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叫兽“28天变(gai)态(bian)计划课程”初体验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我抱着2个目的,花了千元学费报了互联网界营销界的大神级人物李叫兽的在线课程

目的1:人家大牛是怎样思考的是怎样成长的

目的2:人家大牛是怎样培训的是怎样帮助别人成长的

同时基于对以运营远名互联网圈的三节课的认可,我为自己挖了这么一个坑,然后坑里是有宝藏还是体验过了才知道。

1.因为一犹豫多花了100元,我想很多人也因为优惠100元缺少思考和计划就报名了

开始看到三节课放出李叫兽的课程招募宣传文案时,又基于自己的2个目的就有报名的欲望了。当时激发我报名的是,前X名报名优惠100元,所以我马上就点击了“报名”。不过没有过成功,因为三节课的注册过程体验很差,在验证码环节卡住了。

然后我就想,可能我并没有想好要不要学习这个课程。毕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已经忙成没时间谈恋爱的人,是不是真会把这个课程学完。而当时我要报名,可能并不是我已经考虑清楚要报名,而是因为我觉得我应该会报,还不如早报可以省100元。我想应该会有很多人是我这个想法,所以做了报名的决定和行动。

2.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搭讪的或是搞关系的

所有的课程是李叫兽录播的视频+作业练习的方式在线学习。很多同学在微信群咨询李叫兽会不会出现(出现在微信群/出现在直播),也有人抱怨就是冲着李叫兽来的,但真人却不出现。

我之前上课馒头商学院的线下大课,3000元2天,说实话收获不大;也参加过亿欧超大型主题分享大会,但我发现很多人都特别关心是不是加了分享/授课导师的微信。有时大家对课程质量的好坏的评论,可能跟分享内容无关,反而跟分享者的身份背景、是否建立了虚拟人脉(只是加个微信)有关。我真为这些又花钱又花时间又花脑细胞的人捉急,如果一起学习的学员都是如此,那这个课程/分享大会的质量也就不抱什么期待了。当然任何学习圈都有学霸和学渣。

3.学起来、教起来容易,用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节课(和其创始人)以互联网运营著称江湖,这牛逼靠嘴靠口碑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自己的产品运营上,也不一定是完美的。

课程客服被三节课称为班主任,班主任一个人要同时微信在线管理800人的学员,所谓一个人运营可以解决的事情干吗多花1分钱,这个道理很好。但如果服务不好呢?

虽然三节课的课前引导已经做的很具体了,但整体流程上还是在节奏上、氛围上、沟通服务上缺少了计划和预案。一时间几百人的群一些人茫然无措,一些人问题不断,微信群又是一个消息不断被覆盖被叠加的产品,导致沟通效率极低。班主任开始也有了点情绪,抱怨有些学员没有认真看导读内容问的问题很低级。我一直认为凡事用户在产品使用上遇到问题,都是我们在产品设计上产品运营上做的不够简单清晰服务到位。

同一时间三节课的app似乎出现了bug(在这之前我们没有被通知还有app可以在线学习),班主任在回复Q&A时特别解释了app的问题,其实这个和我们学习这个课程没有直接的关系。

主要学习内容叫兽的课程是录播的,所以在线即可观看学习。而三节课同时请了往期优秀学员来在线分享,但在几百人的大群里微信语音分享实在是糟糕。

所以三节课的课程理念就是,不仅是学,更多的是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高涨的学习热情,因为只是课前热身和第一节课,我就已经陷进去了。平常周五的晚上我从来不给自己安排任务,而今天这个周五我却在这里老实学习课程和写这么一篇课程体验。

4.每一个大神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知的艰巨付出和认知体系

为什么25岁的李叫兽可以成为百度副总裁,为什么李叫兽的文案神功名扬网界。

因为李叫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能够高效的形成一套自有认知体系和思考路径。可能是初中的时候我开始有这个认识,光有努力是不够的。同样都是勤奋刻苦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名列前茅,有些同学只能望而莫及。因为学习的方式不一样,因为别人是在学着创建模型、学着研究透规律,而你只是在学知识学方法而已……可能我学完这个课程还会明白一些其它所不知的。

5.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个境界题,天下武功如只有外力无内力永远无法到达神魔境界

李叫兽的课程作业量还是比较大的,我看导读每天要3个小时的学习量,我课前作业时发现还并不是特别有压力。但当我听了第一堂课,并且重新研究作业内容又重新做作业时,原来5个案例我可能用了半小时完成的,而现在花了1个小时做了仅一个案例。

现在的人们,凡事求速度求多多益善。交更多的朋友,看更多的书,上更多的课……结果呢,确实有很多知识层面、视野层面的收获,但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原来我看书的过程也很有感受体会,但看完后很多书中的内容只是进入到了我的潜意识层,并没有能够有效的转化成我可以随手拿来应用的知识,去年我开始写作,我会写读书笔记,我会写工作经验总结,凡是经过我写作梳理总结的东西,竟然变的不一样了,我脑中会有清晰的模型,又能有更多层面的应用。

6.半节课后的变化

我以自己的作业为案例,我第一次做作业时也很认真也很花心思,所以当时的完成的作业是这个样子的:

当听了李叫兽的第一堂课,又结合于过去自己对学习的理解,我重新做了作业,换了样子: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要为了完成而完成,要知道为了完成而完成是一个很严重的“人性的弱点”问题。除了学会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我还想学会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克服自身的弱点,这才是我真正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