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童年印象(八):冀东三支花儿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童年印象(八):冀东三支花儿

                              评剧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都要排演评剧。

村民们涂脂抹粉,装生扮旦。

村花儿美珠姐扮演刘巧儿,杨三姐;

同学水生扮演小女婿;

邻居秋菊婶扮演阮妈,陈快腿儿;

堂兄向军扮演包公,王寿昌。

板胡,梆子,哭丧调,疙瘩腔。

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这原汁原味的评剧,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冀东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

盛开了三支艺术之花。

这源于老呔儿文化的民间艺术,

带着市井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海风的气息。

如今,这故乡的下里巴人,

已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走出了国门。

童年印象(八):冀东三支花儿

                            皮影

记得小时候,每逢农闲或赶集日,

村里经常上演皮影戏。

大人孩子们把影棚围得严严实实。

皮影艺人躲在幕后,

双手操纵着驴皮雕刻的影人,

脚踩锣鼓,掐着嗓子咿咿呀呀地唱。

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被他们表演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这神奇的说唱双簧,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冀东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

盛开了三支艺术之花。

这源于老呔儿文化的民间艺术,

带着市井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海风的气息。

如今,这故乡的下里巴人,

已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走出了国门。

童年印象(八):冀东三支花儿

                          乐亭大鼓

记得小时候,夏季的夜晚,

无数盏星灯照亮夜空。

村民们围坐在广场上,

观赏老艺人表演乐亭大鼓。

支架,扁鼓,犁花板,大三弦儿。

大鼓艺人说学弹唱,

道千古兴衰,演百面人生。

运用九腔十八调,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和

浓烈的氛围。

这形象传神的说唱艺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冀东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

盛开了三支艺术之花。

这源于老呔儿文化的民间艺术,

带着市井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海风的气息。

如今,这故乡的下里巴人,

已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走出了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