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说东北人才流失严重,哈尔滨怎么还这么多车这么多人,找了二十多分钟车位,才落实。
连续三天,今天是第二次去见老张,走下两级台阶,经过两个迂回的过道,方厅是公共空间,做饭、洗衣服,灯好像坏了,摸到老张三百块钱租住一年多的和外来务工人员杂居的地下室房门前,门虚掩,敲了敲,马上听到门里喊请进,我们约好了,他知道是我到了。
不足五平米的房间,两张单人床靠墙,一张饭桌夹在两张床中间,上面有一个半导体、一份报纸和一部能看见明显磨损的老款诺基亚,床头有两瓶喝过一半的纯净水,靠门堆着两个旅行包,没有窗户,灯光很暗,潮湿明显,老张连忙请我坐在他刚坐着的那张床上,告诉我,这张床上的被褥刚晾过。
老张,77岁,一年前从老家来到这——为了他的创业项目,身高1米6不够,消瘦,头发稀疏,带着卡通式的白色方框花镜,不健谈,眼睛不大,看不清混浊程度,行动灵活,衣服很干净,好像是过去国营单位组织运动会时的纪念品,印着单位名称,矿务局工程师,退休金三千多,够花,五个儿女,散布大江南北,老伴不理解,剩他一个人在异地他乡奔波,这是第一次见他时他的自我介绍,其它的,我全不了解。
接触老张是偶然知道他需要人帮他实现创业项目,今天来,就是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持他还能坚持下去?
我的提问似乎没让他感觉诧异,回答很平淡:“我不知道哪天就死了,笑笑,要那么多钱有啥用,只是,十多年了,就是想找一些人帮我把这个事做成”;就说了一句:这个事利国利民,再没有了。
很意外,今天他破例给我透漏了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他对他的孩子们说:“靠自己,别指望父母,也许父母留下的金山银山,可能是给你们制造了增加沾染不良嗜好的机会”;他说:“如果项目能正常运转,所有子侄一个不用,不搞家族化,侥幸能挣点钱,他们结婚可以给买房子、买车,给钱,这样做亲戚当长辈”。
无独有偶,因为工作关系,有幸结识了一位远在重庆的老哥哥,二OO一年入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连续创业者”,创办多家实体,经营成功,为了一个技术梦,将全部所得全部投入到一个革命性技术研发中,坚守三十年,老伴不能理解这份执着,独自远去国外定居,在他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技术属世界原创,足矣!虽巳沉睡10多年,经得起风雨,耐得住寂寞。对我来讲,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尽早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造福社会。现在科学、新技术国家重视,信息同步,走出来学习学习,晒晒太阳,传播一下,科普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若能成功当然更好”。
不要相信标题,在敲定题目过程中,小老伴说:你们有区别吗?想想,好像对,所以,虽然题目叫《一个老头写两个老头的坚守》,更确切的现实应该是:
三个老头+的坚守
坚守那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选自简书《简书创业400》专题 薇信公众号《创业400》《微博:追赶现在》《薇信:183450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