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8年,从机会满地的黄金时代到阶级初成的拼爹时代。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从无人问津寂寂无闻到无处不在无人不说。
时过境迁,最先出发的92派创业者已经渐显老态,98年的大佬们已成中坚,10年的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的多是青年才俊,二三十岁的八九零后的天下。然而这些青年面孔中间,还夹着一些明显属于92派年龄的创业者,他们就像是老将黄忠一般,跟年轻人一样冲锋在创业的大潮里。
他们大多数都是事业有成但又不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顶层,或自然爬升是时候走到创业这一步,或迫于无奈只能创业,或心有不甘想在有生之年做出点成绩,“搞个大新闻”。
褚时健、黄若、罗永浩、罗振宇、秦朔、吴晓波...
这一批人原本都在行业里有一定江湖地位,虽不是一呼百应,但也有所耳闻。
出来创业,已获得的江湖地位、既得利益都有可能会归零。转行的自不用说,必然是从零开始。
不知道这其中的落差有没有让他们夜不能眠,不知道这种出走有没有让他们怀疑以前几十年的人生。
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本行业创业的人之前二三十年的积累总是有莫大的帮助,至于转行再战的人,也许人生经验就已经是一笔不错的财富。
不过,这都是需要勇气和激情的。没有勇气的人,怎么能够割舍一生所得,从零往未知出发,毕竟他们也没有多少个二三十年了。从这点看,比起那些八九零后,他们的创业又显得更加地壮烈。他们的同龄人,要不就是功成名就,徐徐隐退,要不就是心死如灰,没有激情。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曹操,每当念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便觉得无比雄壮和年轻。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毛泽东,只争朝夕!让晚辈热泪盈眶,充满力量。
摘抄几句致敬前辈: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