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但回忆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就如虚度光阴一样。特别是成年工作之后,你会发现时光逝去得飞快,每天做着相似的工作,见着相似的人,说着类似的话语,写日记动笔时都想写下“如昨天”。在一种加速的生活中,如果你无法重新夺回生活的主动权,失控的恐惧每天都会伴随着你入睡。
其实,你能够隐约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在一种无形的力量中推动前进,你知道愤怒不好,但无法阻止自己说出自己平时不会说的话;你知道熬夜不好,但无法阻止自己刷手机到12点之后;你知道不运动不好,但无法阻止自己一直赖在沙发上让时间流逝。
其实,你最应该知道的是,你时刻思考的过程。
想轻松做到了解自己时刻思考的过程,你只需要每天冥想15分钟。
冥想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当年的佛陀也是经历过长时间的修炼冥想,最终觉悟。所以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只要提到冥想,就会顺便提及宗教。但本文不会涉及宗教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后台与我交流佛教的思想。
乔布斯也长期练习冥想冥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李笑来有一个极简的版本,我比较同意,每天也是这样练习的。
找个安静的地方
设定一个计时器(从五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开始,渐渐延长到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
用你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坐好(最好脊背挺直)
闭上眼睛
开始深呼吸
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
一旦发现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就要刻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持续深呼吸……
直至计时器将你“唤醒”。
我这样练习冥想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每天清晨至少15分钟,最近几个月逐渐增加至每天练习30分钟。我开始冥想的原因很简单,心绪太烦乱,�无法忍受生活的支离破碎,尝试一下冥想之后就知道自己应该在这方面持续投入。现在的我比一年前的我来说,尽管还是心猿未定,但已经能够在很多时候察觉自己思维和情绪的�变化。
对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的清楚认知才是了解自己。
举个例子,我在大学有段时间特别喜欢买书,书买回来之后,我已经失去了拆开包装和翻开书的快感,很多没有看完。后来发现那段时期买的书都是我中了营销软文的诡计才买的,书的内容都不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是这么愚蠢。我后来不断告诉自己不要中那些营销软文的诡计,结果后来按着牛人的书单来买,还是买了不少书但没有看。
显然我并不是喜欢看营销软文,也不迷信牛人的书单,但自己就是不自觉地浏览网站时下了单。如果是没有练习冥想之前,我就会简单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看书才会�导致书没看完。或者自己水平太差,没有选好书的能力,还需要继续努力。这两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其实就是告诉自己买书这件事没有问题,是其他地方出了问题,也会导致自己继续买书这种行为。
不过,练习冥想一段时间之后我再思考这件事时,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容易地看到自己真正购买这些书背后的原因,后来才知道这种能力是叫元认知。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脑中在跟自己“对话”
“哎,这本书看起来很不错,《5天学会冥想》。”(书名纯属虚构)
观察:嗯, 我好像给书名吸引了。
“先看看作者和简介,看起来不是特别吸引。”
观察:我看到我对作者的经历特别敏感
“再看看价钱,不是很贵啊。”
观察:我可能在买书这件事上似乎不太在意价钱
“他是 xxx 大师!经验丰富,5天就能学会一项技能,还有各种好处!”
观察:我似乎给大师,5天学会这种名称吸引。
这个过程其实只花费了1分钟不到,但�感觉很时间过得很慢。我离开了电脑,发现买书这件事情值得重头思考一下。
“现在买了很多书,为什么没有看完?”
“买书的理由是什么?”
“我为何无法让自己停止这种行为?”
“我为何被这种情绪牵引?”
最终,经过十来分钟的自问自答,我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是我错误地把买书的行为与拥有知识建立了联系,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快感。这种问题不会出现在我最初开始看书的时期,因为那时自己阅读技巧不多,一字字地阅读,随时停下思考,享受思考的乐趣。
�最危险的时刻是恰恰是我开始熟练的时候,我开始有一定阅读经验�同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发现了掌握知识的快感。我不自觉地加快阅读,完成读书而获得快感,但发现快感来得还是不够快,加入了“快速阅读”的行列,最终慢慢演化成买书获得快感,同时已经抑制了阅读的快感。在了解这个过程之后,我开始明白了一些事,这个过程原来是元认知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了认识。
关于读书,勿忘初心,与作者对话,输出笔记是最好的记忆,也能对别人有益。
但不仅读书这件事如此,面对一切概念,从入门到熟练的过程,人都可能掉进这些坑,错误地把完成目标的快感转移到行为上,导致一种错误的认知,例如工作只为赚钱,爱侣只为缓解孤独,慈善只为维护好人形象等。要走出怪圈,还是要不断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何要开始这件事?
总结一下,每天冥想15分钟的好处很多,其中提高元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最简单有效的。
可以百度学术一下冥想的好处研究最后推荐一本书和一系列视频
书名是《观呼吸》,作者德宝法师是佛教内观的大师,�这本书没有推销宗教观念,而是教你操作,适合大多数人。我反复看了几次,开始有冲动想写笔记,后来发现,最好的笔记应该是自身,练习出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视频是泰国的隆波帕默尊者关于禅修的视频,在百度网盘或者豆瓣都能找到相关视频,我就不贴出了,他的视频最后会有很长时间的问答环节,你会发现泰国有不少人都在修习冥想,问题基本都是自己冥想过程的困惑,尊者�往往回答,很好,继续修就行。有时我们未说出口的问题,其实也是有了答案,不过需要人肯定一下,大师总是愿意做这些不起眼的工作。