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那些嫌弃上大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公众号:阿瑞德日记

文/阿瑞德

01

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刚入学的新生,趴在桌子上发呆,在纸上写了一句这样的话 : 大学好烂,现在嫌弃也没用了!你们说,我是不是该回去在战一年?

评论区里,有人建议她回去复读考重点,有人调侃,说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我建议你去上蓝翔。

浏览评论,能把人笑岔气。

有一个网名叫一枝猫的评论:你可以瞧不上自己的大学,但你不可以不努力;你选择懒惰,毕业时,现实会狠扇你一大嘴巴子。

想想这句话,说的挺有道理。

大学之大,很多人拿大把时间在其中迷茫,毕业时,骨感的现实却因自己的懒惰、不努力,狠扇你一个耳光。

02

印象中,阿产是寝室吐槽大学最多的人。大一报道,彼此间熟悉后,阿产嫌宿舍太烂,叫嚷着要搬出去住。

有一回导师去寝室,发现阿产不在寝室,我们也不好意思告密,支支吾吾地搪塞着导师。

阿产是不是搬去校外住了,其实那时我们也不知道。他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去哪儿了,他也从不言说。

大一第一个学期,那是大学的第一次考试,阿产挂了4门课。导师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挂科如此多。

阿产抱怨,说是老师讲课不好,学校环境太差,压根没有学习氛围。导师冲着阿产说了一句玩笑话,我记得特别清楚。

大学里你不努力,毕业时,你会把欠的东西还回来的!

后来,阿产挂科很多次,导师找他也谈了很多次,没什么效果后,老师不再说他,阿产好像也开始破罐子破摔。

03

以前读《曾国藩家书》,我会因他的自律、自省而感叹;后来,读村上春树的书时,我也读到了他的自律。

什么时候该写作,什么时候要跑步,什么时候该睡觉,这些会让我觉得别扭的习惯,村上坚持了几十年。

我们自身,就像弹簧一样。

如果把努力当成外界施加的压力,很多时候,我们惯性地选择不动弹,压力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浑身难受,吱吱作响。

毕业时,阿产开始着急。我们可以拿到毕业证,而阿产挂科太多,补考没过,重修也没过,毕业证的事,可能要耽搁很久。

前几天,我在图书馆遇见他,不知是焦虑还是什么,我笑着问了一句“你最近怎样?”他略显尴尬地说了一句:“欠的要还!”

04

其实,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是件很正常的事。

如果说,高考是把筛子,他的作用,应该就是筛掉一部分平日没真正努力过的人。

高三的时候,兜着一篇名为《你凭什么上北大》的文章给自己打鸡血,那时,觉得作者能从一个朽木疙瘩,逆袭考上北大。

我觉得自己努力一下,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可后来,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它有时候不适用。

这个世界上,比我聪明,比我努力的人多了去了。聪明与勤奋,应该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运气 。

在大学里,为什么总有人比你优秀?

为什么同样是努力,别人会比你收获的多?

这当然与努力有关,可有些时候,努力对等的条件下,它需要你在路上,学会不断地调整方向。

05

朋友圈里,我很喜欢看大辉学长的动态。

积极、正能量、充满着斗志;大三的时候,他去参加一档求职节目,凭自己优异表现,获全场boss青睐,实习薪资一万。

后来,加了他的微信,看了看朋友圈,才知道大学里的他是那么努力。

图书馆关于营销的书,他全都看过;大学四年,他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大三时开始创业,而创业路上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句话说,与其盲目地与时间赛跑,不如未雨绸缪,巧妙地驾驭时间,可更多时候的我们,可能不是这样。

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为自己在拼命;颓废久了,想动弹都懒的移身,蠢蠢欲动,但最终还是选择一动不动。

你不喜欢自己,为什么不去努力改变?你瞧不上自己的大学,为什么嘴上叫嚷,后来却悄悄妥协?

你在一个舒适区里待着,拿着固定的工资,吃着楼下的豆沙包子,有一天你开窍了,往前凑了几步,你发现前面有肉夹馍,有黄焖鸡,你开始懊悔、自责当初的选择。

如果当初我再努力一下,会不会是一番不同的结果;如果当初我再向前走几步,是不是也能吃到肉夹馍。

可后悔,有什么用呢?

你嫌弃的,可能就是你将来要面对的,你抱怨的,可能就是你曾经将就、凑合的!

所以,从现在努力,不晚。

我还是相信那句话:你所嫌弃的东西,你就要试着去改变;如果你拿懒惰给自己找借口,或者故意逃避,总有一天,现实会狠扇你一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