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掀开被窝,一阵寒意袭来,我不禁缩了缩光着的脚丫子,赶紧找来袜子穿上。
天又凉了,我披上外套来到外间上厕所,窗户上出现了熟悉的水汽,我凑近了仔细看窗外,灰蒙蒙的好像还在下着小雨。
我吸了口凉气,上完厕所又赶紧跑回被窝,宝宝被我的动静打扰,迷迷糊糊的闭着眼伸懒腰,嘴里还“嗯嗯啊啊”的哼哼。我默默的伸过手去察探她的拉拉裤,有点厚实该换了,估计尿了两次也或许只有一次,毕竟十个多月的宝宝尿量多了不少。
我给宝宝用好奇银装的,刚出生时亲戚朋友送了很多尿不湿,好几个品牌,价格不一。全部用完之后发现差别不大,即使是号称安睡一整晚的,半夜也得换,要不然容易红屁屁,还有号称表面特干爽的进口品牌,尿多了也是湿。
既然勤换才是对宝宝最好的呵护,那就可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不仅仅是尿不湿,任何产品都一样。
“一分钱一分货”我相信大部分贵的产品有其贵的道理,也许贵在材料,也许贵在技术,也许贵在服务,但是对消费者来说,选择自己能消费的起的才是健康又合理的。
只是现在的广告越来越过分,“爱宝宝就要给她***”“爱她就给她***”“***怎么怎么好,你值得拥有”等等,明里暗里的告诉你,你不用就是不好,你不选就是不爱,这是一种道德绑架,虽然一开始我也认为它是高明的广告词,但是听的多了才终于明白这样不行。
苹果的广告更高明,直接植入各大影视剧,连广告词都不用,只需镜头出现它那明显的咬过一口的苹果就行。
也许它的手机、平板、电脑真的很好用,但是普通大众用的着那些牛哄哄的高科技吗?
它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各大偶像剧和电影之中,让人感觉整个社会有点个性有点小钱的人都在用这个品牌,它已经融入到了一种生活状态之中,就像结婚一定要有钻戒一样,没有就不完整。
从企业产品宣传的角度,它是成功的,但对社会来讲,它是有害的,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有害,它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比如我中专毕业的表弟,工地施工员,平时省吃俭用,也不乱花钱,但是工作几个月后就买了最新的苹果手机,不到一年,苹果出新款,他又入手了最新款。
表弟只是我身边的一个例子,社会上更多。在年轻一代看来,好像除了苹果,其它都不算手机,不算平板,不算电脑,这是很危险的事,因为苹果真的太贵。
表弟是懂事的,他自己挣钱买,也许他现在还不明白自己中了苹果的圈套,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但那些自己不挣钱,为了苹果去偷去抢去啃老的就实在太悲哀了。
也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贵而不实用的东西,也许买到之后,他们也曾后悔过,但是等下一次出新款的时候,他们又会毫不犹豫的去抢购,就像中了邪一下。
是的,在我看来,他们就是中了邪,中了苹果品牌忠诚度的邪,在苹果的世界,他们完全失去了理智,不管自己有没有钱,分期付款也要入手最新款,然后再想着办法去挣钱,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坑蒙拐骗。
还是书读的太少,所以才容易上了别人的当!“读书可以明智”书读的多了,我们才有能力去分辨哪些人在胡说八道,哪些人在苦口婆心。
当然了,以前我也读书不多,虽然是本科毕业,但真正没看多少课外的书,反倒是工作稳定之后才开始看书,心理的,早教的,心灵成长的,还有一些小说,贴子,公众号。
某天我看到了周小平写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又看了《你的中国你的党》、《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中国护照的硬度》和《美国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深思之后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原来让我们崇洋媚外的不只是我们的虚荣心,还是一场深藏不露的大阴谋。
我们真的应该多看看书了,尤其是年轻人,千万别信“读书无用论”,那些嘴里说着这些话的人,背地里不知道要看多少书呢。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看起,我建议先从周小平的这几篇文章开始,看完之后你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嫌弃自己的党和国家(如果你曾像我一样动摇过的话),没嫌弃过更好,看完你会更爱党也更爱国。
有了鲜明的立场之后,慢慢你就能发现哪些人在故意抹黑,哪些人在慢慢中招,哪些人才是真正清醒。
愿我们早日从苹果那样的魔咒中醒来,找回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