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的东西很好,只是太长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你的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只是太长,没耐心看得完。

听到这话,我惨淡地笑了。据说,现在的文章,标题不够个性,就很少有人愿意点一下。

普通唐诗一般只有四句、二十到二十八个字组成,真正用心且耐心“看完”的人又有多少?我的东西是很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再加上天生有点“粪轻”,一不小心就写成了长篇大论。我经常说,我写的东西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不但长,而且臭——没有耐心看完,我不怨不恨。

地球人都知道,凡是带有“但是”或“只是”一类词语的句子,哪怕前半句把你夸到地球上放不下,差一点就能写进“正史”,但凡以“只是”或“但是”为开头的后半句出现,前面夸你的成分全是放屁。所以,你的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只是没有耐心看得完,这话的重点是看不完,甚至看都不想看,而不是你的东西很好。

在我的印象中,表面上说我的东西很好,其实是嫌我的东西不好的事件,笼统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我的老相好,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夸张地说我的“东西”很可爱,只是长得太像棉签啦!这种夸赞,其实是变相地挑战雄性动物的尊严。没错,我的“东西”跟黄瓜、茄子和大叫驴的玩意儿比起来,的确表现出上帝不够仁慈,给我一个袖珍版的“东西”,让我郁闷,让我蒙羞,让我受辱。这种“耻辱”暂且按下不表,反正也没什么老相好,权当我意淫自己一把吧!只是这种情况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形势就变得极不乐观了。我那个谈了好几年的对象,突然甩给我一句“你是个好人,只是咱俩不合适”,从此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鞋子到底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我也知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样才是最好。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弄明白,老子压根儿就不是个好人。

另一类就是开头所说的那种,表面上夸我的“东西”好,只是太长了,耐心不足,看不完而已。揭穿这种“美言”,我心凉半截;说穿了,我的东西并不好。嗯,类似这一类的情况在我的学生时代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老师舍不得打击我这种资质平平但爱装好学生的学生,所以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是敷衍似的夸我,这次考得还算不错,只是个别知识点还没有吃透。诸如此类,云云。

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也极不乐观,特别是进入社会求职,工作的目的不过是养家糊口,不知哪个王八蛋非把打工说得那么玄乎,跟什么人生理想和目标挂了钩,搞得野心勃勃,非要解放全人类似的——把老板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做,自己迟早也是老板——老板听到这话估计不大高兴吧?你他妈做了老板,老子给你打工么?人人都是老板,谁来打工?真是笑话!接下来就更可气,你好不容易抓着一次面试机会,跟人家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答案往往是你的确很优秀,只是不太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傻逼都明白这是屁话,既然很优秀,为何不符合要求?你不优秀才是重点。别问老子形象气质佳,老子形象气质到你家,你们公司的要求到底是个什么狗屁玩意儿?

听说迅哥儿当年去求职,别人给他的答复也是如此:你是个很了不起的文化人,只是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众所周知,迅哥儿以个头小“著称于世”——一个姚明几乎是三个迅哥儿的身高;夏洛蒂·勃朗特自童年起就经历了人生的各种不幸——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留下世界名著《简爱》——可惜的是,按照如今人们的阅读耐心,很少有人能把整部作品读完;据说有个末流作家曾经在《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跟前炫耀,他年纪轻轻早已著作等身,好像摘得诺奖稳操胜券,不料反问米切尔一句:“您有什么著作,尊敬的女士?”米切尔不屑地回答:“不好意思,没写多少,就写了一部《飘》!”当时的场景早已定格,据说那人当时囧到了极点,恨不得地上开个缝,赶紧钻进去。现在,能读完整部《飘》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吧......哎,全说的是“历史”,说几个“现世”的例子吧。据说,虽然巴菲特很了不起,但也曾被某知名商学院拒绝;马云做中国黄页的时候,虽然做的东西听起来不错,但是曾被“国字牌”单位拒绝......剩下的名人遭拒的传言太多,相信大家早已听腻,此处不再啰嗦。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虽然”,后面部分才是“但是”——我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多数跟我有着同样的经历(幸运蛋别跟着裹乱),但我们不能因为听到这些bullshit从此就放弃——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被狗咬一口,被驴踢一脚,被门夹一次......这些根本都不是事儿。

我的“东西”很好,不长不短,正好——信不信由你!这要是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我的“东西”好不好无所谓,你有没有机会看得见才是关键。

这不是结束,只是个开始。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