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问志】:读书的迷茫,愿都消散!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1.

@我比较喜欢故事性强的书,我想知道那些干货类的书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得下去?想听听你的建议啦!

精彩的故事,是没人能够拒绝的。大多数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我们喜欢故事,但是对于那些干货类的书籍,我们怎么才能够读下去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好。

能够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吸收干货书籍中的干货。

那么,这又要追问读书这件事情的本源了:

  • 你读书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 你对哪方面的知识有困惑呢?

把这两个问题想明白,自然也就知道自己需要读哪一类的书籍了。一个根本没有理财动机的人,给他一本干货满满的理财书籍。就算他阅读下来,也会因为目标不明确而效果平平。而如果一个人,一直很渴望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的学习,那么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对他来说,就是很好的书籍。

干货类的书籍,从来都是阅读目的明确的时候,读起来更有收获。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暂时不读这类干货类书籍。

当你有疑问的、有强烈需求的时候,就是读那本书最好的时机。

至于什么样的读书方式,我相信,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你心中的渴望,会指引你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

@每天看多久的书呢?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一个健身教练:你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呢?

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提问者失望。因为,我最接近内心的答案,就是:有时间的时候就读。

就是如此。

我很少用番茄钟,我也不必提醒自己一定要专注。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是我每天都渴望、必须去做的事情。就算我很忙,我也会忙里偷闲,找出时间来看书,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休息方式。

当然,如果我一直忙,而没有时间读书,那就是我的问题。我就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工作侵占自己那么多的时间?怎样才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呢?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正常忙碌的一天,我看书的时间也不会少于两个小时。多的时候,我会看4个小时,也有时更久。

时间只是投入的一个指标,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亲爱的小伙伴们,若是你想读书,又不知道读多久才算投入。我劝你,扔掉番茄钟。那个东西,只会提醒你,目前你做的事情,并非心甘情愿。

若有一个衡量读书是否投入的标准,那么,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你的内心感受。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你是陶醉在其中的。那么,我认为,你是热爱读书的。

这样就够了。不是吗?

3.

@ 怎样形成自己的读书系统呢?书太多了,选起来有点茫然。

如果一个人,对文学书籍感兴趣的话,那么最有系统的,应该是读文学史。

如果把这个范围再缩小一点,那么我们可以把阅读焦点聚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比如:伤痕文学。

如果,我们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也可以从一个个作家突破。喜欢三毛,就把三毛所有时期的作品都读尽。

这是理解系统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作品风格来分类。

时间管理和个人精进这一块,我读的比较好的几本书,分别是:《把时间当作朋友》、《好好学习》、《精进》。这样的读书,也是一个系统。

而所有系统中,我们也可以把一本书看作成一个小系统。这本书中所有的内容,都是这个系统的零部件。他们通过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了我们手中在读的书籍。

读书的系统,都是读之后的分类。在读书之前,不必非要刻意追求系统性。那都是大量阅读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4.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读些什么呢?

我从高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一路上扯下不少《读者》《青年文摘》,如果这也算正式阅读的话。

高中的课业是繁重的。如果再让我回到高中,如果给我一个寒假,如果只让我读一本书,那我会选择《红楼梦》。

同样的,作为高中生的你,要知道目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用哲学的观点,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除此以外,还有渴求,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读自己最最想读的书。这样,不是浪费时间。

以上,是我这个系列问答的第二篇文章。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继续提问,我回认真答复的。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