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副县长 ?
县,不大,全国所有区、县大概将近三千个。县长,不大,属于基层干部。不过,自从秦始皇设置郡县以来,县,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核心关键的组件。如果县出了问题,则政权就会有问题。一个县造反,措置不当,或许就会引发天下大乱。两千多年的历史,此类事情,数不胜数。
从经济、政治、文教等方面来说,一个县,已经足够充任“王”、“公”、“侯”的领地。周朝立国后,所封的很多“王”的领地,大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当然也有一个省那么大的,比如给姜子牙的地盘,几乎就是现在的山东。不过,当时的情况,山东大部分还是未开发的原始地区,商人出身的姜子牙通过商贸活动,居然把齐鲁之地的经济拉到名列前茅。
既然已经是“王”、“公”级别的领地,县的领导自然也不是随便可以充任的。刘备团队凭死打下的第一个成就,不过就是一个“平原令”,一个小县的头头而已。曹操20岁举孝廉担任的不过是县令下面的负责治安的“尉”,干的很好,23岁,成为“顿丘令”,30岁,成为“济南相”。
隋朝开始科举制度。只要不是特殊的“贱级”,无论贵贱富贫,都可以通过严正的科举考试以谋进身。在人类历史上,在民主时代之前,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最合天道、最顺人心的开明取士制度。同时代的欧洲,如隋前,虽有推举,但更多的是世袭。印度,则有更为严酷野蛮的种姓制度。日本的民籍制度,也把人死死地钉在世袭格局之中。明治维新前期,日本很多“下级”出身的优秀人士曾经强烈抨击这样的制度是“天理难容”。
隋唐时期,科举并不十分公正,世袭门阀的影响依然很大。进京赶考的学子,必须主动巴结达官贵人,才能有可能谋取进身。不过,门路关系只是一个方面,能否得意,关键还在于本身的才华。
除了元,宋、明、清的科举制度越来越公正、严密。在这个一千年里,除了乱世,科举不废,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经过从小就开始的苦读、修身,通过“秀才”、“举人”、而可谋取“进士”,成为政府的可任官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科举考试只是写文章,但是,品德方面的要求绝不低于文章。如果有公认的品性败坏,或者蒙受了不好的名声,即使得了功名,也会被剥去。这就是古代文化人所追求的“道德文章”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人,有公认的优秀的道德和文章,必然将是栋梁之材,在开明的朝廷,必可位列公卿。
如此栋梁之材,进身之初,一般也都做不得一县之长,能够去充任负责司法、或税负的独当一面的官员,已经算是被上司高看了。运气好的翰林,如果外放,才有可能当知县。
对于新任官员,既定一职,绝大多数情况下,做不到3年或5年,不要想升迁。有一套考核非常严密、上升次序非常明了的官员任用体系。考核通不过,轻则继续留任,重则降职乃至剥夺功名。如果做出了上下公认的政绩,则实在是关系一生前途的大好事,幸运的,可以直达皇听,为将来奠定出将入相的基础。
有这样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个人的美梦有实现的现实条件和可能,“寒门出贵子”才不是句空话。进身有门,上下有序,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任用,必有人才辈出,必将有力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在民主、科学时代之前,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名列前茅的文明强国,可赖科举之功。我们完全可以说,科举制度,是民主时代之前的最公正合理的制度。
现代人类已经处于民主科学时代的成熟发展时期。在民主发达国家,通过一整套公正科学严密的选举程序,可以确保有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任领导岗位。在那样的民主环境中,几乎没有贿选、几乎无法作弊,通过公平竞争,孰优孰劣,清清楚楚。同时,凭借公正的考核和罢免程序以及独立的司法保障,确保在任的官员能够胜任,做到可上可下,全民皆服。
而在民主不成熟的国家,或者在依然没有民主的国家,官员的任用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在这样的国家,公平公正的选举无法进行,同时,也没有如古代中国那样的科举制度。如此,官员的任用,必然充斥着乱七八糟的不公正、不科学、不开明、不健康的事情,或者沦为变相的世袭裙带,或者大玩厚黑阴谋,或者干脆靠武力篡权。如此社会,确如人类历史之倒流,当今文明之耻辱。
遗憾的是,当下的中国,就处于民主不发达、科举不存在的阶段。中国政府之官僚体系之庞大和复杂算是世界第一的,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一套公开明确的官员任免通道制度,在这一点上,还不如宋、明、清之完备。同时呢,公开透明的民主选举又无法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大批贪官污吏,是迟早的事情,出现一些“火箭”上升的“官二代”年轻副县长、县长、市长,也是不值得奇怪的。
不必奇怪,却又很无奈,很愤怒。无论什么事情,人的因素是第一的。一个国家要进步,文明文化要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岗位的人才水平如何。而要把优秀的可以胜任的人才找出来,只有科举或民主选举两种办法。除此之外,根本无法确保所任用的官员是比较优秀的,是可以胜任的。
无论哪个朝代,决定其兴衰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才。如果人才任免之路通畅,人才辈出,政权必稳,如果人才无立足之地,无上升空间,必致群情激奋,政权必亡。历朝历代之更替,无不如此。
共产党要想稳定长期地执政,就必须在全国建立一套公正透明、人人皆有机会参与的官员任免体系。把科举和民主选举结合起来,应该是一种更好的创新的做法。只凭科举,皇帝已经可以放心地说“天下人才尽入我毂”,现在,若把科举之优点和民主选举之好处结合起来,全国的人才,必然趋之若鹜。
上有道,可出,上无道,则隐。这是历代人才出入世的原则。在当前僵化的各种既定体制下,敬请共产党的各位领导算算,全国当下的各种人才,有多少在用,又有多少在隐 ?
天下为公。不公者,何以为天下?
人才任免不公,实乃天下第一不公。
2013.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