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不能忘却的泪作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1
六年,我在五小度过了六年的光阴,不知不觉从懵懂到懂事。六年中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让我不能忘却的是教我语文的宗老师。
她是我六年级时教我的语文老师,她岁数不大,也就二十几岁。她声音并不大,却总有让我们安静的办法;她并不骂人,却总是带着一根竹棍;她也很调皮,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童心。六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看见宗老师走进来,正准备问同学周老师怎么没来,就听见她在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你们以后一年的语文老师。我姓宗,名良娟。我希望你们可以学好语文,爱好语文!语文成绩好的继续保持,语文成绩不好的就要对语文产生兴趣,才可以学好语文。”宗老师的声音很小,扩音机起不到太大作用,因此我们班都很吵,不过我们就被宗老师收服了:“再吵我就加作业!”霎时,全班鸦雀无声,不过一会声音又起来了,“还吵?行,继续加作业,把···抄三遍!”全班人都想泪奔,以后再也不敢吵了,但还是忍不住说话然后加作业。
不知什么时候,宗老师开始带一条又细又长的竹棍来上课,只要谁说了话,然后就记名单,下课就一个一个打手。一次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宗老师让我们把书上所有的古诗词、日积月累、文言文什么的全抄,六年来语文作业最多的一次,写得自己都想“咆哮”了。有些人估计嫌太多,就没写,结果可想而知。记得有一次宗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些眼尖的同学发现宗老师的无名指上套着一个钻戒,同学们也开始议论起来,当然,最后也加了作业。一下课,我们就围着宗老师,问她她是不是要结婚了,最后有的同学说老师要结婚了,也要减些作业,没想到真的同意了,全班沸腾!以后我们对这个声音小,气势足够的老师也渐渐了解,她并不喜欢打人,实在是我们太不听话;她也不喜欢布置许多作业,实在是我们太过吵闹。六年一晃就过去了,但六年中的回忆却不能忘却。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2
这几节的音乐课,老师都在介绍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例如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等。而上节课则介绍了肖邦。
可以说莫扎特是个天才,贝多芬自强,勤奋,而肖邦不但集合了这二人的特点,而且他还是个爱国的音乐家。
他所处的年代,波兰饱受战火的煎熬,经常受到俄国的攻打和侵略。小小年纪的他,就已显现出爱国之心,对于俄国极为愤恨。看到自己的祖国满身伤痕,他决定用音乐来战斗,用音乐来时波兰的人们觉醒。他的乐曲,充满了波兰民族风格,一开始,也大多是呈现出华丽的风格,但这仍然没有埋没那些鲜明的波兰民族特色。因为他时刻都没有忘记,他是个波兰人。
1830年—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无疑主宰了此时肖邦的创作,此后的他,创作风格发生了极大转变。他的作品,由抒情到了更具有民族史诗的风格,爱国的情感在这个时候,更加得到了体现。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了祖国波兰,去了巴黎,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做出这个决定前,他是犹豫了很久的。他不愿离开自己深爱着的祖国,但他一想到在巴黎,自己才能远离俄国的统治,用音乐革命。
而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巴黎。在巴黎的几十年,是他的事业的繁荣时期,他在这里享受盛誉,创作出很多乐曲。一些是歌颂自己的祖国的,而另外的则是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乐曲。他仍然牵挂着祖国,从他的创作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点,他一直关切着祖国的命运。在巴黎的优越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根,他带走的那一抔黄土,每时每刻都提醒着他,他的祖国正备受煎熬。在1846年—1849年这3年间,波兰完全陷落了肖邦变得万念俱灰,最后在对祖国的牵挂中远离了这个使他失望的世界,而他也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但他的作品和名声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永垂千古,流芳百世。人人都知道他的爱国心,很多人都喜欢他那些恢弘的爱国曲和婉转优雅的抒情曲。我第一次听到的肖邦的作品是他的离别曲。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钢琴曲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他写给自己心爱的少女的曲子,他始终不敢去向她表白,而在最后要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他写了这首歌曲想自己心爱的女孩依依惜别。全曲像流水一般流畅,优美,但又隐隐透露出对于离别的不舍与无奈,优美得让人心碎的旋律。
肖邦的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但在当代,仍然值得我们好好的欣赏。他用音乐呼喊出“波兰永远不会灭亡!”,我们是否都能听懂呢?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爱国的心声,表达自己心中的各种情感,这种真挚的声音,我永不忘却。
可以说莫扎特是个天才,贝多芬自强,勤奋,而肖邦不但集合了这二人的特点,而且他还是个爱国的音乐家。
他所处的年代,波兰饱受战火的煎熬,经常受到俄国的攻打和侵略。小小年纪的他,就已显现出爱国之心,对于俄国极为愤恨。看到自己的祖国满身伤痕,他决定用音乐来战斗,用音乐来时波兰的人们觉醒。他的乐曲,充满了波兰民族风格,一开始,也大多是呈现出华丽的风格,但这仍然没有埋没那些鲜明的波兰民族特色。因为他时刻都没有忘记,他是个波兰人。
1830年—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无疑主宰了此时肖邦的创作,此后的他,创作风格发生了极大转变。他的作品,由抒情到了更具有民族史诗的风格,爱国的情感在这个时候,更加得到了体现。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了祖国波兰,去了巴黎,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做出这个决定前,他是犹豫了很久的。他不愿离开自己深爱着的祖国,但他一想到在巴黎,自己才能远离俄国的统治,用音乐革命。而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巴黎。在巴黎的几十年,是他的事业的繁荣时期,他在这里享受盛誉,创作出很多乐曲。一些是歌颂自己的祖国的,而另外的则是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乐曲。他仍然牵挂着祖国,从他的创作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点,他一直关切着祖国的命运。在巴黎的优越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根,他带走的那一抔黄土,每时每刻都提醒着他,他的祖国正备受煎熬。在1846年—1849年这3年间,波兰完全陷落了肖邦变得万念俱灰,最后在对祖国的牵挂中远离了这个使他失望的世界,而他也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但他的作品和名声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永垂千古,流芳百世。人人都知道他的爱国心,很多人都喜欢他那些恢弘的爱国曲和婉转优雅的抒情曲。我第一次听到的肖邦的作品是他的离别曲。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钢琴曲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他写给自己心爱的少女的曲子,他始终不敢去向她表白,而在最后要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他写了这首歌曲想自己心爱的女孩依依惜别。全曲像流水一般流畅,优美,但又隐隐透露出对于离别的不舍与无奈,优美得让人心碎的旋律。
肖邦的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但在当代,仍然值得我们好好的欣赏。他用音乐呼喊出“波兰永远不会灭亡!”,我们是否都能听懂呢?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爱国的心声,表达自己心中的各种情感,这种真挚的声音,我永不忘却。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3
历史是不能忘掉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
图片上昔日美丽的上海火车南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废墟前,有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孩正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衣衫褴褛,肩上还流着血。在他周围除了破瓦残垣就是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乌云笼罩的天空,一只鸟也没有,显得那么凄凉。
就在几分钟前,他还和妈妈、爸爸及叔叔阿姨还在等火车。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日军一架架飞机和一枚枚导弹。一枚导弹毁了铁路和桥梁,顿时,人群像炸了锅一样,胆小的早被吓得大哭起来;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又一枚导弹飞下来,这个孩子的父母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炸死了,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也许这个孩子会被哪位好心人收留,也有可能成为乞丐,伸着小小的双手乞讨但不管怎样,他们不会忘记1937年8月28日这个悲惨的日子。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这段历史,都不应该忘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4
我不能忘却的事
我们身边发生的时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但有一个人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始终难以忘却。那一天一上课,我们陆老师就拿着一叠试卷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把书都放进抽屉,今天我们要进行考试。”一听到老师说要考试,我的心就开始怦怦直跳,紧张得不行了,因为我最怕考试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很多题目我都不会写,考得简直一塌糊涂。
第二天,老师发试卷的时候,我屏住呼吸,紧张得不行了。当我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心情立即变得沉重起来,一个大大的`七十五出现在我的面前,试卷上还有很多鲜红刺眼的大叉叉。天哪,我平常最低也能考到八九十分,这次真是差得太离谱了,我伤心极了,垂头丧气地趴在桌子上,默默不语。
老师看到我这么伤心,不仅没有批评我,而且还非常有耐心地教我那些做错的题目该怎么写,我挺白之后,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类似的题目别再错了。”我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每次想起,我都想对陆老师说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5
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念念不选自.满分作文 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七十多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因此,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的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奋斗目标。要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复兴结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认真学好知识,早日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切实掌握过硬的学习本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值此纪念南京大屠杀76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戮30多万我们的同胞,以慰死难同胞冤魂!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6
人生的岁月如利剑般穿梭。转眼之间,我以长大。现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每一件事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想起从前的事,有可笑的,难忘的,骄傲的……多么有趣!
记得我刚上有一年级时,我们班有个叫妞妞的孩子。她的样子很好笑,大大的头,细细的脖子,胖胖的脸蛋。有一次我们上体育课,解散后,同学们欢乐地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大男生围住了妞妞,那几个男生嘲笑,打骂妞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勇敢地冲进男孩的包围圈里。我对那个前面有一缕黄头发,穿着T血衫的男孩说:锛?憔突崞鄹盒⊙???惺裁戳瞬黄鸬模坑斜臼氯ズ透吣昙逗⒆哟虬。?他正想骂我多管闲事,有一个女教师过来了,只见他们那群男生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忙溜走了。从此,妞妞边非常敬佩我,成了我的锛?o陲?,而且,班里人还都称我为见义勇为的小英雄呢!为此,我非常高兴。
转眼二年级了,我们新学了一首歌,歌名叫锛??袄追婧冒裱??。一天下午,我唱着这首歌开开心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过小马路时,我见一位老人阻着拐杖,看样子已经腿脚不灵便,,不敢过马路。我本可以不理不踩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想帮助那位老人。看着他那花白的头发,饱含风霜的脸,不由的想扶他过马路。心动不如行动,我说干就干。我走到老人面前,说:锛?弦??????砺仿穑匡?老人点头。我关切地问:锛?枰?野锩β穑?弦??匡?老人张开嘴想说话,却说不出来,因为他没有牙了,我看他着急的样子,便打断他的话,对他说:锛?弦???甙桑?曳瞿???梦乙补?o?老人这才锛?炒语?我,我扶着老人的手,就像托着神圣的手一样,我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怕触疼了锛?耧?的手,把老人送过马路后,我自己走了。我无意间低了一下头,看见我胸前的红领巾,它朝着我笑,大概是夸我乐于助人吧!这天,阳光明媚,把我胸前的红领巾照的格外耀眼……
现在都五年级了,但我仍是那么的乐于助人,因为每次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我总会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这两件事。是这两件事促使我变得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当然,其中也有我红领巾的一份功劳。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7
再过几个月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回想自己四十年从教生涯,有“僵卧孤村”的寂寞,有“风正一帆悬”的潇洒,但更多的是“波澜不惊”日日夜夜,但无论何时我都没有忘记过初心,珍惜教师这一平凡而高尚的职业,踏石留印,一步步走到今天。回首往事,要说那抹不去的记忆,当属刚参加工作时的那段难忘时光。
我是恢复中高考后首届跳出农门的寒门子弟。说是七七届,其实七八年三月才正式入学,校址在省会北郊。说是师范学校,报到时看到的却是“石家庄教师进修学校”的牌子;说是一所历史悠久学校,却跟省四建一木材加工厂同占一院。上学总得有课本吧,偏偏每天就发点打印的讲义稿,就一本教育心理学,还是五几年翻译苏联的。不过半年后我们就搬进了市中心的新建学校。我就在这个速成师范文科上了一年半,就毕业分配到西郊一所学校任教去了。
说起来是在石家庄上班,实在有点寒碜,我工作的地方跟县里农村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多了些大片大片的西红柿、黄瓜、茄子、冬瓜地,拿现在的话说叫“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每个机井旁,都有一个大粪坑,浇菜的时候,有人不紧不慢地用一长把铁勺子掏起有机肥倒进垄沟里。
我所在的村子名叫南郭村,是不是当年滥竽充数的那位先生所在的村落,我没有考证过,不过寓言故事里的事能信以为真吗?村子不足千人,学生不到三百,单轨制,小学、初中总共七个班,十一二个老师。除了校长和一个临近退休的梁老师加上我一个来相会的“年轻的朋友”,其余都是代课老师。学校坐落在村子东面,坐北朝南,临街一个拱形门洞,安着两扇半大黑色木门。西面有两间宿舍,东面是校长室和一间挺大的办公室,我们开会、办公都在这间屋里。再往北就是操场,操场北面依次向北是三排青砖平房教室。学校规模较小,就我一个外地人,也没有伙房。办公室北面东侧有一间生着火的水房,也就兼做我的专用厨房了。我报到的时候,校长早把锅碗瓢勺米面油盐置办好了。好在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四年级母亲去世后就学会了做家常便饭,独立生活几乎没有“难度系数”。
毕业那年,我才是二十岁的年轻而瘦弱的小伙子。虽谈不上血气方刚,但“初生牛犊不怕苦”的胆量还是有的。晚上我一个人住校,不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从没有害怕过。就是别生病,离家百余里心里多少有些难过。头疼感冒连药也不吃,喝点姜糖水,在操场跑几圈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感冒严重了,此法就不奏效了。记得有一次,大概是重感冒吧,发烧咳嗽吐痰。在村医疗打了退烧针,烧是止住了,但浑身乏力不想动弹,上完课就躺在床上盖被子休息。当时校长的妹妹——一个中等个子,齐耳短发,利利索索,目光和善的四十来岁的中年老师,得知我生病以后,非把我叫到家里吃饭。我说感冒是会传染的,你家里有两个孩子,我能扛得住。谁知她吃过午饭,用一带盖儿搪瓷盆,给我送来一盆疙瘩汤,绿油油的菠菜汤里还卧着一个鸡蛋。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眼泪差点儿从眼眶里滚出来。它让我体验到人处困境时有母亲般的关心是多么珍贵,我至今还清楚地记着她的名子——郝清梅。
学校还有一位长我四五岁的女教师名叫卞香菊,她的侄子在我班上,所以接触、交谈稍多了一点儿。她也留短发,长得比郝老师稍高一些,属细高挑儿吧,眼睛也大大的给人亲切的感觉。当年提倡晚婚晚育,听郝老师说她已订婚,明年准备结婚。大概还是姑娘的缘故吧,她时不时早来学校一步,送我一把青菜,或几根黄瓜,几个西红柿。其实我工作在蔬菜基地的郊区并不十分缺菜,每五天生产队要给社员分一次菜,作为村里的老师,花几毛钱可买回不少青菜。西红柿最便宜的时候,只有二分钱一斤。她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侄子调皮一些,给我添了不少麻烦,或者是出于同情想帮助一下外地人吧。不管怎样,他们是我在人生最孤独、寂寞的时候,投给我生命丛林中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在南郭村,还有一位老者与我相熟,我只知道他姓杨,称他杨叔。他家就在学校附近,一次给生产队修机井,不慎将左脚砸伤,出院后拄着双拐经常晚上找我聊天。他虽是农民,但喜欢看书,知识渊博。而我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夏天的时候也常常在宿舍门口的灯下读书。只要听到“噔噔”的拐杖声响,我就给他搬个靠背椅,倒杯白开水,跟他在灯下扯闲篇。从他娓娓的讲述中,我了解了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前因后果。他告诉我,石家庄村就在咱们留营乡,隶属正定府获鹿县。正太铁路修建时曾设振头站。20年代初大兴纱厂创建,城市中心向东迁移,将休门、栗村并入,称石门市,解放后更名为石家庄市。我在这座城市上学参工已近三年,还是第一次听人讲起这座城市的由来,眼界因此大开。老人家见我整天翻着厚厚的书看,就预言我将来必有出息。不管真假,我读书的兴趣大增,四卷本《红楼梦》我读了不下三遍。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我还跟着学校播放广播操的收放机学唱“每周一歌”。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数首歌曲就是那时烂熟于心的。唯一心里硌硬的是那年冬天,梁老师不想跑家,跟我同居一室,告诉我前年这个屋病死过一个老师。尽管我没见过那个人,但夜深人静时一个人住在学校,看到中恐怖场面描写时,毛根子直往起奓。
第二年暑假开学后,不知什么原因领导通知我到张营学校报到。大概是校长怕我一个人住校太过孤单吧。出村往西不到二里就是新单位,这里有两位同年分来的师范同学,加上前一年上届一个同学有了四人结伴。该村毗邻石家庄电化厂,穿过石太铁路就可到工厂餐厅就餐。工厂很大,东西长约三里,厂部大楼里设有电大班,星期天闲着没事还可以到电大旁听,但更多时候是读中外名著。因为这所学校规模较大,分小学部、初中部(初中部后来迁新校,就是现在的五十九中)。学校藏书较多,像《创业史》《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我都是在那儿读过的。我一九八一年结婚就是在这所学校。记得当时小学部送我一被面,初中部送我一床单。那时候还不兴随份子,婚后我只发了些瓜子、喜糖,终身大事就结了,哪里像现在结个婚这么复杂、繁琐、累赘,让家长十天半月不得安生。前几年县教育局一副局长告诉我,他最近跟市里某区教育局长吃了顿饭,我一听对方的名字,觉得特别耳熟,这不是当年张营的一个同事吗?于是,就打电话过去,想了解张营同事的近况如何,谁知他“贵人多忘事”竟彻底把我这个经常扛着平锨修操场的体育老师给忘了。
真应了电影《地道战》里那句台词“打一枪,换个地方”,第三年不知为什们又把我调到留营学区工作,主要是给学区下属各校送个通知,组织个会什么的。总校长姓冯,长得有点像相声艺术家侯宝林。他吸烟又喝酒,嗓子经常“呵喽”“呵喽”的,对人和蔼可亲。我到学区后,他就告诉我可在晚上到他办公室看电视,“北京晚报”只要不是当天的可随便拿走。就是经常让我中午提上空暖瓶到附近的一家宾馆花上几块钱给他打壶啤酒,外加买回半斤猪头肉、半斤花生米。饭馆子一次也没见他去过。
学区就住在留营学校,收发是个将近退休的老太太。她是长沙人,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是原北京景山学校的音乐老师。老头子(她的原话)调五十四所后,她也跟着过来的。她个子不高,胖墩墩的,说话嗓音洪亮。就是在她家,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彩电和冰箱。她坐在收发室天天看报纸,有喜欢的文章就推荐给我,她知道我有剪报的习惯。
一九八二年,老家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也告诉我准备给我兄弟俩分家。妻子一人在家,没地好说,有了责任田男人不在家困难太大。于是我逐级申请,终于在八月份获准调回了县里。
奋斗了将近四十年,最终也没有像南郭村老者预言的那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是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县十佳校长。送了十七年毕业班,不敢说桃李遍天下,但成才的学生确实不少,上至知名教授,下至幼儿园老师,大江南北都有我教过学生的影子。如今退休将近,重返省城给儿子带孩子,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送孙子上学,辅导作业。终于有了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朱子家训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次我将常住省城,一定要去短暂的第二故乡去看看,看看那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特别是那两个在我人生低谷,曾给我“雪中送炭”的好人,并衷心祝愿他们一生平安。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8
刺眼的阳光穿过层层大气照射在这大地之上,即便微风吹拂,也丝毫不减这酷暑的炎热,仿佛在这烈日之下,万物都丧失应有的活力。而在学校大门口处有一个身影在焦虑的等待着
期待已久的下课铃声终于响起,伴随的是同学们欢快的笑声。我和同学一起走向学校的大门,准备在外面好好庆祝今天的胜利。
和同学谈笑间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母亲,她手里提着便当,站在这烈日之下,微风吹拂过她的脸,头发随风而动,而脸上早已晒得红润。我走上前和母亲招呼后便问母亲来的原因,母亲回答我说是怕我在学校吃不惯,便送饭给我吃。
我耍起了小性子,非要和同学在外面一起吃。母亲无奈,只好决定在宿舍等,我听了这句话便和同学冲了出去,至于母亲后来说的什么我也没听见。
就这样不管不顾来到了饭桌前,等待着我们胜利的饭菜。忽然,心中有一丝不安,这种不安逐渐放大,再者,我便记起了母亲根本不知道我的宿舍在哪,心中便有一种对母亲的愧疚,这种愧疚让我难以下咽这原本高兴的饭菜,最后,我没有吃饭,便飞一般跑回学校。
果然,母亲仍在那里,太阳依旧毒辣,母亲仍在那里,一切还是向刚开始的那样,唯一改变的,就是母亲脸上多了一丝焦虑。当母亲看见我来了后,脸上的焦虑便烟消云散,随之洋溢出的是欣喜的容颜。
我和母亲一同前往宿舍,在宿舍里,我才知道,母亲没吃饭等我是想和我一同吃饭。我在宿舍里狼吞虎咽的吃着母亲做的饭菜,仿佛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饭菜,母亲看着,笑笑着说:吃慢点,别急,还有呢。我一如既往的吃着,而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吃完饭,母亲就要走了,我默默的坐着,看着母亲收拾,却一言不发。这种沉默一直到母亲和我分别。还是母亲先打破了沉默,道了几句道别的话,我望着母亲,不停地点头,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忍着泪水和母亲道别,目送母亲离开,看着母亲的背影,发现母亲的背又驼了几分,白头发又多了几根,突然,母亲在楼梯拐角处放慢了脚步,在拐进楼梯的一刹那,母亲扭头看了我一眼,就是这个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红红的眼眶,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毫无阻力的流了下来
也许多年以后,曾经记忆中的事物早已物是人非,但总有些事物是记得,而我记得的是那年夏天,那个盛夏,那顿妈妈的饭菜
不能忘却的泪作文 篇9
圆明园曾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但是在那1860年10月6日,我国这一座圆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成了残垣断壁。
1860年10月6日,那一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强盗般的抢走了圆明园内所有的奇珍异宝,更令人愤怒的是,可恶的英、法联军竟把运不走的宝物肆意毁掉,最后竟还把圆明园给烧了!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这样描述这样的事:
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的废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的要挨打。人类需要和平,需要共处,暴力与自私只能对人类文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