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忙——二零一七鸡年总结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又是一年,今年准备用一个字,一个词,一部电影,两首歌以及三本书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年,思绪有些乱,但随心随性就好,也可以好好把脑子里藏着掖着的想法真真实实地摆一摆。

一个字 ---- “忙”

二零一七年,最能体现的一个字就是“忙”。忙着工作,忙着探索着世界,用眼睛,用双脚去了解着未知的东西。

工作方面,接触了新的东西。对此,我是乐于接受的。接近一周三地的生活模式,北京、杭州、上海之间来回穿梭。看起来,这个世界还是挺小的。

生活方面,走过国内国外很多地方;也在路上、闲暇时光中挤出时间,大都没有目的性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也跟友人看了很多场话剧、演唱会。

但仔细想了想,貌似这一年的忙,并没有让自己走出“茫”;貌似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愿景降临在眼前,让自己可以终生为之奋斗。

所以,过年期间或者说下一年需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在看过、走过之后,留下了什么,触动了什么,最能让自己振奋的又是什么。但可能这一年也难以有个定论,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这份追寻之心,总有找到的一天。

一个词 ---- “被动”

我是个比较“被动”的人,大概是过去一年听到比较中肯也让我非常有感触的一个词。“被动”是否等于“佛性”呢?一直在思考这两个词的差异。

  • 被动: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主动’相对)。
  • 佛性:随心,随性,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两者都有些消极的意味,但我更喜好“佛性”这词。很诧异的是,为何“佛性”突然就生根发芽从网络中生长出来?也没深究,就讲讲自己看法,一代文化教育以及成长环境造就一代人,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现代生活的发展,更多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被塑造成了这样。

  • 一方面,基本的文化教育,让新青年基本都能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找到一个位置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不需要为了生计太过拼命,而且还有一定的余心余力去做点喜欢的事情。
  • 另一方面,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资源会逐渐集中,虚拟的“社会阶层”就可能出现。变动就显得越发困难,也让大多数人丧失力争上游的动力。

所以,随心随性也可能活得马马虎虎,喜喜乐乐;有没有都行,让自己可以在自身所处位置无所忧心。

但我的“被动”标签,是被贴在感情方面。确实,在这方面貌似“懒”了很多,没想过刻意去接触更大的圈子去认识更多的人,也不会做太多事去很刻意维系什么,只想凭“三观”这个探针去搜寻着很对拍的另一个人。但更多的是“时间”问题,越发觉得时间不足,有太多想做的事情,而忽视了感情方面的事情。也想得简单,希望一蹴而就,相见一眼,就知道要找的人就是她。也暂时不想改变,虽然周围的人都开始为自己着急。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想法,毕竟每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

一部电影 ---- “《寻梦环游记》”

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这部电影的一句话: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remembers you。

生存和死亡总是人生当中避不开的话题。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从银幕上第一次对“死亡”的感受那么深刻,猪皮哥在歌里终究抵不过遗忘,还是随风飘逝了。“遗忘”真的是“死亡”的尽头吗,那从未被人记住的人,是否从未在这世上来过一遭?“遗忘”是一个从主观角度对“死亡”的界定。

其实,怎么看待“死亡”,也会影响怎么生存。为了不被“遗忘”,那就会去尽量让人记住;为了不下“地狱”,那就谨言慎行,避免行“恶”。那自己追寻的是什么呢,如何生又如何离开?总要弄个清楚,才能活得踏实。这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又开始想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大学没有好好思考过校长的两个问题,所以至今还在纠缠着我。有时候觉得佛性青年是否就破不开这个题了,因为找不找得到答案也都可以。但是,面对这个问题,貌似佛性丧失,必须探寻出个一二,才能过得舒坦。

也许是一个一生相伴的问题,可能逝去时才能明白这一生到底追寻了什么,想追寻什么。实现羡慕早早就已经知道的人,可以不迷茫地走这一程。

两首歌 ---- 一首谈情一首讲生活

谈情的那首叫做《说散就散》,其实并不是说散就散,只是因为成长,我们逼不得已要习惯;因为成长,我们忽尔间说散就散。而成长其实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积累然后在你一直没有觉察的某个时刻突然出现清晰无比地跳到你面前。在那个时刻,你只能接受,所以逼不得已要习惯,特别是要重新习惯早已熟悉的人因为成长而后的变化,而自己却在很久原地踏步之后已拉下一大圈,更不确定的是你还不知道是往哪个方向进行成长了,望尘莫及。

讲生活的那首叫《消愁》,消愁消愁,越消越愁。这世界是个欢乐场,每个人有自己的承担与梦想,为此维系着自己的“外面”,而不为人知的“里面”深埋内心。喝酒总能让人打开内心,所以“里面”也就窜了出来,但没人关心那真实的“里面”。也许只能举杯对月独酌,并缓缓道来:

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 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地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 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 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 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宽恕我的平凡 驱散了迷惘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 《消愁》 毛不易

前一首是看了前任听了歌,有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觉悟得有些迟,应该是被美丽的言情小说和偶像电视剧毒害了思想,就好似被骑士小说毒害的堂吉诃德一般,深陷完美的世界里没有及时看清真实世界的样子。现在倒还行,活脱脱一个半佛性青年,徐徐前行,不急不躁,只求遇到两三个知己,恰好当中有个异性,也恰好路途一致,则结伴而行。若途中路遇分岔口,则停一停,相互问问意见,择取一路;若分歧难定,期望能互相祝福,也许殊途同归。另外,前面已说过,目前自己还是较为“被动”,也难以有时间慢慢改变,辛苦上天再恰好设定一个“主动”的人设,在当下才有较大几率的脱离“苦海”。

后一首是跟随大众潮流,听了听现在流行的作品。一听,有点魔性,于是开始单曲循环,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在入睡之前,一人背靠在床头,思考着些许令人发笑的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愁,在白天可能还掩藏着,但到了夜晚就开始释放。有时在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有时在想自己到底要追求些什么,有时还在想自己的原则到底是哪些?但到底还是自己未能认清自己,喜好什么,厌恶什么,什么是这一生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过去一年,为了去弄清楚,去走去看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但是仍旧没有特别清楚。难道真的要穷极一生都在探寻这些事情,还是说,这些事情本身就是在变化,当前种种都是为了探寻到真谛所借助的工具而已。真是无聊的愁,也是消不了的愁。

三本书 ---- 历史、哲学、处事方法

1《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

唐太宗在魏征逝世时,说了三鉴,其中一鉴是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即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事物的兴盛衰亡的交替规律。而我觉得,历史是了解过去的一部分资料,具体的兴亡变化,纯以记载之文,口述之语来进行推理,还是有些不准确。不过,不妨碍后世通过史实资料去想象当初的社会模样。去年所读的历史书中,《罗马人的故事》让自己有点震惊,惋惜恺撒大帝的早逝,惊叹奥古斯都的智慧,也感叹远在2000年前就已有现代基础设施以及现代社会制度的雏形,但更诧异的是古罗马帝国从弱小到兴盛,又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一旦原有的制度未能很好地匹配当前的社会或者说未能很好地被执行,那么会有新的力量去破局,去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里。

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基于很详实的历史资料,也凭着作者自身对古罗马的热爱,书写出了这15卷的故事。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以下五点:

  • 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凯撒
  • 古罗马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包括法律、道路以及生活用水。
  • 古罗马极有政治智慧的领导者对于人民诉求的深刻理解,即生存。其包括依赖的食物和保护自己的武力。当这些东西都不能被满足时,其他高层次的概念只是空谈。
  • 阶层流动的重要性,当阶层之间丧失流动性,组织的活力也会随之丧失。
  • 最后,惊叹于古罗马的高水平的文明,如果有机会真希望能够看一看凯撒哪时候的意气风发以及五贤帝时期的PAX(罗马帝国下的和平)。

总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能在历史的现象或记录里找到当前的一些模样。但也许这是现代人以现代人的思想对那时候的一些自我解释而已。

2 《公正该如何是好》
公正该如何是好

这本书其实是在2016年读完的。现在提及这本书,是因为前段时间在公司跟同事讨论哲学问题而重新回忆起的一本书(说实话,是有多空才会在公司讨论哲学问题,但实际上是在等发布,加班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度思考以及讨论)。

这本书其实是哈佛大学一门公开课的书籍版本,确实是一本很适合思考的书。正如书名缩写,整本书就是在探讨公正该如何实施,或者我们基于什么来界定公正。书中介绍了三类关于公正的界定的思考: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共同善。并且通过很多实际有趣的案例来进行真正的探讨,从各种公正理论的解读触发去探讨这样一些问题。

个人感觉公正还是在平衡个人和大众之间的问题。人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社会也应该有引导向善的规范。而这也是很多社会制度的根本探讨的基础,到底基于何种制度进行资源的分配。

3 《原则》
原则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也会收藏在书架,留给后代的书籍。为什么呢?不仅仅在于作者在书中分享的其生活以及工作的经验,更在于其对于这些原则的解释以及思考的方式,即独立思考,从实践得出真知。

这本书主要是三个部分(理论上是会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其人生经历的简介,以作者的逻辑来讲,写其人生才能更加了解其思想以及其这些原则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其生活原则,即其生活里方方面面沉淀下来的处事原则;第三部分是其工作原则,是基于其对工作的理解,所沉淀下的思考出来的原则。后续,其还会补充经济原则以及投资原则,这是跟其所从事的事业相关的事情。

简单梳理下,其最重要的几点:
一、独立思考并决定:(1)自己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有个目标才知道朝哪个方向前进。

二、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根本原因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够真正地去应用这一规律。

三、五步流程:(1)有明确目标;(2)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3)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4)规划方案;(5)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 这五步是非常赞的迈向目标的行事流程。但关键还在于执行上述流程去切实的分析问题,规划方案,以及真正地落地方案。

总之,这是关于人行为处事的一些元知识的分享。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祖训,让后代可以去基于这种思考方式,基于这些原则去更好地应对人生。

另外,最近常常在思考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原则是自己行为处事的底线,其实需要明晰这部分的内容,这样才能始终保证自己往自己所期望的道路上前进。而制定出明确的原则,则又依赖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的。这也是令人发愁的地方,人生目标漂浮不定,原则也难以有立根之本,有点愁。

三本书,引起的思考不同,还是挺有意思的。

回顾目标,展望未来?

去年春节的时候,也立下过一些目标。自己得稍稍回顾下那些目标的实现情况:

  1. 读书:60本。其中30本需要有读书笔记,且要有目的性和系统性的阅读。
    已完成,但是系统性并没有特别达到。而30本的读书笔记,基本上做到每读一本书,都会进行记录并有简短的评论。如果是特别有感触的,则会篇幅更长。

  2. 运动:晨跑和健身。控制自己的体重。
    没有晨跑,倒是坚持了每周一次的健身。体重是控制了,但是还在稳定增长。不过力量也在增长。算是没有完成。

  3. 财务:达到一个数。
    都是泪,明显没有达到。

  4. 活动:演唱会,看情况;旅行,国内3次,国外2次;吃喝玩乐,寻找好吃的永不停步,可以看看舞台剧/话剧。
    这个与3是相冲突的,所以选择了这一点。都完成了,而且超水平发挥。
    - 演唱会:五月天。
    - 旅行:国内:成都、广州顺德、武夷山、徽杭古道、厦门、深圳;国外:阿联酋、加拿大。
    - 舞台剧/话剧:开心麻花看了好多次,乌龙山伯爵、羞羞的铁拳、莎士比亚别哭泣等。感觉还是莎士比亚别哭泣的故事一气呵成,最好看。

  5. 工作:当然是升职加薪,并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具体另起一篇进行总结。
    没什么好总结的,希望再接再厉。也得好好想想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6. 简书:15w字,1500个喜欢,500个关注;至少每月一更。
    没完成,这块就保持佛性吧。

  7. 学习:乌克丽丽,熟练掌握5首歌;编程,待定。
    只有两首:欢乐颂和粉刷匠。
    编程只学了一点点。

总结一下,目标太多,太分散,今年得聚焦聚焦:

  1. 读书:60本。计划30本,再预留30本留给可能意外相遇的书籍。
  2. 活动:
    旅行:国外2次(已计划意大利,另外待定),国内若干次(期望有稻城亚丁)。
    演唱会:一两次,暂无计划,有计划的都抢不到票了。
    舞台剧/歌剧/话剧:已有一场,另外就看机遇了。
  3. 财务:清楚财务明细,合理分配。
  4. 工作:实现自己的规划。
  5. 健身:一周三次运动。
  6. 学习:合理规划需要学习的东西的时间,去进行学习。包括乌克丽丽,编程以及英语。
  7. 尽可能多记录自己的一些经历,并能进行总结。

总之,希望越活越有意思,也希望越活越清晰,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清楚明晰,希望今年能够得到至少部分的答案。就这样吧,新的一年,以上就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