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来,女人只是他用来攀附权贵的工具”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文  小进 


这是一个天才般的青年堕落的故事。

《红与黑》表演照

01

身为木匠的孩子,与上等人就应该是没什么交集的,可是,于连因自己的才华被邀请到上等人家里做家教。

收到瑞那先生的邀请,于连就从那个谁都不喜欢他的家里出来,来到瑞那先生家。

这个能用拉丁文把《圣经》倒背如流的天才青年,受到瑞那先生和他的夫人的赞赏。

当然,瑞那夫人的三个孩子也都很喜欢他。

于连首次觉得,原来到一个上等人家这么容易,他在瑞那先生家随意的生活着。

日久生情,这句话,在他们两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瑞那先生,一个经常有公务在身的大人物,经常不在家,也正因为如此,给于连和瑞那夫人制造了更多的独处机会。

长时间的在一起生活,让已经有三个孩子的瑞那夫人开始渐渐的对于连产生感情。

而于连又怎么会抵挡得住这样一个魅力四射的少妇呢?

他开始试着抚摸她的手臂、亲吻她的手臂,而瑞那夫人欲挣脱,最后还是屈服了。

“莫非我爱上于连了?”她终于这样问自己。

但是,那又怎样,喜欢就是喜欢,她是不会不享受着这份幸福的。

他们在瑞那先生的眼皮子底下相互挑逗着对方,着实胆大。

瑞那先生万万没想到,这个自己非常重视的青年人,竟然背地里与自己的老婆私会。

02

在日日正常的生活时,谢朗神甫来信了,要于连去神学院。

瑞那先生大喜过望,高兴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为他准备了一些要用的东西就出发了。

这个他很不希望来的地方,最后还是只能硬着头皮进去。

里面的人看起来不是很友好,几乎一直都是一张严肃的脸。

慢慢接触后,于连发现他们还是有友好的一面,也开始变成神甫很喜欢的一个学生。

在神学院,于连靠着自己的才华让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可最后因自己的文学错误得罪了一位主教,最后拿了倒数第一。

或许,这里人的私心就是这样,对才华横溢的人总是百般刁难。

在这经过一番周折,于连被叫到拉穆尔先生家,一个比瑞那夫人家还要远的地方。

在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于连也不忘去看一看瑞那夫人,即使是在晚上,要冒着被发现的风险。

于连与瑞那夫人在她的房间里会面后就急冲冲的离开了。

03

初到拉穆尔先生家,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这考验当然难不倒于连,因为这是在瑞那先生家和神学院都有验证过的。

就这样,他在这个比瑞那先生家更气派的地方开始了下一段感情。

在这里,他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书房、藏书室这些,他都可以随便出入。

正因为他经常去藏书室抄书,才渐渐的让拉穆尔小姐开始了解他并对他产生一种独特的感情。

这个在家里上下人都退避三舍的拉穆尔小姐,对于连竟然眼里有一股不同于其他人的温柔。

拉穆尔小姐觉得,于连有一种不同于她的其他追求者那样的气度,他就好像是一个她很崇拜的战士一样。

同样,于连是不会拒绝的,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把瑞那夫人忘记了。

他和拉穆尔小姐的感情日渐升温。

这天晚上,他就像去找瑞那夫人那样,找来一个梯子爬去拉穆尔小姐的闺房里。

“啊,这个自己所爱的人终于来见我了”,拉穆尔小姐高兴得不得了。

这晚,她成了他的情妇。

没多久,拉穆尔小姐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写信给这个既是父亲又是朋友的父亲说要和于连结婚。

在当时的一个把权位看得很重的时代,怎会让一个侯爵的女儿嫁给一个木匠的孩子。

可是在女儿的重重逼迫下只能先将于连的身份换成一个骑士的身份。

就在他们即将要结婚的前段日子,瑞那夫人写信给拉穆尔先生,说了于连的心计。

于是于连到一家兵器店买来了手枪。

在新教堂里,于连看到瑞那夫人正在祈祷,管不了这么多了。

于连向这个之前爱他的女人开了第一枪,没有打中,便又开了一枪,瑞那夫人倒下了。

04

于连进了监狱,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审判时,于连丝毫没有反抗,而是告诉他们,这是一起预谋已久的杀人案,他并不知道瑞那夫人并没有死。

最后宣布两个月后行刑。

后来当她的朋友富凯来告诉他瑞那夫人没有死,只是受了一点皮肉伤时,于连既惊讶又高兴,他多么希望能再见一见瑞那夫人。

当拉穆尔小姐来看他的时候,他早已想到拉穆尔小姐以后的安生之处,也就是嫁给她以前的那些她不喜欢的追求者。

后来瑞那夫人还是来见她了,他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

瑞那夫人是来让于连上诉的,既然瑞那夫人没有死,那于连就罪不至死。

在瑞那夫人的劝导下,于连毫不犹豫的就同意签字,要是别人的劝说,于连定不会签的。

当瑞那夫人问起拉穆尔小姐时,于连答道:“他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情妇。”

后来的每一天,于连都在冥想,想着瑞那夫人,想着死亡。

后来他和富凯说了一个他死后想去的地方,让富凯和他们把他的遗骸买下来。

最终,于连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拉穆尔小姐最后见到于连,这时的于连,早已冷却。

就在于连死后的三天,瑞那夫人搂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间。

写在最后

这是法国司汤达代表作品。

《红与黑》,这部开创心理小说先河的作品,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原来,无论谁在做一个抉择时心理都是矛盾的。

在当时,还流传着“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

注:该作品首发于公众号【谈书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