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反映了孔夫子对待德治与法治的价值判断。同样是追求秩序,儒家希望的是依靠内生的力量来维系秩序,法家认为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来维系。王道与霸道自此分道扬镳。
其实在今天看来,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想本是同源;律法和礼法都是法,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没有多大;硬伤害和冷伤害都是伤害,说来说去都是你得听我的。
有一种立法的精神是你不必听我的,但是你不能伤害别人,这个就叫格。
格的本来含义是拿着木头去攻击的样子。《说文》解释为很大的树木,长着很长的枝条,不知为何。所以这个字原本含有的意思就是争斗,而且通过这种争斗划定界限,形成规矩,进而引申为某种标准,用于区别我和非我。比如格斗—格局—格物—规格—格于上下—格子—格调等等,都给人一种泾渭分明、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
论语辩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