餐化、教育快餐化,一切唾手可得也挥之即去。
快餐商人眼中,新闻不过是一种商品
首先需要普及一个概念,网易新闻这类的软件并没有生产新闻的资格,充其量是新闻的搬运工。它们提供的是新闻聚合的服务,方便网友阅读。当然,你也能在上面看到很多其他“文章”,但是
这些相当于是特约的专稿,也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娱乐新闻”。
转载新闻是需要付费的,精明的商家当然不会让你白看,他需要的是你的注意力。稍加排版,软文和新闻便一同出现在你的屏幕上,刻意模糊新闻的边界,引导你点击阅读,美其名曰“聚合阅读”。
成为资讯获取的窗口后,下一步计划当然是投其所好,不断取悦你让你留下。个性化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双方皆大欢喜的结局。
软文or新闻?新闻已死,娱乐永生
新闻真的需要个性化?
新闻真的应该快餐化?
新闻真的是一种商品?
恐怕答案真的如此残酷。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多余的力气思考,我们要的不过是明星狗血来刺激疲惫的神经,或是段子手三个小时凝练的一条段子。我们习惯了精心包装的真人秀,再看到赤裸裸的纪录片多少觉得不悦。国际大事如此遥远,那些东西自有政客替我们打点。
现在一条新闻的生命周期是如此之短,昨天发生爆炸的地面还残留着余温,你却早已忘了那声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