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 通过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 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 霜降节气的习俗和活动。
3. 霜降节气相关的手工制作和游戏。
教学准备:
1. 霜降节气的图片和资料。
2. 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3. 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霜降节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变化,询问他们对霜降节气的了解和想法。
2. 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如天气逐渐变冷,霜开始出现等。同时,介绍霜降节气的习俗和活动,如吃柿子、晒太阳等。
3. 手工制作(20分钟):
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与霜降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用纸板、棉花等制作柿子或霜的模型。教师可以提供示范和指导,同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
4. 游戏活动(15分钟):
设计与霜降节气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抓霜”游戏,幼儿分成小组,用纸板制作“霜”的形状,然后用夹子夹住“霜”,比赛谁能夹住最多的“霜”。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说出他们对霜降节气的了解和体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延伸:
2.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周围的自然景观,观察霜降节气的自然现象,如树叶变黄、霜的出现等。
3. 组织幼儿参与霜降节气相关的户外活动,如采摘柿子、晒太阳等。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和参与游戏活动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霜降节气的理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幼儿的回答和表达,评估他们对霜降节气的掌握程度。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霜降节气的特点和含义。
2.认识霜降节气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实物、幼儿园周边环境。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回忆夏天的特点和活动。
2.呈现:展示霜降节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变化,如天气、植物等。
3.讲解:向幼儿介绍霜降节气的含义和特点,解释霜降对生活的影响,如天气变冷、植物凋零等。
4.实践: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周边环境观察,让幼儿感受霜降节气的变化,如树叶变黄、草木凋零等。
5.总结:与幼儿讨论霜降节气的特点和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
总体而言,这个霜降教案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幼儿了解霜降节气的特点和含义,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3
活动目标
01了解二十四节气,认识霜降
02知道儿歌中每一句的意思
03能够准确的念出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配套图片
活动过程
01认识霜降,教师介绍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冻则有霜,大地因冷冻或将会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
02认识霜降,教师呈现并教学霜降儿歌
菊花黄,稻谷香,农民伯伯收种忙。
蟋蟀怕冷不弹琴,只有麻雀在抢粮。
师:小朋友们知道霜降到来的时候有哪些变化吗?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儿歌中寻找答案吧。
a.教师朗诵儿歌
菊花黄,稻谷香,农民伯伯收种忙。
b.教师讲解儿歌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老师刚刚问的问题吗?
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菊花黄,稻谷香,”是什么意思吗?
师:那“农民伯伯收种忙。”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师:现在知道霜降到来的时候有哪些变化了吗?
c.教师朗诵儿歌
蟋蟀怕冷不弹琴,只有麻雀在抢粮。
师:刚刚的儿歌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一学这首《霜降》吧。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读《霜降》
03巩固儿歌
a.教师将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一遍;
b.熟悉动作后教师可将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
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这一班会课中认识了二十四节的霜降,不仅知道霜降到来后大自然的变化,还学会了《霜降》这首节气儿歌。回去后我们一起分享给爸爸妈妈们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吧。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对于霜降节气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霜降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书籍。
2. 霜降相关的手工材料,如棉花、纸张、颜料等。
3. 霜降相关的音乐或歌曲。
4. 教学环境的布置,如贴上霜降的图片、装饰等。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教师向幼儿介绍霜降节气,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讲故事的方式。
2. 引导幼儿观察外面的天气变化,感受到霜降的到来。
活动一:观察霜降的现象
1. 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霜降的现象,如草地上的霜、树叶的变化等。
2. 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活动二:制作霜降手工艺品
1.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霜降手工艺品的示范,如用棉花和纸张制作霜花、用颜料画霜降的景象等。
2. 分发材料给幼儿,引导他们按照示范进行制作。
3. 鼓励幼儿在手工艺品上发挥创造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三:唱霜降歌曲
1. 教师向幼儿教唱霜降相关的歌曲,如《霜降到》。
2.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并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
总结活动: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总结霜降节气的特点和相关的事物。
拓展活动:
1. 继续观察霜降节气的变化,可以让幼儿每天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绘制成图画或写成日记。
2. 制作霜降相关的食物,如糖霜饼干、霜降汤等,让幼儿参与制作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于霜降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制作和唱歌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实践和体验。同时,通过活动的进行,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5
活动背景:
以前,许多学生对外国节日津津乐道,而对中国的传统习俗,则一问三不知。近期,“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特别感兴趣,于是《二十四节气之霜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便应运而生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了解霜降,乐于探究农历节气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围绕日常生活开展调查、探究活动,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历观察生活实际的过程,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了解霜降,乐于探究农历节气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亲历观察生活实际的过程,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主题
(点击课件)我们都知道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春天姹紫嫣红,夏天郁郁葱葱,秋天落英缤纷,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都有独属于她自己的美。那你们知道这四个季节是怎么划分的吗?(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是按节气划分的。一年中有24个节气。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吗?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吧。(课件: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分别是由哪些节气划分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24节气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春夏秋冬四季如题,使学生在最熟悉的季节中入手,激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课愉快的开始了,再由视频引入今天的主题二十四节气,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前几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霜降”(板书)你们了解什么是霜降吗?
1、乐于探究,解读霜降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霜降由来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8节气,每年阳历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是的,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来临,也预示着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景象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么,进入霜降后各地的气候都会出现哪些变化?人们在这个时节里都有哪些习俗活动?我们又该如何养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之霜降。(课件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解释霜降的由来,即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后,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探索欲望。
2、霜降形成
霜降,它形成也有着特别的因素,你们知道霜降是怎样形成的吗?霜降的由来其实是来源于自然界的霜现象,在深秋越来越冷的气温中,空气中的水分子在低温的环境中凝结成霜,每年我国分为秋霜和春霜,秋霜正直农作物收成的时候,极易造成霜冻灾害。
霜降一来,千里沃野上,银色冰晶熠熠闪光。————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霜降是如何形成的吧。(课件出示:霜降形成的短片)同学们,这回你们都了解霜降是怎么形成的吧?谁能说说?(生答后教师小结)霜,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地面上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霜。古人云“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自此冬季已敲门。
3、霜降特点
正如每个节气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霜降也不例外,霜降节气又有哪些特点呢?
霜降最明显的气候变化就是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霜降时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而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霜的出现最本质的反应就是气温的下降,霜降期间,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观看吧!(课件视频:霜降特点的短片)古有农谚“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说法,这也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4、霜降三候
霜降还有一个节气特点,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如祭祀般。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也会枯黄掉落。三候蜇虫咸俯。(蛰虫:藏在泥土中的虫子。)此时的蛰虫也会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5、霜降习俗
古有清明扫墓、立秋贴秋膘、冬至吃饺子,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民俗,每个节气都有它独特的节气活动,霜降又有哪些传统节气习俗呢?让我们一同品味霜降独有的节气韵味吧。
请同学们将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画出霜降习俗的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及归类资料的能力。小组展示评议,教师相机点评,便于资源共享,掌握霜降习俗都有哪些,为今后认识其他节气活动展开做好铺垫。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找到了哪个习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霜降习俗的资料。全班交流展示。
习俗一: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时节,对万物来说,是摧残也是磨砺,很多的草木,有些早早黄熟,有些匆匆枯萎,(点击课件)然而唯有菊花,傲然怒放,因而被古人视为,生命力顽强的候时之草。而不与百花争艳的气节,也让他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心头好,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霜降是菊月,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习俗二:霜降吃萝卜
在我国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所以山东人特别喜欢吃白萝卜。
习俗三: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一定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一冬不流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都说“霜冻杀百草”,如果霜冻非常严重的话,将会对很多植物、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当然,如果不是很严重仅仅是一层薄薄的白霜的话,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以催甜水果,所以说到了霜降,除了看枫叶之外,最为应景的美食就是要数霜降柿子了。经霜打过的柿子去掉了涩味,其味道又糯又甜。
习俗四:霜降登高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我国诗人杜牧,也独爱这深秋美景,写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习俗五:霜降吃牛肉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在霜降这天,三餐都以牛肉为原料或做菜、或炖汤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习俗六:鸭子好吃霜降补
在我国闽南、台湾的民间,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而鸭是他们进补的首选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俗话说,霜降到,鸭补火,牛肉萝卜齐上桌。
习俗七:霜降品蟹
霜降吃蟹,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文化,中国人食蟹,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有人据此认为,我们祖先食蟹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吃蟹最好的时节,就是霜降前后,因为白露时的螃蟹还没成熟,是嫩蟹,里边几乎是空的,没有肉,待到霜降,才真的是到了,菊黄蟹肥的季节。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是霜降蟹肥的大好时节。
作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自然有很多风俗活动,不过,这些习俗随着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人们对身体健康、家庭兴旺的美好祈盼。
6、霜降养生
霜降是最好的养生时节,霜降期间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次从资料中寻找答案吧,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谁来说一说,霜降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在此节气中,你想对你的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呢?同学们都是尊老爱老的好孩子。你们说的真棒。
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了解霜降养生之外,知道应如何去照顾身边的老人,他们是最需要关心和照顾的,让学生都能成为尊老爱老敬老的好孩子。
7、霜降赏诗
时间顺着24节气的脉搏平稳前进,春来暑往,霜降前后,人们忙着收获农作物,树叶转黄,纷纷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草木的凋零,天地的日渐空阔,让人生出很多的愁绪,古云“霜降鸿声切,深秋客思迷”。关于霜降的诗词也有不少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吧。(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不读作者和诗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节气是从古代开始实行,古人非常重视节气,尊重传统节日,在朗读古诗中,提升本节课韵味。
二、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从寒来暑往、星转斗移间,营造着中国式的艺术。二十四节气中,还有很多纯朴的习俗、庄严的仪式,和浪漫的传说。上周我们迎来了“霜降”,感受了节气的特点,下周三我们马上就要迎接“立冬”节气了,立冬又有哪些习俗特点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下课。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6
课题:
霜降节气
学习目标
1、了解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特征;
2、了解霜降节气的养生知识;
3、会背一些有关霜降的谚语和古诗词。
学习重点
霜降节气的基本知识和养生之道。
学习难点
有关霜降的古诗词和谚语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霜降节气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学《霜降》。
3、小组讨论: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霜降节气的时间。
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3)霜降的气候特点。
天气开始转冷,比较干燥。
(4)霜降宜吃的食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萝卜、苹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奶白菜、牛肉、鸡肉等。
(5)有哪些古诗词讲的是霜降?
《岁晚》和《谪居》作者白居易
《赋得九月尽(秋字)》作者元稹
《泊舟盱眙》作者韦建等
(6)你知道霜降的谚语吗?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江苏:寒露无青稻,霜降一起倒。
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安徽,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7)你会霜降节气歌吗?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4、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5、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霜降的有关知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所以,同学们要好好锻炼身体,注意饮食,防止生病,好好学习。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7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霜降节气的地理知识;
(二)带领儿童认识霜与露的区别;
(三)认识霜降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学习上海霜降农谚。
内容
(一)地理知识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每年10月23-24日太阳达到黄经210°后,我们就正式进入霜降节气了。那什么是霜降呢?霜降并不是表示有霜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说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霜和露有什么区别吗?其实霜和露的本质都是水,只不过是水的不同状态。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露是小水滴,而霜则是白色冰晶。“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
(二)霜降物候
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乃祭兽”,意思是在此节气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捕获到的食物就堆在一起,看起来像是祭兽。因为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冬天豺很难捕获到野兽了。
“草木黄落”,秋天过去,树叶都枯黄掉落,天气渐渐寒冷,也意味着冬天马上就要来到。
“蜇虫咸俯”,在霜降末,小动物都开始冬眠了,他们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所有的蛰虫也都趴到洞里去了。
(三)霜降传统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各地的民俗活动各有不同,但都是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1.赏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2.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节气里,小朋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吃些柿子喔。
3.登高远眺:秋季的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小朋友不妨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吧。
4.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例如在闽南、台湾地区,人们会在霜降时节吃鸭子,而在广西玉林人们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霜降节气的意义和特点。
2.了解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
3.通过活动感受霜降节气的气息。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介绍霜降节气的意义和特点。
2.观察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
3.制作霜降节气的手工。
4.感受霜降节气的气息。
5.团队合作游戏。
教学步骤:
1.介绍霜降节气的意义和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霜降节气”,并向幼儿介绍霜降节气的意义和特点,让幼儿了解这个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2.观察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让幼儿感受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气温变冷,天空晴朗,树叶变黄等。
3.制作霜降节气的手工。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相关材料,让幼儿制作霜降节气的手工,如画一幅描绘霜降节气的画,制作一只小动物等。
4.感受霜降节气的气息。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相关材料,让幼儿感受霜降节气的气息,如让幼儿闻一下冰箱里的冰块、冰激凌等。
5.团队合作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拼图、接力等。
教学反思: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9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
2. 掌握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霜降节气的概述;
2. 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 霜降节气的相关风俗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二十四节气,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个节气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霜降节气。
2. 学习(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霜降节气的概述,包括霜降的含义和时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如天气变冷,露水结冰等。
3. 活动(20分钟)
(1)观察天气:学生分组外出观察天气,记录当天的气温和天气变化,并回到教室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2)制作霜降手工:学生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霜降主题的手工作品,可以是霜降的图案、霜降的动物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合作小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小游戏,如“捉迷藏”,其中一组扮演霜降节气,其他组员扮演春夏秋冬的季节,霜降节气要找到其他季节的成员并标记。
4. 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霜降节气的知识。
24节气之霜降主题班会 篇10
活动目标
01让幼儿知道霜降是柿子成熟的时候
02了解霜降这天吃柿子的习俗
03能够向他人阐述霜降吃柿子的知识
活动准备
柿子图片
活动过程
01谜语导入,预热班会
师:树上挂着小灯笼,绿色帽子盖住头。身圆底方甜爽口,秋天一到满身红。打一水果。
师: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水果呢?
02了解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教师介绍霜降与柿子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03认识柿子,教师出示柿子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
师:霜降这天我们要吃什么?
师:班会后我们一起尝尝吧。
04知识巩固,游戏活动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的小朋友是代表霜降,一组小朋友代表柿子;每当老师发出“霜降”指令的时候柿子组的小朋友们就要举手;老师发出“柿子”指令的时候霜降组的小朋友们就要举手;看哪组的反应最快。
活动总结
今天的小朋友们知道了在霜降节要吃柿子,柿子虽然美味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不然吃多了肠胃也会不舒服的哦。放学回去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品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