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别对我说“我需要你”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1

老同学创业了。虽然我不看好他做的方向,但行业倒算是比较熟悉。于是趁年假去盘桓几天,看看同学,顺便帮忙梳理梳理。

一进工作区,就看到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他搭的班子不错,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早已磨合许久。虽然我只是去叨扰几天,也很快就融了进去。

连续密集讨论了两天,从发展战略、市场策略直到人员安排和财务预算。所有人又累又兴奋,眼睛虽然满是血丝,也还像灯泡般发亮。

直到第三天,产品和市场负责人找我聊天,开门见山:“加入我们吧。我们很需要你啊。”

我哆嗦了一下。肯定不是因为突然降温的缘故。

2

我们经常用“我需要你”,以为这是表达对别人的重视。除开各种腻腻歪歪的言情偶像剧之外,生活中也不少见。

“你不要走啊,我很需要你啊。”恋人对彼此说。

“这个公司很需要你,要是没有你可怎么办啊。”老板对下属说。

“我需要你帮我做这个 PPT,你做的 PPT 太好用了。”同事说。

听起来像是褒奖,但其实不是。大多数时候,“我需要你”都不是合适的表达。

“我需要你”的潜台词是:“你需要帮我。”

是“你得帮助我,因为……”

是“你要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些本不属于你的事,这样才能获得我的认可。”

是“在我们的关系中,我是弱的那一方,所以你必须满足我的要求。”

是情感绑架。是强加于人。

是人际交往中的逻辑错误。

3

“我需要你”的本质是以自我为出发点,以满足自己需求为目标,索要他人付出。

单方付出总不会长久。无论怎么说“我需要你”,恋人、员工、同事付出太多,也依然会伤心——大多数人并不是讨好型人格,不会把满足他人需求当成自我实现目标。

要求他人付出之前,先要考虑自己能付出什么。空口白牙一句“我需要你”,实在没什么用。

大家时间精力都有限,“满足你的需要”肯定不是别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长期关系建立在双方同等付出的基础上,无论家庭还是企业都是如此。

“员工离职,或者是钱不够,或者是伤了心。”物质上满足不了,情感上回应不了,怎么还能指望别人持续付出呢。

真把自己当眨着大眼睛探索世界的可爱 baby 了吧?

4

有个画画的朋友吐槽,说总碰见这样的事情。

万年不亮的头像,突然亮了。“反正你会画画,帮我画一张呗?”

朋友认真询问:“什么内容、多大、时限、多少钱?”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啊呀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还跟我谈钱?谈钱多伤感情啊。”

又追加一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帮点小忙还要算钱!我算是看透你了!”

头像灭了。

后来朋友在桌面上新建了个文档,内容如下:

“您走好。您也别看得起我了,您境界太高我受不了。祝您活在大家相亲相爱,彼此互相关怀,只谈付出不求回报的完美世界吧。”

听完这个故事,我默默给朋友点了个赞。

4

熟人之间帮忙没有问题,但是也要有个限度。至于不熟的,这个限度就更低了。

很久以前,有位不熟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在上 MBA 课程,要写一篇论文。“可是我也不会写啊,你看你能不能帮我?”

我花了一天时间,找资料列大纲,又花了一天时间写好,调整格式,发了邮件。

邮件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两周后,电话又打来。“上次你写的那个论文挺好啊,你在哪儿找的啊?”

“我自己写的啊。”

“哦挺好的,还被表扬了呢。这次又要写个论文,是 XXXX 方面的,你看你能不能帮我?”

“哦。XXXX 方面我不熟啊,你找别人吧。”我挂了电话。

从此电话再没有打来过。

我到现在依然觉得我赚到了。

5

所以听到那句“我们很需要你”时,我哆嗦了一下。

我想了想,笑着对那位市场与产品负责人说:“可是我不需要你们啊。”

他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你说得对,这是我的问题。我太从自己角度出发了。这样看来,产品设计也得改改了。你要不要加入,我们一起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