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也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你经历过战争吗?你了解战争吗?也许你觉得战争对我们来说是遥远的,不光你这么认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我看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后,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是带着紧张,可怜,眼泪读完的。战争的残酷,种族的歧视血淋淋地呈现在我眼前。

不过大家不要误解,这不是一本专门写战争的书,战争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本书主要讲的还是人性救赎问题。

我也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孩子阿米尔(少爷)和哈桑(兔唇仆人),两人情同手足,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可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之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的懦弱,狠心逼走了哈桑,和父亲移居美国。

在阿富汗战争中,哈桑作为一个不被阿富汗人认可的哈扎拉人,被当垃圾一样清除掉。这无疑又加深了阿米尔的罪恶感,如果他没有故意栽赃偷窃逼走哈桑,也许哈桑就不会死,也许哈桑现在和他一样在美国好好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第一次体验到了种族歧视的可怕和残忍。在你还没有出生,你的一生就已经被决定了,只要你还在那个地方,你就永远摆脱不了被人践踏的命运。

如果说阿米尔只是间接地导致了哈桑的死亡,那么作者后来爆出的惊天秘密,更是将阿米尔的痛苦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哈桑竟然是阿米尔父亲与仆人的妻子生的孩子。在前面读的时候,一直有些疑问,阿米尔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一个仆人的孩子,难道就因为他和自己年轻时的性格很像?

现在想想,那只是作者埋下的伏笔,不断爆出的意外,简直把读者的心撕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只所以那么受欢迎,除了故事残忍而美丽,更是和作者高超的写法离不开。

风筝代表善良、正直、勇敢,当看见阿米尔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为索拉博(哈桑的儿子)去追落下的风筝时,我知道他肯定追到了。

也理解了,为什么阿米尔在阿塞夫的铁拳下,都快死了还能哈哈大笑。因为他感觉到了放下的痛快,他为自己心灵得到了重生而开心。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生于阿富汗喀尔市,后随父亲前往美国。有时候我在想,作者是不是就是阿米尔。因为很多作者都会把自己的影子写在书里。比如《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列文基本上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再现。

其实,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作者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也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感到自己生活在这个没有种族歧视,没有战争的中国,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