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腊月三十前……
贴对联,办年货,杀年猪,宰黑羊,圈公鸡,买鞭炮,蒸猪肚,装猪肠……这些儿时的独有风情转眼间与我分道扬镳十数载。“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岁月这把刀无情的割断了童趣和童景与我的情缘,如今剩下的只是情结,一份难分难舍的情结。在除夕上午,平时借用他人的家具及其他物件都要自觉送还。下午将庭院打扫干净,张贴春联,堂屋正中桌上设香案,供福、禄、寿三大神,献上“酥盘”(镶有红枣的大馒头)等供品。傍晚,人们到祖坟上烧纸,晚上吃长面条,意为长寿。除夕之夜是全家团聚的美好时光,人们都要喝青稞酒、吃肉,互相致以节日的问候。子夜过后,人们开始接神,点明灯,放鞭炮。天发亮之际老人们去村庙上香叩拜,然后人人身着新衣给长辈拜年,串门走亲戚。
土族的新春,我的记忆。还记得,家里的异类份子们……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条藏獒,十几只鸡,四五只羊,两头猪,一头牛……是典型的西北农村人家。大狼狗负责与陌路人打招呼,以前在农村也没有现在这么时髦,没起什么Tome呀Jany呀的国际化名字。但是家里人把他当做家庭中的一份子来对待,记得后来老死后我还哭了很久。两只大红公鸡每天按时打点,基本上没缺过考勤,作为一只大公鸡发挥着老黄牛的精神。父母起床去庄稼地里的口号就是大红公鸡吹响的。那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是每年无论如何都会杀头猪,我们北方叫做年猪,祖祖辈辈都如此,以至于对猪肉的升级改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各种形形色色的吃法。
土族的新春,我的记忆。家里面的牛其实真的是老黄牛,但颜色是棕色的。一年到头十几亩地就要靠他背着大铁犁来翻耕。老人小孩农闲时的饮料也是他来提供的。据妈妈说小时候我就是喝了很多牛奶,所以我身体一直不错……
土族的新春,我的记忆。还记得,我们土族的“三杯酒”
土族的新春,我的记忆。还记得,我们土族的“三杯酒”
56个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叫做“土族”,我家世世代代便是。土族人非常好客,特别欢迎客人来访,这种热情集中体现在酒文化上面。我们当地有句俗话说:"客来了,福来了"。宴席上,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和客人喝三杯酒。客人到主人门前时主人敬三杯酒,叫做"临门三杯酒";客人坐在炕上主人敬三杯酒,叫做"上马三杯酒";开宴后,主人再敬客人三杯酒。不会喝酒的人也不用害怕,只要客人用中指蘸上酒,对着空中弹三下就可以不喝了。
还记得,大年初一早
土族的春节一般持续十五天,前三天最为热闹,也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最佳时期。大年初四到正月十五之间,有些人家借机还要娶亲或定婚。正月十五晚上,土族人家里要撤去所供神位,焚化钱马(纸制的)。晚上吃肉馅或面油馅的馄饨,在两个馄饨里包进两枚铜钱,谁吃到有铜钱的馄饨,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幸运。在夜幕降临之际,大门外堆放7个小麦草堆子,从厨房内点燃白天扎好的火把,引燃麦草堆,全家老小连续跳3次火堆,以法祛邪消灾,执火把者口喊“去了!散了!”不停地挥舞着,将火把送至山顶或某个较远距离的固定地点。年长者观看火光色彩,火呈暗红色,判断气温升高,雨量较多,丰收在望;火光淡黄,则认为气候不正常,有可能出现旱灾。正月十五晚上,人们还要烧醋坛,即在醋中放进两个烧热的小石头,冒出热气,借以消毒。
土族的新春,我的记忆。回忆是淡淡的忧伤,那时为人子,茫茫无所知,如今为人父,拳拳皆系心。
工作原因到处奔波,一年只能回家一次,有了孩子后很难回家,连一年仅有的几天假期都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思之,愧也,触之,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