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时候,下班听了王东岳在喜马拉雅的课程,里面讲的物演通论,讲的很好,但是和我大脑里面的已有知识发生了矛盾冲突。我想了好久,假如不和我已有知识发生冲突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的,不敢想象。
于是我把这种冲突称之为,我的左脑和右脑在进行一场辩论赛,右脑正方,左脑反方。如果你见过辩论赛就知道了我当时的状态了。
我最后把这个辩论称之为知识的火花,学习哲科也会让自己,跳出原有思维看问题,如果学习是痛苦的,那这种跳出原有思维看问题的行为方式,短期来看是痛苦的,长期来看肯定是快乐的,因为这可以让自己考虑什么事情考虑的更加深入,也会让自己站在事物我相反面去思考。举两个今天发生的列子。
举例1
今天早上学薛老师的经济学课的时候,回答了两个薛老师的问题,
关于奥运会期间,地铁票2元,但是奥运会过后,地铁票又涨了上去,人们是亏了还是赚了。
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回答这两个问题,没有站在事物的正面去思考。全部都是事物的反面,当我这个留言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事物的反面也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我居然也能够完完全全站在事物的反面思考,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喜悦。这就是夸学科思维的魅力。
举例2:
今天早上的时候,吃完饭不都是要抽烟嘛!小歇一会,我发现了同事在那里切菜,我毫不犹豫的就拿起刀去切菜了,要是换做以前我才不会呢?别人忙忙他的 我要歇够了才去干活,但现在我不会。我会吃完饭里马去切菜。这就跳出原有思维看问题的魅力,感谢我的偶像芒格,教我普世智慧。
在没遇到芒格之前的我:
之前我这个思想老是和身边人不一样,真的很多地方,身边人有时候会误解我,怀疑我的想法,还或者觉得有时候我的思维有一点反叛,甚至有的人干脆不和我一块玩。但是遇到芒格之后,之前那些同事对我的看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证明了我的这种思维方式的合理的,也是有效的,考虑事情是深度的。
真的,当你不知道自己偶像是谁的时候,你会很迷茫,当你真正的知道你偶像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是谁了,应该怎样去活。
今天厨房总结:
上午:被同事钉了一下,说我切菜太慢,我看了看了的刀法,确实慢。
我应该怎样更合理的解决呢?我首先要保证的是质量,其次才是速度。
同时我切菜的时候也不要太追求质量,把自己的心态放开了去切,当自己心是打开的,我相信切的菜也会更好。
需要注意:
1.同事在切什么菜的时候,一定要去看,同时看了也要认真记录,假如这道菜真的让自己去切的时候,自己脑海里面有一个蓝图,不用去问人 就能够把自己的事做好。
2.自己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身边人,问自己什么问题,要让自己拿什么东西,自己一定要马上去拿。
3.自己闲的没事的时候,要注意有什么菜还可以去切,立马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