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963 字 3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一、市场概况
1.1细分市场定义及发展现状
财商教育是社会自觉培养受教育者财商素质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过程,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成果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财商教育实施体系。目前钱堂社区在做的是成人财商教育。
据易观分析与随手记2017年发布的《2017大众理财认知与行为指数专题分析》的数据来看,国内的财商教育尚未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宏观人口数据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末16-59岁的人口数量为9亿零199万人。
而易观分析与随手记2017年发布的《2017大众理财认知与行为指数专题分析》的报告显示,愿意花时间学习理财及财务知识的用户不到四成(有效问卷为93751份)。
所以我们粗略估计目前的存量市场用户数为:14.8%*901990000=133,494,520(人);潜在用户数为:
23.9%*901990000=215,575,610(人)。所以总的成人理财教育市场人群粗略估计为349,070,130人。
二、产品定位及用户分析
2.1产品定位
产品slogan:有人、有钱、有故事。
国内热门投资理财交流平台,社区话题涵盖财经新闻、理财、投资、借贷、股票、基金等,致力于为普通用户提供理财相关的解决方案。
2.2用户分析
(1)目标人群
-
有个性化理财需求的人群;
2.有理财学习心得,愿意分享心得的人群
这两类人群的需求有交集,有理财学习心得的人会分享理财知识,也会想学习更进阶的理财知识。
(2)用户画像
从百度指数中搜索“钱堂”关键词的人群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浙江、北京、广东、上海,说明钱堂的早期用户是一些较早有理财意识的人群,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接触到更多理财知识,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自身做出理财规划,所以有强烈的理财学习的需求。
从产品的下载曲线和媒体报道数量来看,产品的下载量持续增加,媒体报道数量和网上议论数量很少,所以我判断产品还处于一个探索期,对外的数据很少。
以下我的分析是基于产品的信息的布局和产品内容情况。
钱堂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锦囊问答,tab标签从左至右排列,依次为:精彩回答、理财规划、谈钱说爱、生活消费、房产、保险、基金、网贷、股票、信用卡。
猜测目前大多数用户更关注生活方面的理财问答,年龄大约在22岁—60岁之间,偏好于稳健型的理财项目。
这是我从锦囊的精彩回答里找的二十篇回答的标题,与上面的猜测一致,大多数用户更关注与生活有关的理财问答,偏好稳健型的投资项目,但这女性用户似乎比较多,可能是数据还不够多,也可能是女性更关注生活理财方面的问答。从用户评论来看,钱堂的女性应该多于男性用户的。
(3)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类型1:小A,女,30岁,钱堂达人,在保险行业从业好几年了,有着丰富的保险业务知识,经常会在钱堂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保险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开发顾客,一方面也是为了分享经验。
用户类型2:小B,女,25岁,月薪过万,但在北京还是过得抓襟见肘,想通过钱堂获得更多的理财知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用户类型3:小C,女,28岁,工作了几年,自己省下了一笔钱,但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好,于是在钱堂学习理财知识,准备了解得够多了就入手一些理财产品。
用户类型4:小D,男,25岁,有喜欢的姑娘之后,从此不再满足于每月拿死工资,想从多方面节源开流,每天会利用零散时间刷钱堂。
用户类型5:小E,男,45岁,人到中年开始手里有了余钱,不像老一辈人只想把钱存进银行,但不知道选什么理财产品好,又怕被骗,想自己学点理财知识。
三、产品功能分析
3.1产品功能架构图
钱堂的核心功能是问答和帖子。
3.2功能分析及优化
(1)锦囊
钱堂单独把最新提问做一个入口,可能是为了鼓励用户去解答其他用户的疑问。我觉得其实可以把锦囊模块里的最新提问与下面的tab标签合并了,如下图所示,而用户使用的话只需首次做引导,这种交互其他主流应用也有,相信用户的学习成本也不是很高。在推荐页面没有加切换按钮,把“精彩回答”换成了“推荐”,tab标签可以展示一个类目。
另外,在浏览帖子的时候,可能用户浏览了很多篇帖子,如果要回到最上面的帖子就需要往上翻好几下,我建议再加一个双击锦囊或者某个标签就刷新的功能,其实钱堂也有这个功能,只是在“最新提问”中没有这种操作,可能是考虑到用户进入“最新提问”后主要是回答而不是浏览,所以没有很多往下翻的操作,我建议还是加上,统一操作。
(2)公开课——那些用户想不到的花式入口
公开课的课程布局如上图所示,很像一张图片,分享出去之后其实是一个链接。这种像图片一样的设置会给用户造成错觉,让用户不知道从哪下手。如果是在APP内还好,可以进行引导或者自己尝试几次就知道了,但如果是分享到其他软件里了,那估计用户是一脸懵逼:“发张图给我,什么也没有?”。
花式入口1
花式入口2
我估计是早期产品的公开课都是以帖子的形式分享的,所以把课程入口做成了网页的形式。为了减少用户的困惑,我建议优化成以下形式。
另外,进入公开课之后,上面的标签和下面的内容有重复,不是很简洁,我优化成了以下形式。
原来的交互:
建议优化的交互:
也可能是目前课程还不够多,所以设计成现在这样。
(3)问答功能的优化
问答功能没有举报按钮,提出的问题没有举报按钮,回答的答案也没有举报按钮,对此我做了如下优化。并且,在态度表决方面除了“赞”之外,还加上“”,让用户更自由地表达观点,也方便APP收集统计数据,为用户推送更精细化的回答。
四、用户使用流程及其优化
4.1用户使用流程图
4.2用户使用流程分析及优化
在发帖和提问的流程来看还是比较简洁的,要明显优化的流程还是公开课的使用流程。优化建议在上面已经有阐述了。
五、其他细节优化建议
梳理钱堂的产品功能架构图的时候发现,一些相同功能的名称没有统一,比如同样是“集市兑换”功能,在签到里叫“集市兑换”,在“我的”里面叫“集市兑换好礼”。
二是一些功能的名字让人误会,比如首页的“我的小组”,其实是小组的聚合。
六、版本迭代分析
钱堂从2016年1月份至今大小版本共计迭代25次,从最开始的挖财社区,到V2.1.0更名钱堂。在V1.0.3首次上线“财商训练营”,对财商教育的盈利模式做积极探索。
后续的版本迭代围绕问答和帖子两个核心功能的优化,以“铜钱”构建的奖励系统鼓励用户进行交流,同时增加了达人入驻,支持锦囊问答直接唤起“理财问诊室”,希望在个性化理财服务做更多的尝试。
七、总结
从用户的评价来看,钱堂的口碑还是很不多的,几乎没有差评
好的评价集中于:功能齐全、内容详实、能学到理财知识、能认识很多朋友等。所以说钱堂对用户来说有足够的价值。少数几个差评是:产品宣传称下载钱堂有奖品,可能是APP的引导不够没有让用户发现奖品,这个是需要改进的;还有说体验感不够好的,这句话不明确,我估计是交互方面的原因。
从这几年知识付费发展的情况来看,有大部分用户愿意为金融财经类知识进行付费,这也验证了钱堂这个产品与市场的切合度是好的。
目前来看的话,主要是“公开课”这个功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为后期产品能更好地切入财商教育市场,问答的功能也需要完善,以便应对产品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同时,建议公开课开通音频类的内容,满足用户多种场合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