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还在阻止孩子用剪刀吗?别傻了!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人总是选择100%安全

(1)

“恬恬,把剪子给妈妈,快点!”

“快,把剪子放下,妈妈带你看书去!”

“恬恬,把剪子给爸爸,爸爸用!你不会用!”

“恬恬,赶紧把剪子给我,剪到手出血,可疼了!”

……

(2)

妈妈们,你们是否曾经和我一样,阻止孩子用剪刀,甚至有时孩子拿起剪刀的动作都会让我们敏感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出于对孩子的安全保护心理,“放下”,“别碰”,成了我们的第一选择。

这不奇怪,我也是这样,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剪刀导致的孩子的伤害,轻则手被剪坏,重则戳破眼睛等其他器官,导致终身的悔恨。

所以我们宁可选择让孩子远离剪刀,也不会让她受到危险的威胁。

(3)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可是看着眼前旁若无人,专注的正把一张A4纸剪得碎碎的恬恬,我突然不忍心说出那个“不”字了!

我惊讶于她可以自己坐在那里半个多小时,只为把一张完整的纸剪成碎的不能再碎的小纸片。

我感动于她对剪刀的好奇心,对剪纸时的专注和使用剪刀时的勇敢。

我更感谢两天前和爸爸一起做灯笼时,她非要用剪刀剪纸的执着。

原来她可以剪得那么好,原来她可以自如的用剪刀把那么小的纸片剪得更小而不会伤到自己的手,原来她可以随便剪一下,然后叨咕着剪出来的是雪孩子。

所有的这些感触让我不得不连夜写出这篇小文来记录恬恬的成长。

恬恬一直对剪刀非常感兴趣,也报有极大的好奇心,每次看到家里人用剪刀,她都会抢夺,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4)

真正的接触剪刀,是06年8月份恬恬大约两岁的时候,那是和同事一起給她买手指画手工时,店家送的一把儿童专用的剪纸刀。

但很快我们发现,做手工时,她并不愿意使用这把剪刀,而是对家里使用的普通剪刀极其感兴趣,于是各种关于剪刀的阻止和斗争就愈演愈烈。

最终庆幸的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是的,我很庆幸,甚至得意于自己的失败,因为无意间,我不但成全了恬恬对剪刀的兴趣,保护了她那份可贵的好奇心,更给了她试错的机会。

(5)

要知道试错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婴幼儿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

什么是体验?通俗来讲就是来自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可是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Trial and error)。

试过之后,知道错了,然后就不再犯错。

比如你和孩子说“别碰,烫手!”,她绝对不信,而且越是阻止她碰,她越想去摸。

但如果在可控范围内让她碰一下,她的手可能被烫的有点红,可是她却绝对不会再去碰一下。

世间所有的事物也是这样,无论别人说什么,教你什么,那都是无用的,只有自己亲身试过,才能体会个中其味。

早点让孩子以最小的代价学会试错,让他们体会到亲身试过以后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受。

让他们感知试错后可能带来的不好结果。

让他们以后遇到事情时不贸然试错,何尝不是对他们的另一种更重要的保护呢?

当然,也许在试过之后,发现不仅没错,还很正确,那么就多了一个新的知识。

试问世间有哪一项发明不是发明者不断试错以后的成果呢?没有千百次的试错,居里夫人又怎会发现钋和镭这两种新的元素呢?

有时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何尝不是这种屡试屡败,越败越勇的毅力呢?不断的试错以后,孩子仍然敢于尝试,这份坚强的品质何尝不更加宝贵呢?

是的,“试错”往往需要勇气。所以,鲁迅先生才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不是勇士,谁敢第一个去吃螃蟹呢?

是想让孩子做一名勇士,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还是做一个弱者,畏手畏脚,蜷于格内,相信爸爸妈妈们自由定断。

(6)

由恬恬剪纸引发的感慨就到此为止了。下面来科普一下幼儿使用剪刀的好处吧!

正常来讲,2-3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使用剪刀了。

正确的使用剪刀不仅可以促进宝宝手部小肌肉灵活的发展,更能训练良好的手眼的协调性。

同时还能够认识形状,增加方位感,对于兴趣爱好、自信心等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一旦孩子迷上了剪刀,还有助于锻炼他的专注力和耐心。

使用剪刀的好处多多,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对剪刀感兴趣,你就不妨主动教他使用剪刀的技巧。

当然,幼儿一定要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剪刀,还要告知孩子尖朝下呀,不能拿着剪刀乱走乱跑等事宜,在适当的引导和保护下让孩子勇于去尝试,让孩子多一只感受世界的触角,体会事物的奥妙。

(7)

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勇于试错。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未来可贵的品质。

在试错中成长才能更坚强。

以上是我对恬恬这两天迷恋剪纸引发的思考,希望对各位爸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