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栀暖/文
我们二十岁的时候,坚信自己三十岁的时候,会变得跟身边三十岁的中年人有所不同。那时候不再年轻,对那些与自己秉性迥异的东西,也变得泰然处之。
三岛由纪夫曾写道,自己不太喜欢太宰治的作品。战后不久,太宰治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年轻的三岛颇为不满,张口闭口就说他的坏话。朋友一次恶作剧,把三岛领到了太宰治那里,两人碰了面。当时的太宰治已是风靡于世的当红作家,三岛在那一天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讨厌太宰先生您的文学”,没想到太宰治的目光正在看往别处,却回答说:“尽管你嘴上这么说,可是你还是跑到我这里来了,说明你还是喜欢。”
后来有意思的是,风水轮流转,三岛也被一些年轻人当众表明心迹,不喜欢他的作品,在那一刻,他理解了太宰治当时的心情。他特别尴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找不到只言片语可以回应。
看起来,太宰治接受了别人不太认同的部分。三岛却不以为然,不愿接受读者对自己作品不太认同的部分,但是出于对自己作家身份的顾忌,只能尴尬一笑。
一位去美国留学的大学同学回国,同学会上大家都称赞他的学校很好,很羡慕他毕业后,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留在美国。没想到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苦笑着摇摇头。
说起了自己在国外的经历,留学第一年,他努力想要融入当地人的圈子,迫切地想要和他们交流,因为口语不好,所以当地人在面对他的主动问候,都只是礼貌的回应一句下次聊。
当地人过分的礼貌,拒绝与其交流,让他觉得浑身不太自在,他感到自己正在遭受歧视。这种情绪一度让他困扰不已,但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要如何排解这种情绪,唯一的做法只能是拼命练习口语。有了空余的时间,他不再是跟在当地人的后面,尽力来维持和他们的关系,而是学会了做一些事情来转移情绪,继续弥补自身的不足。
没想到在自我增值的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学会了独处。
毕业的时候,当初那些不愿意与其交流的人,主动来和他交流,这一次轮到他微微一笑,道一句下次聊。
邻居说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脸,每一次都厌恶到了极点,只因她的脸上有一块胎记。小时候还没在意,长大后愈加明显了。从上学开始,她就总是有意无意来遮掩她的胎记,大夏天也是戴着帽檐很宽的帽子。走在路上,也怕别人多看她一眼,她擅长解读别人眼里的一切。
她看到那些脸上白白净净的女生,多半都会怒火中烧,久而久之就变得有些刻薄,长期处在愤怒中。
上班几年后,她虽然做到了很高的职位,但也总是觉得别人的能力强于自己,无限地放大别人的长处,无限地贬低自己的长相。
有一次去休息室,看到刚到公司的几个实习生,在窃窃私语。她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躲开了。她猜想大家说了什么,得出结论一定是在说她的胎记,终于在一天下午,叫实习生来到办公室,问起原因,实习生说。我们想要问你一些问题,又怕你失望不太敢,所以就……
在那一刻,她突然明白,原来在实习生的眼中,她的胎记并不是那么显眼,反而是她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当天的会议上,她一个人滔滔不绝,摘掉了帽子和围巾的她看起来格外的迷人。
接受同行的质疑,接受异乡人的排斥,接受眼下还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其实首先得摆脱自己的心魔。
记得作家六六的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即将播出的时候,她说起前期宣传推广时,一位90后的记者问她:“您总在提倡女强。一个女人为什么总要求自己跟男人一起玩命?什么事都冲在一线,会不会没人爱了?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做个小女人被人爱被照顾被呵护?”
六六问女记者:你今年24岁,这是个花一样绽放的年纪,可是等你到了42岁呢?你还有可以被照顾的特权吗?你觉得所有的爱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女记者就想了一会儿,继续肯定地说:有的。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的爱肯定是不会变的。
六六笑着回答说:是的,他们爱你的心不会变变。可是他们爱你的能力呢?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很容易就成为别人对比的对象,也很容易把自身拿来和别人相比较。因为别人的不认同,我们渐渐失去了爱自己的心,丧失了爱自己以及周围一切的能力。
时间会慢慢拉开同龄人的差距,这本无可厚非;你时常会艳羡别人过早的就得到了你想要的部分,这也是人生常态;你习惯性的把关注点放在其他人身上,从而忘记了自身,把整个世界当成假想敌,这也可以理解。
可你放大自己不那么好的部分,拒绝别人指出你以为无可挑剔的部分,用你的方式来对比着生活。殊不知,在这长期的对比产生的恐慌中,你慢慢丢掉了那个平和的自己。
倒不如接受别人不认同你的部分,为认同自身继续增值。
那么,在一个人被认同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开始坦然接受生活中不被认同的部分了。
愿你试着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坠入诚惶诚恐的深渊中。愿你拥有爱自己的心,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Day7# 坚持日更,2017每天早上9点前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